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唯有孤獨才有可能思考》中說的那些話和做的那些事

《唯有孤獨才有可能思考》中說的那些話和做的那些事

固執、癖好、非標準化,甚至毛病,這些都是我們的天然財富

——《唯有孤獨才能思考》盧歡

某些犯下累累罪行的人實際上也有他們自己的痛苦的。所謂的悲憫、寬容,應該從自身做起。如果認識不到自己的罪和惡,那麼悲憫、寬容、懺悔都是無根之木,會變成攻擊別人的工具。

逼迫別人懺悔是一件很不對的事情。對於歷史上的罪惡,批評可以,但應該是從自我出發,在理解和寬容前提下的批評,而不是一種搶佔道德高地、置別人於死地的霸道批評。這樣才能扶正。

老百姓對歷史的認識是從感性出發的,是從人出發的;而歷史教科書是從事件出發的,是從經濟和政治出發的。人物在歷史教科書里是英雄的傳記,是王者的傳記;而在一個鄉村老百姓心目中的歷史裡,則是一個個鮮活的、具體的、卑微的、充滿生命力的個體,甚至和他家裡養的一頭騾子一樣。

在接受我的電話專訪時,莫言坦言道,近些年通過對自己的反思,改變了對別人的看法。「先前認為惡應該被消滅乾淨,但現在認為應該讓惡永遠存在。惡是一種存在,是對好人的考驗和鍛煉。不要因為有了惡,就以惡報惡,那很可怕!」

對於當下的鄉村現實,我是無解的。或許走城市化道路是農村的最後出路,但這種轉型是以犧牲二代、三代農民的利益而完成的。作為具體的二代、三代農民來講,那又是悲慘的。面對著這種狀態,我不知道該去興奮還是該去詛咒。作為從鄉下走出來的人,有著農民基因的人,我心裡是一種痛。這種痛是隱痛,是無法說出來的痛。

鄉土小說落筆於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這背後無疑也暗藏著一套農耕文明時代中國農民知天樂命、看淡生死生命觀。

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撥開種種政治的雲霧來看,中國鄉村是怎樣延續的?它如一部機器是怎樣運轉,又是怎樣自我修復的?農村是多神論的,宗教也是儒釋道,還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因為多神論沒有走向極端。他們在勤苦、貧困、隱忍中形成著他們的價值觀和生命觀。

中國是古老國,祖先是輝煌過,而今不行。它只關注自己的現狀,又不甘心平庸,骨子裡有自尊的東西,也就時不時往回看。

如果純讀書,讀過就讀過了,能增進你的見解和知識。如果你是寫作的,你讀了書還要寫作,你就好好琢磨它,看人家的膽識和趣味,采人家的智慧和技術。

既有條件,讀書萬萬不能狹窄。文學書要讀,政治書要讀,哲學、歷史、美學、天文、地理、醫藥、建築、美術、樂理……凡能找到的書,都要讀讀。若讀書面窄,借鑒就不多,思路就不廣,觸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讀,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於精讀。」在讀書方面,您對年輕作家有怎樣的建議?

在城市文明的衝擊下,鄉村倫理秩序崩塌,這是後工業社會的一種結構性失衡。日益荒漠化的土地所附著的歷史文化意味日漸喪失,田園牧歌式的鄉土小說沒有了前途。

魯迅有他的特殊的時代社會背景與個人性格特色。當他說「一個也不原諒」的時候,你感覺到了他的執著、莊嚴與抑鬱。如果你尚不能肯定你與魯迅一樣偉大的時候,我卻願意祝福你懂得自省,懂得承認,懂得和解。

只有在小說作品裡,你的想像與描摹,傷感與幽默,虔誠與遊戲,世俗與提升,技藝與心神,興緻與內涵才能發揮到極致。

政治離不開權力的運用與保持,離不開權力的制約與監督,離不開權力的正確與有效運用,離不開指導權力動作的理念與意識形態。而我的特點是對於權力的某種疏離,是對於權力的羞怯。

壓力與阻力都很有限。如果說什麼阻力,恰恰不是別的,而是網路時代淺閱讀、淺思維的惡習,影響了讀者對本書的理解與討論。

因為中國經不起起鬨,折騰,嘩眾取寵了,更不屑於搞廉價的與無恥的爆料,搞信口開河的忽悠與謾罵,絕對拒絕搞人云亦云、上觀下探、迎合討好。

人們為了維護錯誤的東西,需要天才,需要雄辯;而人們糾正錯誤的東西,只需要常識,只需要正常。」現在也有很多精英人士都在談回到常識,可不同人對常識的定義與預期恐怕有所不同。您眼中的常識是什麼,能具體點說嗎?

