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貿易戰2018:衰落帝國的痛苦與悲鳴

美國貿易戰2018:衰落帝國的痛苦與悲鳴

一.2018年美國發起貿易戰的時代背景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李世民

根據人類有記載以來的王朝興衰周期統計,一個帝國/王朝的生命周期普遍約為200-400年之間。美國1776年建國至2018年,已有242年,並以2001年9.11事件為標誌性時間點,達到當代全球綜合國力與話語權的頂峰,隨著之後多次捲入地緣戰爭泥潭導致國力大幅削弱,正式走向長期衰退。在16年後的2017年1月,主張民粹主義的美國地產商兼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唐納德.特朗普,以「實現美國的偉大復興(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為口號贏得競選,正式就任第45任美國總統。在巨額攀升的債務壓力以及無羊毛可薅的尷尬局面下,美國開始正式轉向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特朗普多次在公開場合同時指責中國、德國、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國家侵犯了美國利益。上任後,其退出了號稱「經濟北約」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同時,特朗普怒摔澳大利亞總理電話;聲稱穆斯林等同於恐怖分子,簽署禁穆令,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最終並未實施);並要在美墨邊境修建一座隔離牆。

美國的孤立主義與全球治理

美國自建國以來,長期維持孤立主義。建國初期,喬治.華盛頓與約翰.亞當斯都曾公開表示,美國的首要原則是在他國戰爭中保持中立。這是美國開國者們為美國定下的總基調。在這個基調的運行下,美國在一戰中,初期向歐洲交戰雙方同時提供軍火與金融支持積累實力,並在戰爭尾聲階段介入進行收尾,坐收漁利。在此期間,美國順便還完成了西部大開發的工作。一戰後,近代全球霸主「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日落了。歐洲貴族眼裡的鄉下人美國,由此一躍成為與歐洲老牌帝國平起平坐的地位。一戰結束後,美國延續孤立主義,經歷了柯立芝繁榮期。20年後二戰爆發,美國沿用一戰時的方針,在戰爭後期各國國力急劇衰弱後介入戰事,並再度躍遷成為全球第一超級大國。

美國由於兩次世界大戰意外成為了暴發戶帝國,改變了延續了170年的孤立主義,開始自命為全球燈塔,積極開展了美國的全球戰略。在東亞通過扶持日韓遏制共產主義陣營,後利用中蘇政治裂痕,拉攏中國肢解蘇聯,在中東通過以色列控制中東並控制蘇伊士航路,成功實現了原油與美元的綁定,並以戰爭的方式消滅了號稱將推進歐元與石油結算的薩達姆(伊拉克)以及美國代理人以色列的頭號勁敵卡扎菲(利比亞)。在歐洲通過英國監控西歐,在東南亞支援新加坡以控制馬六甲航路,加上本就在傳統勢力範圍加勒比海域的巴拿馬運河,在海權時代,決定全球經濟命脈的三大航路如同世界的咽喉,被美國牢牢把控。不得不說,美國主導了二戰後60年的全球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輿論的秩序。

二.美國發起貿易戰的動機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將成為惡龍。當凝視深淵過久,深淵也將回以凝視。

——尼采《善惡的彼岸》

美國的根本利益:延續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美國在二戰中作為同盟國(美蘇英法中)之一,分別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舉世矚目的原子彈,逼迫日本無條件投降,二戰由此結束。美國為戰勝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做出了貢獻。二戰結束後,美國吸引了全球大量人才,可謂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科技實力得以快速發展。成為暴發戶後的美國,將戰略核心定位於維護以美國主導,並為美國服務的國際秩序。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國家決策者們所思考的核心,這本身無可厚非,區別在於實現的方式與路徑。

