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天才、演員、賭徒、預言家

天才、演員、賭徒、預言家

「 不是每個人的一生都如此精彩! 」

任然|撰文

沒有多少科學家能如搖滾明星一樣知名,斯蒂芬·霍金無疑是其中之一。

霍金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他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有關黑洞的研究成果改變了科學界對宇宙本質的看法。

但他的名氣並不僅僅體現在那些研究成果上,除開科學家這一身份,他還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公眾人物。

「演員」霍金

霍金曾在電影《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客串了自己,在劇中他與牛頓、愛因斯坦一起打牌;曾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和《飛出個未來》中本色出演,並且親自配音;在美劇《生活大爆炸》S5E21中客串過自己,成為全劇中唯一降服謝耳朵的角色。

對於霍金的表演,曾有導演充滿敬意地評價道:「每個鏡頭都有黑洞般的容量。」

此外還有一部關於他生平的傳記片《萬物理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片中飾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甚至憑藉此片贏得了奧斯卡獎,霍金的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賭徒」霍金

除了科學研究、寫書和出演影視角色之外,霍金還是一位「賭性」難改的著名賭徒。不過相對與他在學術上取得的驚人成就而言,霍金押賭的本事卻要遜色許多,十賭九輸的他因此得到一個「霍金打賭總是輸」的戲稱。

集一生精力研究黑洞的霍金,卻曾再一段時間內擔心黑洞可能只是理論上的概念,現實中根本不存在。雖然當時人們已經找到了數個疑似黑洞的天體,但卻無人能做出斷言。

1974年12月,霍金與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開賭:在天鵝座X-1雙星中是否包含一個黑洞。他們二人立下一份賭狀,如果X-1中真有黑洞,霍金就為索恩訂1年的《閣樓(Penthouse)》雜誌;如果沒有黑洞,則索恩為霍金訂4年《私家偵探(Private Eye)》雜誌。

也許你會對霍金選擇押注沒有黑洞感到奇怪,不過霍金說這只是一種「保險策略」。其實,他們兩人都相信在天鵝座X-1中肯定有一個黑洞,霍金只不過由於喜歡惡作劇,才打這個賭以緩和研究的緊張。

之後霍金還裝模作樣地說:「如果索恩輸了,那說明我關於黑洞的研究是毫無價值的,但卻可以拿到4年的《私家偵探》雜誌聊以自慰;如果索恩贏了,那證明我的研究是成功的,並且是一件激動人心的成就,這時我也樂於給索恩一些安慰。」

打賭的結果自然無需多說,天鵝X-1的身份已然不用懷疑。玩了一出「欲擒故縱」的霍金,在1990年到南加州大學演講時大張旗鼓地闖入索恩的辦公室,把當年的賭據翻出來印上拇指印表示認輸,並且真的給索恩定了一年的《閣樓》雜誌。

1991年,霍金又一次開賭。這次與他對賭的一方變成了兩個人,除了之前的索恩之外,還有物理學家約翰·普瑞斯基爾(John Preskill)。賭約的題目是:宇宙中是否有「裸奇點」(naked singularities)存在。

霍金認為黑洞的奇點應該被視界包圍著,無法被直接觀察到,裸奇點不可能存在於宇宙中,而索恩和普瑞斯基爾則認為不然。隨即霍金同索恩和普瑞斯基爾立下賭據,輸的一方要送上一件用來「遮蔽裸體」的T恤衫,寫上適當的服輸字眼。

不過簽下賭狀後僅4個月,霍金就發現在自己先前的理論下,黑洞經過霍金輻射後的確可能留下一個裸奇點!可霍金卻不想就這麼認輸,於是在文字上玩起了遊戲,聲稱通過霍金輻射產生的裸奇點並不是賭約上經由廣義相對論生成的那種,所以不算。

然而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1997年德州大學的科學家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演算,證明了當黑洞坍縮時,某些特別條件下有可能存在裸奇點。霍金不得不在此後修正他的黑洞理論,指出裸奇點有可能存在。

