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幹嘛老提醒自己是70/80/90後呢?

幹嘛老提醒自己是70/80/90後呢?

「你聽說沒?你以前的那個實習生哦,下個月要來我們team當D了。」





驚訝嗎?當你還在思考本年度漲薪比例是否能追上通脹的速率時,比你年輕的人們已經在事業上進入了商業決策層。




而就在前幾天,「90後升職快」也已經成為了百度和微博熱搜詞。


 


根據LinkedIn(領英)近期發布的《中國千禧一代商業決策者洞察》,在領英全球近4000萬商業決策者(總監級別及以上)中,千禧一代的佔比已經達到28%,而這一數據在中國已達到50%+。



這份基於千禧一代(80、90後)和X一代(60、70後)的職場人大數據告訴我們:


 



中國千禧一代商業決策者正在崛起。

 


為了更深入了解千禧一代商業決策者的酸甜苦辣,我們在上個月特意邀請了幾位相關人開展一場「大咖夜話」。













 一、Leader比我小(很多),我應該心酸嗎?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曾經的實習生,學校的學弟學妹,當這些人成為Leader里的主力人群,年齡鴻溝該如何解決?彼此心態又如何調整?



伏牛堂創始人兼CEO張天一:





什麼叫90後CEO幹得好?就是讓大家記住你是一個CEO,而忘掉你是一個90後。




我有兩個重要的管理法則,第一個是先說敢不敢,再說能不能;第二個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要管理一個年長、經驗更豐富的人,在具體事情的決策上面,怎麼去Hold這個人?








必須要有領導力。首先要對事情狠,其次對自己狠,最後對團隊狠。如果你比所有人都狠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了。




比如我們八點半開早會,但我七點半就到公司,遲到一分鐘罰款500元,整個團隊就知道你對這個事情較真。




辛里有束、杯歡制茶創始人胡辛束:




說到90後如果做了領導應該怎麼跟下屬相處,或者怎麼讓他們聽從教導好好乾活,我的第一個觀點是:




威嚴是缺乏自信的人才需要刻意樹立的。




我發現很多人,包括我爸爸,都會跟我說:「你想開公司,第一要樹立自己的威信。」







我覺得「威信」這詞很尷尬,我們本身年齡小,卻要裝老成,要讓自己每天看起來很有秘密、很有心事,這反而是對管理的一種誤解。




凡普金科人力資源副總裁徐益峰:





你就把年齡忘了唄。


 


幹嘛老提醒自己是70後呢?我們最年輕的合伙人是80後。




我們強調的是數據驅動決策,不需要在太多事情上爭論誰對誰錯,有效還是無效我們用數據說話,也不需要「官大一級壓死人」。







如果不創立這樣的文化,我覺得很難吸引年輕人。


 


PingWest品玩創始人兼CEO駱軼航:




駱軼航補充到,我們不會因為誰是90後就一定要選這個人來做管理;同樣,不要因為他小或者年輕,就提拔他這件事產生一絲一毫的猶豫。


 





作為管理者,這個事如果想不通的話也挺無聊的。


 


二、

千禧一代七分甜


 


大多數時候,年輕的領導者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七分甜、三分缺,不知道是不是剛剛好?




胡辛束





我的工作狀態一直很開心,希望我的團隊也是如此。


 


我自己很喜歡在工作之餘嘮閑嗑,我很少在辦公室強調你們必須要現在怎麼樣。




我覺得一個聰明的成年人是知道自己的時間如何規劃的,反而覺得不是所有聰明的成年人都知道如何在閑聊中找到黃金屋。







更多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夠多一些有趣而無效的溝通,不一定是壞事。


 


