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人把生命留在宇宙,有人把自己裝進電腦

有人把生命留在宇宙,有人把自己裝進電腦

富蘭克林剛用風箏把雷電給引下來,

萊特兄弟剛裝著翅膀從天上撲騰下來,

耳朵邊還有人在對著大哥大怒吼……

而現在,

住在高樓的人就要靠電梯上上下下,

只要肯花錢就能滿世界飛來飛去,

十分鐘不摸手機就感覺自己手斷了……

未來呢?

01

世界上總有一些搞創作的人,從不停止對未來的思考,於是有了眾多科幻作品——《奇點移民》也是其中之一。

這是《三體》譯者、雨果獎獲得者劉宇昆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他22篇科幻短篇小說。

看前幾個故事,覺得這書買得不值,故事寫成這樣也能獲科幻屆的奧斯卡-雨果獎?後來才發現,書中的概念並不只是想像那麼簡單。

比如大腦內置圖像眼鏡,可以幫助人在大腦中用圖形思考,替代一般人類語言思考的能力,具有更強的邏輯演練功效——這剛好符合某些精神學科、心理學方面研究的圖像思考的特點,有的聰明人如霍金就有這種能力,在腦海中把方程式全部演練一遍。

再比如數據人類,有書本提到,現在有科學實驗將人的大腦神經與網路連接起來,用互聯網那變態的數據儲存能力、處理速度來幫助思考。

一個成熟負責的科幻小說家,大概就是這樣,儘可能多地了解科學知識,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設想他們未來的樣子,這樣才能讓筆下的未來更有意義。

02

《奇點遺民》這個書名也很有意思。

奇點作為物理學概念,它是一個矛盾、強大到牛逼都不足以形容的概念,可以說是科學概念里的瑪麗蘇:它既是「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奇異點」,「具有所有形成現在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勢能」,也是「宇宙誕生」的點,而且「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點失效「,還「可能容許實現時空旅行」。

作為數學概念,它是「未被定義的點」,幾何意義上的奇點是「小且不實際存在的點」。

關於這個概念更深的含義,人家科學家說了,但我看不懂,只能由已知的信息主觀推導出本書名《奇點遺民》所能包含的意義:

1、人類發展到產生質變的全新階段,新世界開始之後,舊人類與新人類的故事;

2、在這個世界,現在已知的物理定律已失效;

3、這是一個尚未被定義的世界。

繼續挖掘「奇點」的概念,或許能更好地認識到作者所要描述的這個未來世界的輪廓,而不管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在奇點世界人類眼裡,我們就是來自原始世界的遺民,就像我們現在看原始人一樣。

03

曾看過有人說,我們向太空去尋找外星生物時,如果一個星球上有水,就可能存在外星生物——我們用我們這群碳水化合物的生命基準,去尋找宇宙中的生物,是不是有點real天真了?

《奇點移民》里的外星生命豐富多彩,最特別的是以硅為基礎組成的生命體,他們不是由C、H、O組成,不需要水和氧氣,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

關於宇宙,我們所知的可能不到1%,碳水化合物可能不是宇宙生物的主流,地球上的化學元素,跟宇宙深處的化學元素是不是也不一樣?那些不一樣的元素,當然可以組合出完全不同的生命。

除了宇宙,故事裡也總會出現一個家庭,妻子與丈夫,媽媽和孩子,爸爸與孩子,面對是否探索宇宙、是否變成數據生命,最親密的人常常有截然相反的觀點。

有的故事,丈夫是一個在地球上本分生活的人類,而妻子有一顆不停探索的心,最終,她飛向了宇宙深處,將自己的生命留在那裡;

有的故事,一家原本堅持物體實質生命的人,漸漸有某些家庭成員抵抗不住誘惑,將自己變成了只剩一堆代碼數據人類,家庭從此矛盾重重、四分五裂;

有的故事,奇點時代的數據人類間也有彼此不同的追求,有的享受數據生活的便利,有的追求曾經的實體世界的體驗感,最終丈夫與妻子分道揚鑣……

04

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一個數據人——「智神」的故事。

一個優秀的人類工程師患上絕症,被自己公司利用,將他所有意識拷貝到互聯網,製造成了一個活在網路中的「數據人」。

這種人,像是尤瓦爾赫拉力在《未來簡史》中提出的「智神」,具有人的情感與思維,也具有互聯網那變態的邏輯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能控制全世界聯網的設備,生活在虛擬網路中,無所不在。

人類自己製造了這樣的神,卻沒有辦法掌控這些神,反而被智神挑撥離間,差點就在世界大戰中毀滅。而這樣的智神,又能將幾個不同智神的自我意識融合,繁衍出下一代。

這樣一代一代……就是傳說中的奇點時代。

在這個時代,所有的「人」都是一串精密的數據,全世界的現代人活在一個數據基地里,所消耗的能量,比我們一個普通家庭的還要少,他們不需要吃飯、睡覺、曬太陽,也不需要吃辣條、唱k、去旅遊,用數據寫出的體驗,就是他們的感受。

……這樣的時代,好像還真有可能來到。

05

有研究表明,情感與體驗不過是正負電子作用的結果,某些器官分泌出的多巴胺、神經突觸里的正負電子傳遞與接收,這就是我們全部的感受。

不需要吃東西,也能通過刺激神經讓人感覺很飽;不需要打你,就能通過某個部位的神經刺激讓人痛苦;不需要帥哥,就能通過控制激素讓人心跳加快。

既然這樣,把整個人打包成一串數據,讓這串數據具有人的喜怒哀樂、體會酸甜苦辣,好像不是不可能。

我比較好奇的是,這個「奇點時代」,離我們有多近?

或許,我們都看不到那一天,可跟著思考未來的人一起看看未來,就感覺,自己的生命,向未來多延長了一點。

那個終會到來的時代,曾經有我們想像過的模樣。

寫在最後:

這是一篇推遲了一個多月才開始、開始後又因為各種原因斷斷續續沒有完成的讀後感,今天,史蒂芬霍金去世,我告訴自己,不管怎樣也一定要寫完,雖然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第一次接觸科技類課外讀物,是霍金的《時間簡史》,雖然完全不記得內容,可就是這樣一點點開始喜歡有關宇宙、有關未來的東西。

中學時,一直以為霍金早已逝世,因為只有過世的人物,才能作為偉人被掛在實驗樓的牆上。後來才知道,他是一個有趣的老爺爺,他也會玩微博,還會到各種劇里客串自己。

這個老爺爺,全身上下只有一隻手指和一雙眼睛能動,但他是繼牛頓愛因斯坦之後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時間簡史》作為一本通俗流行讀物,將深奧複雜的物理知識帶向大眾,他離不開輪椅,可他走得很遠。

今天看到一句關於霍金的話,瞬間熱淚盈眶:他終於離開了囚禁他大半輩子的輪椅,去宇宙撒一撒野。

是啊,他終於不用再局限在這個無法活動的軀殼裡了。

而我,一個生物進化與遺傳沒有給我一顆聰明大腦的普通人,此刻只想感謝霍金,願意用他的聰明才智,帶著我們看看宇宙的樣子。

希望會有更多人像霍金這樣,告訴我們,外面的宇宙是什麼樣子,也告訴我們,幽深的未來可能是什麼樣子。

致敬霍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花十八扇 的精彩文章:

TAG:桃花十八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