按照賭約,霍金給索恩和普瑞斯基爾每人買了一件T恤,不過不服輸的他還是「皮了這麼一下」,在T恤衫上印了一個披裹著浴巾的女孩子,毛巾上面寫著「自然憎惡裸奇點」,把索恩氣的七竅生煙~~

2008年,霍金又和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戈登教授打了個100美元的賭,賭的是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玻色子。

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是由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在1964年預言的一種新型基本粒子。他在希格斯場理論中假設,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它為電子和夸克等輕子賦予了質量,進而構築大千世界。

賭注剛下,宇宙物理學家和粒子物理學家就炸開了鍋,引發了兩大陣營之間曠日持久的口水戰。反應最為激烈的莫過於希格斯本人,他悲痛地回應說,霍金的觀點「就像是在批評已經去世的黛安娜王妃」。

但希格斯玻色子產生的幾率非常低,在一千多次的質子對撞中才可能產生一次。而且希格斯玻色子一旦產生就轉瞬即逝,十億分之一秒後它就會通過不同途徑,衰變成光子和輕子等其他粒子。幾十年里,科學家們始終沒能捕捉到它。

直到2012年7月,歐洲核研究組織宣布找到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與「上帝粒子」的特徵一致。霍金得這一知消息後,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稱讚了該發現的重要意義,並打趣地說:「這個發現可害我輸了100美元啊,哈哈!」

完了嗎?還沒有,除了愛打賭之外,霍金還是一個憂慮的、愛唱反調的預言家。

「預言家」霍金

2016年10月,剛剛投入運行不久的中國超大望遠鏡「天眼」就收到了一個可疑的宇宙信號,信號源有著很強的脈衝特點。經過分析,科學家們指出:這個信號源位於1300多光年之外的宇宙深空。而這組電磁波信號,也是FAST建成後探測到的第一個可疑宇宙信號。

熟悉的劇情就像《三體》一樣,不過那個大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人變成了地球人霍金。他建議人類不要主動尋找外星人,而應當像《三體》中描述的那樣遵循「黑暗森林法則」,避免與他們接觸,否則可能會帶來一場災難。

霍金表示,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結果可能與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雖然有些科學家認為,如果外星人能來到地球,說明它們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我們人類,而文明程度越高,存在暴力傾向的可能性就越低,他們也不會有興趣對人類這樣的低級文明動手。但正如電影《接觸未來》中所說,人類雖然對螞蟻的世界沒有興趣,但若不小心踩死幾隻,人類也不會感到多少愧疚。從這個角度來看,霍金的觀點並非杞人憂天。

而對於目前處於熱點的人工智慧領域,霍金卻一直不太看好。2017年11月,霍金在里斯本網路峰會上提到,人工智慧的成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

一方面,霍金擔心一些人利用人工智慧做壞事,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它將助長戰爭和恐怖主義,加劇世界動蕩局勢;另一方面,霍金最擔心還是人工智慧系統失控爆發的潛在風險,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

按照霍金的說法,人工智慧科技在初級發展階段的確能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但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

事實上,美國Space X首席執行官、大名鼎鼎的「鋼鐵俠」原型設計者埃隆·馬斯克,微軟創始人兼慈善家比爾·蓋茨,都警告過要注意人工智慧的「危害」。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各路科學家,以及某些與人工智慧領域有關的投資者,也曾通過公開信表達同樣的憂慮。

儘管對我們吃瓜群眾來說,這些軼事不過是一些閑時的談資,但在科學家的眼中,那些賭約無一不在激勵著科學界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所以雖然他最終輸掉了,但卻是對他科研成就的肯定。

而反對主動尋找外星人,以及擔憂人工智慧的發展,則說明了霍金是在以未來的角度去關注現在,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考慮的是非常廣闊的人類未來的層面。

按照量子糾纏的說法,霍金雖已去世,但意識還未消失,只是離開了大腦,回歸到了宇宙的某一處……他是屬於宇宙的男人,終有星辰大海相伴,一路走好。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本周大新聞:美少女VR喂你吃糖,養豬致富靠AI,男人也能生孩子?
去了這屆MWC,才知道未來長啥樣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