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深度學習解決Bongard問題

用深度學習解決Bongard問題

雲棲君導讀: 本文介紹了深度學習和Bongard問題,以及如何用深度學習更好的解決Bongard問題。

Bongard問題是蘇聯計算機科學家Mikhail Bongard提出的。從20世紀60年代,他致力於研究模式識別,並且設計了100個這樣的謎題,使之成為評判模式識別能力的一個好基準。而且這些謎題對人和演算法都具有挑戰性。舉個簡單例子:

圖1

如圖所示,左邊的6張圖片符合某種規則,而右邊的圖片則符合另外一種規則。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了解模式並找出它們各自的規則(即解決方案)。規則:「左邊:三角形,右邊:四邊形」。

這個例子很簡單,幾秒鐘就能搞定,但也有更難的問題,例如:

圖2

你可以試著找找規則,測試下自己的模式識別能力,答案請點擊:22,29,37,54。

這些問題在Douglas Hofstadter於1979年出版的《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一書中出現後更廣為人知。Hofstadter的博士生Harry Foundalis建立了一個自動化系統來解決他的博士研究項目,這個系統稱為「Phaeco」。這個程序不僅能解決Bongard問題,而且是認知視覺模式識別的一種架構。

深度學習和Bongard問題

2006年創建的Phaeco影響非常大,因為它不僅能演示15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效率比人類還要快。其實它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但是需要額外的工作來增強特徵提取器或者探測器。

最近人工智慧和ML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卷積神經網路(CNN)實現在GPU上已經贏得了大量的ImageNet競爭,近年來,CNN演算法和體系結構一直在不斷改進。

所以我想,利用深度學習方法能夠幫助解決Bongard問題嗎?Bongard問題激發了我對深度學習的研究,但是由於它是基於簡化的圖像,而深度學習只有很少的生產圖像的類,導致對原始的Bongard問題的答案並不確定。

現在我決定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問題的形成和方法

將深度學習方法應用於Bongard問題至少會有兩個問題。

1、這是一次性學習問題。深度學習效果最好的應用都是基於監督學習的。例如,對數百萬張圖片進行訓練並分類。在這種情況下,神經網路顯示出了與人類相似甚至更好的表現。

但是如果僅僅從幾個例子中學習,在「一次性學習」中,機器學習方法在靈活性和性能方面遠不如人類。BPs每個類只有6個例子,這使得很難用演算法解決。

2、這實際上是一個多模式的學習問題。也就是說輸入的是圖像形式,而輸出的是以自然語言描述的分類規則的形式。雖然已經存在一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但是我沒找到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所以我決定以更簡單的東西開始,以最終擴展到完整的問題公式為目標。

你可以將Bongard問題的解決方案作為一個分類問題,而不是一個對它規則的口頭描述。在這種情況下,12張圖片可以被分成兩組:10張為「訓練」圖片,2張為「測試」圖片。對於訓練圖片來說,它明確的知道自己屬於哪個類,左邊還是右邊。而測試圖片是隨機交換的,它們屬於哪個類是未知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意味著先看「訓練」圖像,然後再決定「測試」圖像屬於哪個類。

圖三展示了這個公式的分類模式。

圖3

現在,通過簡化問題描述,我決定使用轉移學習來實際解決問題。它是單點學習的方法之一,其在視覺類比中顯示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要在類似目標問題的示例中多次訓練模型,然後重用該模型的相關參數。

深度神經網路學習訓練數據的層次化特徵表示。如果要在Bongard圖像上訓練一個卷積神經網路,它將先學習不同的幾何形狀的相應特徵,每個特徵可以被看成一個過濾器。如果存在對應的特徵,就會激活對應分類器。

為了訓練一個特徵提取神經網路(NN),我必須創建一個新的數據集而不能用BP的圖像,因為它們太少了而且相似性太少。

合成數據集

為了對特徵提取網路進行訓練,我生成了一組類似於Bongard問題中的圖像的隨機圖像。每幅圖像都包括一個幾何形狀,並在隨機位置,按隨機的比例,隨機的旋轉。如果形狀是閉合的,還可以隨機的填充成黑色。該組總共24個類,示例如下:

圖4

我生成了1M圖像的訓練集,以及10K圖像的測試集。

神經網路

為了訓練生成的合成圖像的分類器,我是用了一個相對較小的神經網路。它是基於「Darknet Reference」模型的,並因為輸入圖像相對較小而刪除了一些maxpool圖層。它有9個卷積層,架構描述如下所示;

圖5

經過8 epochs的數據訓練後,它收斂到了可以接受的精確度:top 1:0.848000,top 2:0.968000。

神經網路輸出處理

為Bongard問題做一個分類器的第一步是將所有12張圖像通過神經網路的正向傳遞。在卷積神經網路中,每一層都有一組具有共享權重的過濾器,每個過濾器的響應形成一個特徵映射。圖6顯示了所有層的特徵圖。輸入圖像位於左側,由左至右依次按層進行處理。

圖6

激活映射中的每個值(每個「像素」)都有可能是一個特性。但是這些特徵的值並不意味著輸入圖像的位置、方向、大小和其他參數不變。基於這一特性僅在10個圖像上訓練出的分類器可能找不到一個抽象的分類規則,但是很快就能適應這種分類。