受益於先後兩次世界大戰實現綜合國力彎道超車的美國,形成了美國經驗或者叫做路徑依賴。美國認為,當其他國與國之間或國家內部處於動蕩混亂時,才是對美國最好的國際環境。所以,美國開始不遺餘力的試圖通過製造他國的混亂來維繫自身利益的延續。實現的具體方式是將石油貿易與美元牢牢綁定,構建以石油美元為核心的世界貨幣來收取全球稅,並通過軍事威懾、貿易戰爭、文化戰爭、扶持反對派等形式實現。具體核心策略是壓制排名僅次於自己的第二強國。首先是美蘇爭霸,其間美國通過廣場協定收割了迅速崛起的日本。911事件後,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智商最低的總統小布希帶領美國陷入了多場戰爭泥潭。時至2007年,美國債務問題凸顯,引發了2008年的次債危機,而後進一步發展成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最近10年間,美國為應對金融危機,經濟層面的對外政策相對寬鬆。當艱難的從小布希時代挖的坑中爬出來以後發現,中國和歐盟抓住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得以迅速做大,尤其以中國為甚。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21世紀的前20年,逐漸形成了美、中、歐盟的三足鼎立之勢。二戰後無度揮霍全球的美國,國際形象已經從一個擊敗法西斯惡龍,為全球帶來新秩序的勇士,蛻變為一個給全球其他國家製造衝突與混亂的攪屎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二戰結束後,美國捲入了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這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兩次沒有勝利的戰爭,而對手都是中國。這徹底推翻了清末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國際形象,加上兩彈一星成功後,外部世界對中國動武的軍事威脅與核訛詐宣告徹底破產。這為後期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和平基礎。改革開放後,中國在獲得國際安全空間後,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韜光養晦,卧薪嘗膽40年,如今綜合國力今非昔比。201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4.38萬億美元,約為2001年的8.59倍。外匯儲備達3.13萬億美元,較2001年增長了13.75倍,最高峰值將近4萬億美元。由此,美國對中國的認識和態度出現了重大轉變。

一帶一路:加速美國衰退的安魂曲。近年來,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對亞歐非大陸各國發起了「一帶一路」倡議,並通過成立亞投行以提供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支持。眾所周知,亞歐大陸包含了全球近50億人口,通過高速鐵路將各國連為一體後,將極大促進亞歐大陸國家間的經貿交流,降低陸路貿易成本,同時削弱蘇伊士運河與馬六甲海峽的戰略意義。隨之而來的便是亞歐經濟共同體,逐步形成「亞歐元」,海上貿易削弱後,美國為海權而生的10個航母戰鬥群超50萬兵力的威懾力同時被削弱,航母戰鬥群對於陸路貿易的影響力與話語權幾乎為零,相當於鐵拳打空氣。由此,其構建多年的石油美元體系也將隨時間而瓦解。在美國來看這無疑是對其經濟基礎與軍事戰略的釜底抽薪。這就理解了為何印度對此提出強烈反對,以及為何上圖中的紅圈處的地緣紛爭不斷。

在這種形式下,美國2018年1月公布的年度《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內容極具突破性,報告的公開版本中首次強調「國家間戰略競爭,而非恐怖主義,現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憂患」,並首次明確將中國列為第一戰略競爭對手。這些變化是美國自2001年發動反恐戰爭以來的第一次。在此環境下,美國將貿易戰作為保持對中國國力相對優勢的抓手。同時,通過對鋼、鋁徵收高額關稅,扶持美國本土上游工業,可降低工業品原材料的對外依賴度,印證了上文提到的美國重回孤立主義的判斷。

中國GDP全球佔比變化與中美貿易差額數據可以看出,美國衰落與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中國在賺錢,美國在花錢。

以己之長,攻彼之短。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憑藉科技人才的傳統優勢,蘋果、Facebook、Amazon等公司崛起,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當前美國經濟數據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最好階段。同期中國經濟處於換擋期,仍有短板需要補足。防範金融風險、扶貧與環境治理成為中國未來三年工作的重點。我國經濟依託於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2017年的亮點數據在於出口貢獻。在此時點,美國發起貿易戰,意在遏制中國出口對經濟的提振,通過打壓中國經濟增長,試圖遏制並延緩中美之間差距縮小的時間。