過高的調門,過大的嗓門,過於豪華的許諾與保證,過於急切的要求與日程,狹隘的煽情與粗鄙的謾罵,這些都不符合常識,卻符合某種瘋狂性與欺騙性。中國人民是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人民,我們將有足夠的能力來確認常識,而拋棄裝腔作勢、咋咋呼呼、聲嘶力竭、天花亂墜。

歷史的運動不是沿著直線與單行線前行的。回憶過往而產生懷舊情緒,非常自然。至少因為往日的人們比現時的人們更年輕更激情也更好忽悠。但同時,要讓人們知道往事,這也是我極其關心修史的原因之一。不能自己就一味迴避修史,結果把講述歷史的話語權拱手讓給對你並不那麼善意的人手裡。

我早年讀法國的小說、詩歌,看到波德萊爾曾說「每個詩人心裡都有一個魔」,開始也不大理解,但創作之後發現這句話說得很對。「魔」其實代表一種叛逆精神,像反傳統、反道德、反世俗規範這樣的,都是一種叛逆精神。

我個人在創作時,尤其是在寫《漂木》時,就有這種想法,儘可能擺脫民族主義的符咒,走出政治、宗教、文化等意識形態的框架,做一個抱著夢幻飛行的宇宙俠客。

攬鏡自照,我們所見到的不是現代人的影像,而是現代人殘酷的命運,寫詩卻是對付這殘酷命運的一種報復手段。

所謂政治抒情詩,只是作為政治的一個表現工具,比較缺乏個人的經驗和美感,尤其是在語言上缺乏張力,也缺乏吸引讀者的力量。我就用一種組詩的方式(幾個單元組合)來寫,整首詩可以說是我整個人生的哲學思考的體現。

我覺得一個寫作者,至少在我的觀念中,不能給自己預設立場。我只是站在歷史解釋的合理性一邊。這種合理性在複雜的歷史事件中總是游移的,有時候在這一邊,有時候在另一邊,要不然歷史就成為一個單向解說的東西。實際上,歷史是多維的、雙向的,是各種力量角力的。

雖然時興的國學熱中,常有人說中國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觀,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實際情形中,卻是自然界大面積的退縮與毀敗,是中國人與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與疏遠。」

什麼碎片化閱讀、快餐閱讀,其實不好。這是急功近利,這是不好的讀書方式。現在我們爆炸式信息那麼多,好多是垃圾的東西。碎片化必然導致淺閱讀,造成你沒有體系,完全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讀起來蠻舒舒服服的,但是實際上沒什麼用處,撫慰一下而已,只剩下賣弄,為了別人,不是為自己。尤其是,沒有注重培養健全人格,立志做一個高貴的人。這是中國文化最優秀的東西,現在都放棄了。我對這種閱讀,很難理解,也很難接受。

所謂的文學腐敗當然不僅是貪污受賄、撈物質好處,也是爭取名譽地位不朽聲名時的不擇手段。官方、民間都有各種的混,唯獨凝神寫作遭到貶抑。

對於部分詩人而言,詩歌的真正分野或許並不在代代相續的時間流程中,而在空間里,體現在不同的寫作和用心,不同的情懷和希求之中。

01

小編寄語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職責,註定是要對他所見的一切產生懷疑與批判,用他那無暇的高不企及的標準,來審視過去、現在以及將來。

Z先生,由三位志同道合興業各異的朋友建立,旨在分享讀書的心得與社會感悟,為讀者傳播真正優秀的書籍,為光明的中國盡一杯努力。

z先生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先生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Z先生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