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首霸的魏國:在戰爭中崛起,在戰爭中失落

戰國首霸的魏國:在戰爭中崛起,在戰爭中失落

一說起戰國時代最強的國家,大多數人下意識想起的便是秦國。再想一下,齊國、楚國、趙國也不賴。因此在很多人眼裡魏國、韓國、燕國都是打醬油的,這三個國家完全配不上戰國七雄的名號。韓國、燕國就實力而言,確實有點名不副實。但是魏國卻完全對得起「戰國七雄」這個名號。

不要因為我們平常看到的戰國七雄的地圖(通常是戰國後期的)就覺得魏國弱小,君不見戰國後期的楚國一樣失去了原有的首都郢都。如果把這張地圖的時間軸推進到戰國初期,那麼情況就大不相同的。那時候的魏國也算幅員遼闊,甚至還佔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後來的霸主秦國這時候還在被魏國吊打。

三家分晉,一代雄主,戰國首變,戰霸一方

眾所周知,春秋與戰國的時間分界點是三家分晉的那一年。當然三家分晉是一個漫長的事情,經過的魏、趙、韓三家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在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自此韓、趙、魏三國正式成為了一個諸侯國,而此時魏國的國君正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魏文侯。

魏文侯當政時期,重用李悝在魏國推行了戰國時期的第一場變法。在政治上,李悝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提出「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的名言。選賢任能,賞罰嚴明使得魏國吸引了一大批能人志士,為魏國的發展輸入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在農業上,李悝針對魏國的地理環境,採用了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教導農民合理的耕種土地,提高了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為了平衡糧價,李悝還實行了平糴法。平糴法的推行保證了農民不管是在豐年還是災年都能平穩度過,使得當時的魏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在法律上,李悝著《法經》六篇,來規範魏人的行為,使得魏國成為一個法治國家。魏文侯重用李悝變法為魏國「修鍊」了一身好「內功」。隨後出現的吳起則是給了魏文侯一把斬荊披棘的利劍。

在勸導完韓、趙兩國三晉之間不應內鬥之後,三家也有了各自擴張發展的方向。魏文侯把擴張的利劍指向了秦國的河西之地。魏文侯攻打河西之初,秦國尚且能依託地理之利來防禦,魏軍一時間還無法攻佔河西。這時候魏相翟璜向魏文侯推薦衛人吳起,魏文侯隨即任命吳起為魏軍攻擊秦國的主將。吳起一上任,就打破了兩軍僵持的局面,魏軍一度攻佔到秦國進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鄭。最終魏國大勝佔領了河西之地,並將秦國壓制到了洛水以西,使秦國不得與中原交通。

除了對秦作戰之外,魏文侯還發起了滅中山國之戰,以及對宋國、齊國、楚國的幾場戰爭。這些戰爭給魏國帶來了廣袤的土地,此時的魏國可謂是戰國首霸,誰不服打誰。

「富不過三代」,四面樹敵的魏惠王敗光家底

魏文侯之後的魏武侯也是又一代雄主,魏國在他的帶領下國力蒸蒸日上。但是有句老話叫做「富不過三代」。魏武侯去世之後,繼任的是他的兒子魏惠王。魏國正是從這個敗家子開始衰弱。魏惠王執政前期可謂是魏國最鼎盛的時期。盛極必衰,繼承了如此雄厚家底的魏惠王不免驕傲起來,再加上自身剛愎自用的性格,認為大魏國堅不可摧。於是乎跟趙國、韓國撕破臉皮,三晉之間分道揚鑣。對趙國、韓國的兩場戰爭,本意是削弱趙、韓。不料因為齊國的圍魏救趙、圍魏救韓,最終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將魏國的家底拼盡,魏國的霸業就此一去不返還。屋漏偏逢連夜雨,馬陵之戰後秦國趁魏國實力大減出兵河西,一番鏖戰之後,魏軍再一次打敗,秦國收復了河西。魏國自此成為強國口中的一塊肉。

魏國作為戰國時期的第一個超級大國,對於戰國七雄這個名號還是當之無愧的。只不過這個超級大國從戰爭中崛起,又在戰爭中失勢。如果魏國不失勢,秦國恐怕將永遠龜縮在渭河平原裡面,「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從何談起。

看完朋友,記得隨手關注蘇子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南京小孩池塘摸魚,竟摸出21塊戰國金印,專家得知後全部收繳
歷史上的戰國是怎樣的呢?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