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格局決定結局,噹噹做錯了什麼?

格局決定結局,噹噹做錯了什麼?

噹噹和阿里巴巴都是在1999年創辦的,最早向亞馬遜對標的也是噹噹。2004年的時候亞馬遜就要以1.5到2億美金的全現金收購噹噹。那時候噹噹聯合創始人俞渝還是《頭腦風暴》和《波士堂》節目裡面的常客,是許多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女性領導人。

2009年12月的時候,俞渝還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年度「亞洲最值得關注的十位商界女性」。無論如何,作為一家公司的創始人,最終將公司以10億以上美元價格賣掉,肯定不能是失敗。但是,噹噹可以做得更好,變成真的中國亞馬遜。今天我們就簡單反思一下,噹噹到底做錯了什麼。

忽略了電商的本質

和亞馬遜一樣,噹噹也是從線上賣書起家,但是對於電商本質的理解,噹噹差亞馬遜太多。今天我們理解的電商,其本質並非賺錢,而是一種商業生態,一旦這種生態建立起了壁壘,會帶來巨大的流量價值和現金流價值。

比如我們看亞馬遜,其實如果把AWS雲服務剔除,亞馬遜的電商業務到今天都是不斷在盈虧平衡之前徘徊,但是這並不妨礙亞馬遜成為一家76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公司最終的價值,在於對傳統零售和用戶消費習慣的重新構建。在整個過程中亞馬遜從圖書向3C,再向衣服,甚至生鮮百貨轉型。全球的電商已經從標準化商品向非標準化商品轉型。

其實電商的創新在中國更多更大。阿里是BAT中創新力度最大的,騰訊和百度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對海外產品的一種模仿,但是阿里的支付寶是一種很大的創新。

另一塊大的紅利來自中國之前的勞動力紅利,所以物流配送更加發達,而且中國有美國沒有的交通工具:助動車。中國人居住也基本上是比較集中,這也推動了物流配送的大發展。包括400億美元市值的新美大,其實也都是受益於物流配送的紅利,以及強大的地推能力。

所以電商的本質是一種生態,是你打造出一種生態後的商業價值,而非對於單個產品上的盈利能力。噹噹的一個失誤就是太拘泥於產品本身的盈利,還停留在電商1.0的思維模式。並沒有想著去建立生態,而是想著怎麼把網上賣書做到盈利。

2010年噹噹上市的時候,還是守著線上圖書這麼一個小市場。以2011年為例,當年圖書市場銷量也就1000億元,其中商業流通差不多700億。即使線上滲透率達到了80%,也不過560億的市場,噹噹佔市場份額一半,也就是280億的銷售體量。而實際上噹噹最高季度的營收為25億元,離200億的目標非常遠。

所以2010年10月,京東宣布以每本書比競爭對手便宜20%的代價進入網上圖書市場,阻擊噹噹這個競爭對手。當時李國慶覺得非常不可取。虧錢怎麼能成為一種商業模式?但是當時噹噹管理層忽視了「燒錢」背後巨大的商業價值。京東通過標準化的圖書獲得大量訂單和用戶,鞏固了自有物流的核心競爭優勢。圖書只是一個流量入口,用戶還可以在京東購買更多的商品。

甚至在騰訊入股京東前,最早是找噹噹來接手易迅的。但是噹噹卻一直想守著圖書這個市場,然後想著怎麼在這個市場做到盈利,完全不知道3C電商怎麼做,也忽視了這巨大的商業價值。整個3C是遠超圖書的大市場,通過切入這個領域能做出一個很大的電商生態。不過噹噹卻想著怎麼先在圖書市場盈利,而不是切入一個新戰場。

我們看到很有意思的是,京東創立以來,一直在打前面的競爭對手,而噹噹上市之後一直在防範後面的追擊者,兩者思維不是在同一個維度。

格局和認知決定了結局

最終決定一個企業結局的是管理層的認知能力和格局。

我們發現噹噹最大的問題是格局不夠,只圍繞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有想著去進入一個更大的市場。

2011年8月李國慶在互聯網大會上公開表示過,「噹噹網做3C產品只是權宜之計,若對手放棄,噹噹也會放棄。」這種態度註定了噹噹的3C業務難以做大,更奇怪的是居然把底牌告訴對手,令人無法理解。

其實這種事情在噹噹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2005年噹噹就說要開通C2C,和當時的淘寶一比高下。然而C2C平台「噹噹寶」上線沒幾天就放棄了。最後到了2011年噹噹主動入駐天貓,基本上宣告了C2C業務模式全部退出,也承認了阿里巴巴的地位。而此時的噹噹,居然淪落成一個天貓上的電商賣家,其實這件事情也已經宣告了噹噹的出局。

從公司的發展看,李國慶和俞渝能力都很強,但是噹噹一直沒有外部智囊或者團隊裡面的戰略分析。

我們看京東的發展有很大成分來自外部智囊。劉強東做電商的第一天完全沒有想到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在和今日資本,高領融資的時候,吸收了許多投資機構的建議。甚至騰訊也是張磊給劉強東牽線搭橋的。阿里身邊有一大票頂級戰略分析師,包括對於商業模式理解非常深的曾鳴老師。而噹噹從創建到結束,就是一個夫妻店。

人最終的認知,都是有局限的。

最後的幾點思考

首先,互聯網很有意思,不太會均值回歸,一旦龍頭地位形成,差距會越來越大。

噹噹一旦被京東超越,後面的差距是越拉越大,完全沒有老二過幾年就能趕上來的特徵。我們再看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其實也是贏家通吃,真正能追趕上來的,必須是在新的戰場。比如社交,今天沒有人能追趕騰訊了,除非不是微信這種形態的。對於用戶來說,每一種應用最終只用一家的產品。所以不是「老二和老大差距很大,就看好老二彈性更大」這種邏輯。

其次,還是我們對於世界的敬畏。有多少人能看到噹噹這個結局?至少在2010年公司上市的時候,許多人對於噹噹如此結局根本無法判斷。2007年噹噹如日中天時,還沒有人聽說過有劉強東這個人。當時我們一直拿噹噹對標亞馬遜。所以無論是誰,都要對世界有多一些敬畏,也要明白凡人是難以預測未來的。

1999年創立的噹噹,做了將近20年成為一個1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這個結果整體還是成功的。但是在如此美好的巨大時代背景下,我們總覺得噹噹有那麼一點可惜。其實我們所有人的命運不也正是如此嗎?格局、使命和價值觀,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註: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雲微迅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天天掛在嘴邊的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TAG:中雲微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