就像胡辛束一樣,很多的千禧一代決策者們,擁有更開放的態度和更強的學習能力,這些優點也得到了「前輩們」的認可。




駱軼航





90後是不會完全按照原有的套路,會幹出一些令你驚喜的事。




吐槽點是,90後心靈最尖銳的地方卻停不了一隻蝴蝶,意思是說90後的情緒和結果管理有時候脫離控制,比如你說了他一句不好聽的話,他會離職。




另外比如你原本的意思是給他一點警示,但90後有可能就會哇哇大哭;而有些時候你認為對他是一個嚴重的警告,他會不以為然。


 


三、其實,年輕人也挺苦的。




都說90後升職快,領英的報告顯示,從基層到總監級別的升職過程上,X一代平均需要10年之久,80後需要6年,而90後則達到了驚人的4年。




與之相對應的是,千禧一代決策者跳槽的頻率也遠高於X一代,幾乎2年左右就會有一次跳槽行為。




而70後的徐益峰,工作19年才第一次跳槽:





晉陞快的一個原因是跳槽多,很多時候有些人認為現在的企業池塘太小,想去更大的空間,非常優秀的人會非常容易拿到更高的職級。


 


沒錯,90後的升職快,同樣也面臨壓力更大的社會環境,如駱軼航所言:








70後閉眼就買了房,80後好好努力就已經買房,而大多90後好好努力也不一定能買上房。


 


另外,張天一還講述了一個也許是千禧一代共同面臨的問題:





絕大多數場合,扮老很重要,因為90後CEO很容易被貼標籤。


 


比如見供應商、甲方、比我大很多的高管,要穿得很正式,說話慢慢的,聲音壓得很低。




因為當你被人認為是一個90後CEO的時候,你會被貼上標籤,會懷疑,你會不會激情決策,夠不夠靠譜,甚至一些負面的東西也會隨之而來。







這三年不斷的扮老的過程,內心就越來越滄桑,身體還沒有老,但心裡已經經歷了很多滄桑。其實我差不多已經忘了自己是個90後。


 


四、最Hot(辣)的不是年紀,而是……




90後的CEO忘了自己是個90後,70後的HR副總裁說要忘了自己是個70後,年齡究竟有沒有討論的價值?



 


自然有。千禧一代作為第一代數字原住民,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商業判斷邏輯和前輩儼然有著天壤之別。







根據領英報告數據顯示,千禧一代決策者中的性別差距在縮小、整體教育水平有所提升、職場社交網路活躍度最高。




然而X一代人脈網路和職業身份影響力更高,在職場社交綜合影響力中排名第一,並在對行業經驗和專長要求更高的崗位上扮演著更為關鍵的決策角色。




但是年齡並非決定性因素,在這場「大咖夜話」中,我們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觀點碰撞:


 





正方:90後學習能力強,非常開放。




反方:團隊當中有幾位非常優秀的工程師,年齡比我大不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非常執著專註和在技術上的工匠精神,搭配的90後95後的同學都對他們非常尊敬,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我相信只要大家在專註在專業事情上的話,年齡不是一個太大的挑戰。


 


正方:90後缺的真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一些經驗。




反方:在某些職位上,你覺得可能一些比較資深的人,在這個職位上會帶給我們更多,但其實不是這樣。




很多領域所謂的經驗不是很重要,因為很多老的經驗在瓦解。


 


我們無意去判斷何方的正確率更高,只是一個顯然的事實是,年齡會為我們帶來傾向性的優勢,但絕不是唯一的優勢。







學習能力不是千禧一代專屬,經驗也不是X一代的萬年糧倉。


 


張天一在描述90後CEO的時候這樣反問到:





巨鹿之戰時項羽27歲,為什麼《資治通鑒》卻沒有任何地方描述項羽多少歲?




當然原因有很多,不過歷史最能記住的,始終是能力。只要擁有核心能力,不管哪一代,都很重要。












本文由LinkedIn原創。


本文封面圖片、文章圖片來自領英、視覺中國和yestone.com,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領英保留所有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離職>被炒>...?跳槽鄙視鏈了解一下
15本職場必讀書,你看過幾本?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