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他的生活和電影,哪一個更重要?

他的生活和電影,哪一個更重要?

作者/文森特

在演藝圈,為了捍衛女性的基本權益的#Metoo運動這股風,最近刮到了韓國。

MBC電視台時政節目《PD手冊》,3月6日晚揭發金基德性醜聞,導演金基德疑似在電影拍攝過程中,與男主演趙在鉉對女演員進行性侵犯,其行為可能已經構成犯罪。

對於該說法,導演金基德曾聯繫到節目組,想做出澄清,回應稱自己只是強吻女演員,並沒有做出更過分的事情。而牽扯到的趙在鉉至今仍未做出回應。

今年2月金基德攜新作《人間,空間,時間和人》參加了第68屆柏林電影節,當時正值他被《莫比烏斯》女演員起訴「片場施暴」案件剛剛結案。在電影節的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該案件,金基德僅僅表達了「遺憾」。

影片《人間,空間,時間和人》劇照

隨著近期韓國媒體的報道,柏林電影節對其始終的迴避態度表示「十分失望」。預計未來金基德在海外的活動將受阻。

然而,拋開事件的真相有待查明,從金基德導演的作品中會發現,「性」一直作為很重要的元素,一直被德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

複雜的經歷,組成金基德的電影世界

對於影迷來說,金基德可能是一位幾乎所有電影作品都離不開「性」元素的導演。就連《莫比烏斯》都是一部沒有任何對白,卻帶有色情標籤的影片。

說到這裡,就必須要談到金導演的成長經歷。金基德導演的年少時代,生活在社會底層,這樣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邊緣人。

關於父親,金基德是這樣描述的:「我是那麼害怕父親,他就像頑固的高高在上的君主,只會用震耳欲聾的聲音發號施令。」由於對父權有著並不健康的理解,金基德的作品中,男性角色大多都是來自於模糊的父親,或是自己。

金基德曾當兵5年,又在法國學習繪畫,複雜的人生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日後的電影創作。他在十年中拍了十二部電影,作品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大放光彩。

尤其在三大電影入圍多項大獎,其中《薩瑪利亞女孩》拿到第5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同年的《空房間》又拿下第61屆威尼斯最佳導演銀獅獎。《阿里郎》拿到戛納一種關注單元大獎,2012年的《聖殤》拿到威尼斯最高獎項金獅獎。

金基德在威尼斯

在金基德的影像世界中,從沒有世間常有的溫情脈脈的愛。在這種堪稱「虐戀」的關係中,性與暴力是唯一的交流手段。與其說金基德生性殘忍,不如說,電影中的男性,代表了金基德身上的動物性本能,也成了在影片中追求女人的手段。除此之外,這些男性角色不同於其他影視作品中的個性,更加粗糲且暴力。

金基德躲在自己的作品背後

在金基德的作品《壞小子》中,男主角亨吉愛一個女人的方式,就是把她從大學生變成妓女,拉進自己所在的底層階級。如此極端的行為,幻化成他「習以為常」對抗世界的方式,導演將自己躲在亨吉背後,而亨吉將這種行為用在女人身上。

影片《壞小子》海報

亨吉陷入痛苦的感覺中,於是他選擇懺悔。然而他懺悔的方式更加極端,就是暴力。他忍受她發狂的撕打,不躲避更不還手。為了保護她,他得罪了權貴,被打到頭破血流,甚至被巨大的玻璃刺穿身體。當他倒在地上的時候,用近乎悲傷的眼神看著她,彷彿在說:「這就是我,這就是我過著的生活。

從廣義來說,性的本質就是讓一個人的一部分,進入另一個人的身體。這種隱喻式的「性元素」,在金基德的電影中比比皆是。

《弓》中的少女,自願放棄離開的機會,留下來與爺爺結婚。他們完成婚禮儀式後,將一艘小船當做婚房,少女在和煦的海風中沉沉睡去,老人縱身跳入海中自殺。臨死前,他向空中射出一箭,滿弓離弦,等到他死後,那支箭正好落在少女腿間。弓箭,是武器,是樂器,在這裡幻化為性器,以昂揚的男性象徵,代替年邁的老人與少女交媾,顯得詭異又旖旎。

影片《弓》劇照

在通常觀念中,性行為的發生,一方面來自於愛,一方面就是為了追求快感,或者這兩者兼有。而金基德在他的作品中,探索了這樣一種可能性——既不是表達愛,也不是為了獲得快感,而是彼此憐憫、互相安慰的一種行為,通過它得以建立一種人際關係。

金基德認為,「性是一種互通」,男女關係彼此找到一個值得依賴的支點,寬容對方,最後形成平衡關係。雖然做愛是以兩性原始衝動開始,但後來逐漸演變為身體間,或是精神的交流。神奇之處就在於,金基德的電影並不通過對白,他把原本需要通過語言完成的溝通,轉化為性的溝通,從而達到精神的慰藉。

金基德的電影創作,歷來離不開「性」

色情和暴力,愛與痛纏繞,是評價金基德電影的關鍵,很多人第一次看金基德電影,都會被影片呈現出的血腥暴力鏡頭給震撼到。尤其是那些瘋狂,扭曲的性愛場面,既驚世駭俗,又讓人感到人毛骨悚然。然而這些都僅是金基德創作的表象,更多的,是在影片之後所傳遞的人性。

金基德擅長用視聽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你感覺都是刻意做作,但是畫面的衝擊力,鏡頭唯美,意境式的表達方法都會給觀眾帶來震撼。金基德的電影中,主角通常沒有一句台詞,但竟完全不影響敘事的完整性,在配樂與構圖的張力中,這樣的沉默蘊含著千言萬語。

對此他曾說,「如果拘泥於對話,感情就無法表達了。正因為傷得深,所以才無法輕易說出口。」他解釋說,「我一直堅信,人們用話語可以表達出的、所謂親歷的某些『傷痛』,與痛徹人心的那種『痛』相比,程度要相對簡單輕巧得多。那些真正經歷過苦痛的人,他們會選擇在這塊土地上默默結束生命,或者真正悄然無息、麻木地存活下去。」

金基德的電影,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像好萊塢大片一樣能給人精神宣洩的痛快元素,因此在大眾票房裡賣座似乎根本不可能。他曾說過:「我理解這個被我誤解的世界的過程,就是我製作電影的過程。」

或許,對我們而言,理解金基德電影的過程,就是理解這個被我們誤解的世界的過程。但藝術不是遮羞布,無論此次運動最終結果如何,金基德導演都應該直面,畢竟對於Metoo運動,來說,出發點總是好的,娛樂圈也應該平等,並且乾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電影副導演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