為了使特徵轉換不變,要將每個特徵映射以如下方式變換成單個二進位特徵:1)標準化跨層特徵圖,2)將閾值設置為0.3(圖7),3)如果特徵映射的值高於閾值,則將生成的特性值設為1,否則為0(圖8)。

圖7 歸一化和閾值化後的特徵映射(原頁面可以水平滾動)

圖8 基於特徵映射的二值制特徵(原網頁該圖片可以水平滾動)

通過這種方式每個圖像都能被CNN描述。我只是用了6-10層的特性,在這些圖層上一共有1050個特徵映射,這意味著每個圖像都要用一個長度為1050的二進位向量來描述。

尋找解決問題的分類器

提取到特徵後,就可以把它們用於實際的分類問題了。現在我決定使用最簡單的分類器—一個決策樹。它通常是複雜分類器的一部分,但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的分類器就足夠了。用了這種分類器後,只需要一個特徵值就能判斷出圖像屬於左邊還是右邊了。

要想學習這個規則的演算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簡單的直接搜索。它可以通過舉例來演示:

1)對10個訓練圖像進行特徵提取。如上所述,對每個圖像都用一個二元特徵向量來表示,該向量從NN角度描述這個圖像。

圖9基於CNN特性的二進位描述符

2)對於每個特徵,檢查所有10個訓練圖像的值。如果5個左圖像的特徵值和5個右圖想的特徵值不同,那麼它就有可能成為分類器。

3)如果有好幾個分類器,那麼就需要一個驗證標準來選擇出其中一個。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兩個測試圖像的特徵值:因為圖像屬於不同類,所以特徵值應該是不同的。忽略測試類的精確度,只把它們特徵值是否相等用作驗證標準。

4)把通過驗證的分類器應用於測試圖像,以檢查是否能夠正確分類。如果是正確的,問題就被認為是正確解決了。

5)如果沒有發現規則或者沒有規則通過驗證,那麼問題就被認為是未解決的。

表1展示了搜索6號問題分類特徵的示例(如圖1所示)。所有的特徵中,只顯示在左邊圖像和右邊圖像的特徵值不同時的特徵。只有特性731通過了驗證,且經過測試後發現是正確的。

表1、問題6的特性分析

表2顯示了錯誤分類的示例(問題62)。雖然這兩個特性被選為分類器並通過了驗證,但是對測試圖像還是顯示了錯誤的結果。

表2:問題62的錯誤分析

如上所示數據可視化以及分類的代碼在github上。

結果分析

把以上演算法應用在232個問題上進行運算,結果如下:解決了47個,正確了41個,所以,解決率為20%,正確率為87%。

為了更好地顯示結果,解決了的問題在表3中用不同顏色所示,綠色-正確,紅色-不正確。

表3:已解決問題

問題集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複雜性,根據結果可知前幾十個問題比較簡單。如圖10所示,準確性依賴於問題數。

圖10 解決問題的正確率,按問題序數排序

表4.顯示了由不同作者設計的問題的準確性。由M.Bongard設計的前100個問題用本文說的演算法最容易解決,其餘的問題則更具挑戰性。

表4:不同作者設計的問題的平均精度

H.Foundalis在他的論文中收集了人們在解決問題1-100時的成績數據。圖11顯示了成績排名前20的正確率。所有的問題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結果也各不相同,這表明,即使是對人類來說,有些問題也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

圖11 人類求解Bongard問題時的精度

結論

現在一些簡單的深度學習方法對解決Bongard問題非常有用,至少在該問題簡化的分類形式下是這樣的。有趣的是,M.Bongard幾乎在《模式識別》中預測了一些類似的方法。在該實例中,特徵空間要通過預先訓練一個神經網路來對圖像進行分類,使其與問題域中的圖像相似。原始問題的表述包括用自然語言解釋分類規則,這對人們來說是相當容易的,這對於基於手工構造特徵與模式檢測器的「經典」演算法(如「Phaeco」)來講,似乎也是可能的。但是對於神經網路來說,具有透明和可解釋的解決方案是一個已知的弱點,因此原始問題對神經網路可能更具有挑戰性。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創建一個包括圖像和Bongard問題中規則解釋的多模態合成數據集,並將其用於監督學習。但是,產生有意義的謎題本身是很困難的,即使有可能產生,我也不確定遷移學習在該情況下是否仍有效。

CNN可視化方法可以用來解釋解決方案。即通過突出顯示用於分類的像素,並顯示哪些模式是由用於分類的CNN濾波器所表示的。關於是否將視覺解釋和口頭解釋看做是一樣恰當的,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生成式神經網路架構也可以用於該問題,如變分自編碼器(VAE)或生成式的對抗性網路(GAN)。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用例子來解釋」。

「我理解不了我創造不出來的東西。」——理查德·費曼

套用這句名言:「我能創造的,我就能理解」。NN會在Bongard問題中生成新的圖像示例,如果生成的圖像捕獲了分類規則所表達的概念,那麼它就足以顯示神經網路對問題的理解。

總的來說,Bongard問題將仍然是機器學習的一個挑戰性的基準。

本文由阿里云云棲社區組織翻譯。

文章原標題《Solving-Bongard-problems-with-deep-learning》

作者:Sergii Kharagorgiev

譯者:奧特曼,審校:袁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棲社區 的精彩文章:

零基礎入門:對象檢測及其演算法指南
阿里雲SSL-VPN功能全新發布

TAG:雲棲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