美國中期選舉的政治壓力。貿易戰是把雙刃劍,攻擊對手的同時也會傷及自己。被施加懲罰性關稅的國家大概率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實施反制手段,導致美國經濟利益也會因此受損,其影響必將反映到後期貿易及就業數據中。但是,特朗普提出的「實現美國的偉大復興(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號的隱含條件是「只有在特朗普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偉大復興」或者「實現特朗普的領導下的偉大復興」。在中期選舉期間,特朗普對贏得選舉的努力也將優先於選舉期間的美國利益,這也是此時發起貿易戰的動機之一。

三.中美貿易戰的具體措施與各方反應

通過各國對美髮起的的表態,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美國影響力的變遷。最軟的是墨西哥與日本,沒有提出任何關於反制措施的字眼。首先,墨西哥作為美國的南方鄰國,完全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又屬於發展中國家,對美國是無可奈何(反觀北邊的發達國家加拿大由於與歐洲千絲萬縷的聯繫,表態非常強硬)。其次,日本作為唯一被美國的原子彈轟炸過的國家,且被美國長期駐軍,二戰後已成為美國的半殖民地,自然是不敢有意見。其它各國的態度基本上都是:「你要冷靜,最好別動手,你敢動手,我就還擊。」歐洲與加拿大的回擊最硬「你要是敢對我動手,我不但要反擊,還要多打你兩下!」這種局面,美國老一代政治家看後也難免哀嘆唏噓。

四.中美貿易戰的推演

短期影響:山雨欲來風滿樓。短期來看,特朗普此時發動針對鋼材和鋁的貿易戰有迎合美國工人選民的競選籌碼之意。但其短期內難以大規模落地實施的原因在於,中國是美國大豆的主要出口市場,美國中西部大豆產地也是特朗普的大票倉,如果激怒中國從大豆下手反制,對特朗普競選來說反而得不償失。如果美國將貿易戰規模擴大至下游工業品,由此將導致中國更大規模的反擊,例如減少播音飛機,增加空客飛機的訂單。綜上,中期選舉前貿易戰雷聲大雨點小的可能性較大。

中期影響:飲鴆止渴,甘之如飴。當前,美國正在試圖從溫水煮青蛙的局面中跳出來,並首次將中國列為動搖其根本利益的首要戰略威脅,可以說明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已經被擺在桌面上。3月1日,美參議院全票通過意在恢復美台高層互訪的「台灣旅行法」,接下來將由白宮交給特朗普簽署。貿易方面,近期有消息傳出,美國政府正考慮對電子、電信設備、傢具、玩具等100多種中國產品徵收關稅,此外,還計劃對中國投資施加限制。中美關係由於兩國的根本利益出現重疊,出現了顯著倒退。美國中期選舉結束後,貿易戰存在升級的可能性。此舉將對中、美經濟以及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嚴峻挑戰。通過貿易戰升級來試圖壓制中國經濟增速的代價是,將引發中國的全面反制,這有可能成為壓垮已被高估的美股的最後一棵稻草。由此,沉寂多年的貴金屬類避險資產將開啟牛市。

長期影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特朗普上任前後,「美國第一」的理念被多次提及。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等種種行為的背後是美國對當前世界格局不滿的嘶吼,以及面對日薄西山的全球影響力無奈的悲鳴。當美國高呼中國、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日韓都是搭上了美國發展的順風車,並要求付費、怒懟全世界的同時,中國發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則得到了亞歐非大陸絕大多數國家的共鳴。中、美是決定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的核心因素。對於全球各國而言,究竟是讓後代們繼續生活在一個由戰爭暴發戶主導的、在路徑依賴下、為維護本國利益而持續對他國輸出戰亂與衝突的世界,還是生活在一個倡導天下為公、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世界?隨著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引爆,答案將更加清晰。

最後,引用至今已87歲高齡的喬治.索羅斯的感慨作為本文結尾。「美國發起貿易戰的選項,將導致歐洲與中國、俄羅斯走得更近,綁得更緊。這大大有助於中國被接受為國際社會的領導成員,美國所起的作用甚至會超過中國人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劉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大劉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