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面開放如何邁向更高層次

全面開放如何邁向更高層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如何推動全面開放邁向更高層次?代表委員們認為,應該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走出去」要堅持高水平、高質量,「引進來」需要在引進人才、技術等方面多下功夫,引資更要引智。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

我國始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擴大對外開放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也給世界帶來重大機遇。「40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求『走出去』,與其他國家和地區、與當地老百姓互利互惠。」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自明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指明了方向。」劉自明代表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狀況參差不齊,有的國家還沒有高速公路,他們有改善基礎設施狀況的強烈願望,這一方面要靠當地自主融資建造,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和地區也會引進國際資本,這就為有經驗的承包商提供了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也談到,「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擁有廣闊的發展市場,通過「走出去」可以實現產品、技術的提檔升級。「去年底,新希望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完成了對澳大利亞真誠寵愛寵物食品公司的收購,就是通過『走出去』把國際上一些具有優勢的產品、技術、品牌與中國市場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劉永好委員表示,得益於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新希望集團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成功,「在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甚至在埃及、南非都設立了公司,新希望不僅在當地紮下根,把中國的生產能力輸出,也讓當地百姓享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優質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通威集團已經在孟加拉國、泰國等多個國家設立了全資子公司,企業生產的新能源電池在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亞有不錯的銷量。一家企業要『走出去』應對競爭和挑戰,讓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就必須突出比較優勢,打開國際市場。」劉漢元代表說,以前四川「走出去」的主要是外包工程、輸出人力,現在輸出的重點已經轉向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品牌。

引資更要引智

與過去只重視引進外資不同,現在的「引進來」,不僅要吸引資金,更注重吸引人才和技術。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5年來,外商投資結構優化,高技術產業佔比提高一倍。加大引智力度,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增加40%。這正是得益於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充分實現了合作共贏。地處西部的四川已經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成都也成為吸引外資的『寶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新有說,去年2月,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企業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圓生產項目布局成都,建設格羅方德在全球投資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生產基地。「四川是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我們希望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能從『點』到『鏈』,通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吸引更多產業鏈上的企業到四川投資,這其中必然涉及很多國外優秀的人才和團隊,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十分重要。迎著國家不斷加大西部開放力度的『東風』,四川還會繼續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陳新有代表說。

在「招才引智」方面,武漢以4個國家新基地為依託,吸引外資的同時,更注重吸引人才、技術集聚。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市長萬勇表示,武漢以存儲器、商業航天、網路安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4個國家新基地為牽引和依託,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之一就是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這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一個基地。」萬勇代表說,以建設國際一流的網路安全學院為切入點,武漢將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雲計算,構建特色數字經濟體系。

萬勇代表介紹,為進一步吸引人才,武漢將陸續在海外舉辦世界500強及知名外資招商大會暨武漢校友「資智回漢」系列活動,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未來高成長性企業等落戶武漢。2018年,武漢計劃引進4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22名諾貝爾獎級、世界領軍型產業科學家,打造「大學生人才—高層次人才—頂尖人才」的人才格局。

推動高水平開放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加快對外開放步伐,中國還是要吸引外資,引進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更注重借鑒國外的管理、供應鏈、品牌等方面經驗。

「走出去,還要走得好。」劉自明代表認為,這需要廣泛學習研究國際市場競爭規律、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熟悉當地的人情政情,尊重當地民俗習慣。「要有國際思維和國際胸懷,不能把自己的習慣強加於人,要尊重項目所在國的規矩、規則、規範和標準。『走出去』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就像一個廚師一樣,別人請你到家裡去做菜,你得尊重主人的口味和習慣。」劉自明代表說。

對於企業「走出去」,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詹純新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做主、做深、做透」。「做主」是指,在跨國併購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用包容的心態和姿態求同存異,理解、接納不同文化的差異,另一方面要在戰略上把握住話語權,把收購的企業納入整體戰略管控體系中;「做深」是指,既要深度認同,又要深度協同,企業要遵循「本土化」原則,用負責任的行為贏得收購企業和當地社會的認同,還要遵循「包容、規則、責任、共創、共享」等共識,形成技術、市場、產能等全方位的協同機制;「做透」指的是,企業「走出去」以後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通過提升能力、挖掘潛力,把海外布點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劉 暢 熊 麗 周 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端掉贗品窩點 加強監管推動書畫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
女演員為拍《紅海》10月沒來「大姨媽」 醫生捏把汗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