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能代表老廣味的街頭小吃是牛雜,廣東人的集體熱愛

最能代表老廣味的街頭小吃是牛雜,廣東人的集體熱愛

哪種街頭小吃是老廣的心中最愛了,答案是和味牛雜!口味正宗的牛雜通常不在商業街,而藏在老西關、老東山的小街巷裡。

在廣州,人們對牛雜的喜愛,很容易就能從遍布大街小巷的牛雜檔體現出來。無論是炎熱的盛夏還是寒冷的冬天,牛雜檔前總能看見一堆堆的人牆,選著自己喜愛的搭配,捧著碗站在路邊站著吃碗里冒熱氣的牛雜,站著吃才是正道。可能有點偏激,但沒吃過牛雜可算不上是真正的廣東人

牛雜之所以叫牛雜,當然是因為它夠雜。牛舌、牛腸、牛肺、牛肚、牛筋、牛腩,配上白蘿蔔或者麵筋,豆卜,韭菜卷或其他蔬菜,粉和面,既有牛雜的濃香,又有與濃汁合體的蔬菜為你解膩,美味不言而喻,韭菜卷是牛雜的絕配,現在做得人已經很少了。

水牛在南方是耕作工具,除非意外傷亡,過去極少用以宰殺,故市集上很少有牛肉可售。吃上牛肉不易,可牛雜絕對是不吃的。從前在很多北方地區,一大副牛雜包括牛腸、牛肝、牛胃等才五毛錢,沒人要則就地掩埋。廣州從前也是不吃雜的。但在後來相傳在清末民初之際,回民廚師阿德發現,宰牛之後,肺、腸、肚等內臟常被丟棄,很是浪費,帶回家中洗凈,配以五香味料慢火煨煮,爛熟剪碎,蘸辣醬汁而吃,別有一番滋味。再加入價廉又容易入味的蘿蔔,冠以和味牛雜蘿蔔美名。不單單受回民的歡迎,就連廣州市民都大加青睞。一時之間,美食之名遠播,傳遍廣東各地。

記得以前上小學七十年代那時,家裡每天只給幾分錢,要吃早餐,白粥加上淋上豉油的豬腸粉。但放學的時候最開心,擺在學校門前的小攤有一架木頭小車,用炭爐煨著瓦罉,賣的正是香噴噴的牛雜蘿蔔,鍋內有牛腩、牛大腸、粉腸、牛肺、牛肚、牛筋、牛肝、牛心、牛腰、牛膀、牛百葉等等,用花椒、八角、茴香等配料熬制,發出濃香,剪得小小的牛雜,串在竹籤,叫上一串便宜的牛肺,牛腸最貴,或者韭菜卷,蘸上少許辣醬、甜醬,美味非凡。這種快樂到今天還記得一清二楚。

也有一些檔主的牛雜都是整塊大的,不切碎,顧客點到哪他夾到哪,右手的剪子像裁縫般使得卡卡直響,箝上那塊大的,用力按到汁里泡一下,濃烈的香氣奔涌而出,顧客忍不住要吞口水了!一邊剪,還一邊一開一合動著帶響的剪刀,讓食客加倍揪心。當幾塊像南乳般大小的牛雜剪好,用竹籤一咕嚕戳起,笑眯眯遞到你面前,塗什麼醬就閣下自便了。這幾下動作,真叫人看得心醉!太留戀那美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世界觀 的精彩文章:

唯有這個蘋果CU,女孩毫不介意的擁有
越南風味煎香茅雞伴魚露汁醬米線

TAG:美食世界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