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當我們懷念霍金時,我們到底在懷念什麼?

當我們懷念霍金時,我們到底在懷念什麼?

我想知道,當宇宙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之後,會發生一些什麼?……人們會再獲青春,最終回到子宮之中嗎?

——電影《時間簡史》,斯蒂芬?霍金

End Credit with Arpeggio and Brass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Original Score)

Philip Glass 

00:00/02:11

人類歷史上,能夠像斯蒂芬?霍金這樣擁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科學家絕對屈指可數,就在今天之前,他說出的每一句話都不僅會引起學界的關注,更會讓整個世界為之聳動。

一個甚至無法移動自己身體的人,怎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恰如霍金自己所言,「在我21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零。自那以後,一切都變成了額外津貼。」大概從那時開始到現在,沒有人想得到霍金能連續獲得這麼豐厚的「津貼」,以至於當他真的活過了這麼多年之後,我們差不多已經忘了他還有死去的能力,而且有趣的是,這種遺忘里好像並沒有多少震驚,更多的是困惑——尤其是當死亡這件事情發生在一個「無所不知」的物理學家身上時,就變得更加不可思議了。

為什麼是他?為什麼是今天?以及,更令人害怕的,我們是不是還忘記了什麼?

作為20世紀「最強大腦」之一,霍金一直以來都是影視作品青睞的對象,他身上交織著神秘莫測的物理和喜歡捉弄人的命運,讓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儘管如此,「霍金」自始至終也不能算是一個討喜的銀幕形象,因為這個形象觸碰了太多「禁區」,以至於無論承認與否,幾十年以來,人們完全無法穿透影視作品抵達霍金,對他的了解往往也僅限於八卦。

一句話,讓我們仔細想想吧,我們誰也不了解他,更談不上理解。

我們不了解霍金,首先是因為他不能動。自打21歲起,霍金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他的肢體拒絕與外界交流,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任何一部關於他的傳記片都不可能是一部僅只關於霍金的傳記片,而通常是關於霍金和他的妻子。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霍金傳》如此,「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主演的《萬物理論》也是如此,我們不得不通過他與外界的關係「了解」他的個人生活,「了解」他的頑強抗爭,至於他的所思所想,我們似乎並不清楚,也從來不關心。

《萬物理論》

《霍金傳》

其次,他太有名。將名人搬上銀幕總是很危險的,既要呈現出那些不為人知的一面,又要讓它們不傷大雅。霍金固然也有人人都知道的「不為人知」——對抗病魔的具體過程——但他的性格幾乎全然隱沒在了毫無起伏的機器聲音中,隱藏在過於淵博的學識里。所以在絕大多數人的意識里,霍金幾乎不是一個人,而是人-機-神的三位一體。如果他出現在銀幕上,最好的辦法不是讓他出演一個「人類」,因為這樣一個形象過於複雜,而是讓他客串某個令人崇拜的上帝般的角色(《生活大爆炸》《星際迷航》),或者將他的形象進行卡通化(《辛普森一家》)。對於這個人的內心世界,我們避而遠之。

霍金客串《生活大爆炸》

最後,霍金物理學者的身份和藝術呈現可謂格格不入,哪怕他是個「科普型」物理學家或者更偏重理論的「物理哲人」,銀幕這種視覺藝術的載體仍舊跟他沒什麼交集。正因如此,那些單純記錄霍金思想的紀錄片——《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斯蒂芬?霍金的宇宙》《斯蒂芬?霍金之大設計》成為了霍金與他人為數不多的連接點,可惜這些影像既不能算是真正的科學,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電影,它們處在模糊的地帶,正如霍金本人一樣面目模糊地存在於我們的視野中。

就是這樣一個人,成為了2018年3月14日全球矚目的焦點。幾乎是在短短十分鐘之內,消息便從英國抵達中國,鋪滿了整個微信朋友圈。一片哀悼聲中,霍金真的被「埋葬」了。略顯諷刺的是,整個世界對他人性的埋葬,甚至還先於肉體。人們在電影里對他的種種書寫,甚至還不如他頭腦中勾畫的宇宙豐富。這讓人不能不問一句,世界上到底還有沒有能夠讓我們真正記住霍金的影視作品?我的意思是,記住這個人,而不僅是他的成就?有沒有哪怕一部作品能讓我們相信,當影像藝術面對一個偉大的人格時,並非全然無能?

我想還是有的。正因如此,我們今天必須跳過那些充滿噱頭卻以消費為目的的影視作品,去觀看一部鮮為人知但卻真正試圖探究霍金的內心世界甚至構畫霍金其人與整個宇宙的關聯的傑作。這就是由紀錄片大師埃羅爾?莫里斯拍攝的作品《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紀錄片《時間簡史》

從結構上說,《時間簡史》比其他任何關於霍金的影片都更為複雜。影片通過旁人的講述、霍金(通過合成音進行)的自述和圖像的闡釋三種方式交替並進,每種方式又將霍金的生平和他的理論相互交織起來。

在影片的前一個小時里,埃羅爾?莫里斯將兩條線索按照慣常的方法穿插在一起:一條線索講述霍金病情逐漸惡化,另一條則講述其理論逐漸構建起來的過程。在這之中,霍金的病情和他的理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聯繫,甚至顯得有些割裂,只在發生的時序上有所關聯。不過,影片開始一小時之後,霍金的理論逐漸開始將他引向一種思考:當宇宙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時,它會回到有序的狀態中嗎?摔碎的杯子會拼合完整,重新跳回到桌子上嗎?

這裡,埃羅爾?莫里斯展現了他的過人之處:他沒有把霍金的解說詞和通常意義上的解說性畫面剪輯在一起,而是把它和霍金黑暗中的側臉並置。聲音和畫面的不匹配在這裡製造出一重超越科普的效果和意義——霍金實際是在向自己發問,他還有可能回到年輕的時候,甚至重新回到子宮中嗎?宇宙神秘的收縮和偶性,能否給予他重新生長的機會呢?通過這種方法,埃羅爾?莫里斯為霍金的理論研究賦予了更深層次也更人性化的動機,這是一種對生存的渴望,是一個身體殘缺者對生命的美好幻想。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霍金的病情也在逐漸加重,而他最終也意識到,「我犯了一個錯誤,我使用的宇宙模型太過簡單。當宇宙開始收縮時,時間不會倒轉,」與這段解說相對應的,是一隻在地上摔得粉碎的瓷杯。霍金最終說到,「人們還是會繼續變老,所以等著宇宙再次坍縮,回到我們的青春,這並不現實。」

就是這隻瓷杯。它是永恆前進的時間,是一個永遠破碎了的夢想,也是霍金在2018年3月某天必須迎接的宿命。

但霍金的偉大也正在於此:當意識到時間的不可逆之後,他並沒有停止腳步,而是「直面慘淡的人生」,繼續「走」了下去;他致力於讓更多的人了解宇宙,而不是讓真理滯留在科學家的頭腦當中;他不僅扣問上帝的本質,還讓更多的人有資格參與到討論之中。在影片最後,埃羅爾?莫里斯將霍金的那輛輪椅投入到浩瀚的太空里,他意識到,只有宇宙才是霍金的故鄉,是可以承載霍金對生命抱有的無限渴望的地方。

最終,《時間簡史》把我們帶回了這個問題:當我們懷念霍金時,我們到底在懷念什麼?當我們剝離了霍金身上的所有屬性,當他化作宇宙的塵埃後,還有什麼永遠不會讓我們遺忘。

文| 圓首的秘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北京和天津同時在展出安格爾,他的這幅畫是第一次離開歐洲
你說今晚的夜空很美,我說是啊是啊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