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之「尊崇漢法革除弊政」

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之「尊崇漢法革除弊政」

元世祖,元朝第一代皇帝,又稱薛禪皇帝,名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孫,拖雷第四子,憲宗蒙哥汗弟。母親聖太后,怯烈氏。南宋寧宗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生,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卒。終年80歲。

早在漠北潛藩(非以太子而登基者,即帝位前的所在稱為「潛」)時期,年輕的忽必烈就稍顯鋒芒,同大批中原漢族士大夫取得了密切的聯繫。由於戰亂,有大批的知識分子北去,又加之忽必烈對中原有識之士的徵召,在忽必烈的周圍漸漸形成了一個漢儒幕僚集團,使得忽必烈的思想意識朝著不同於同輩皇兄弟的方向發展。 忽必烈在漠北和林時,漢僧劉秉忠就提出了「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的主張,並將歷代封建統治的經驗灌輸給忽必烈。他還進一步論述了舊制度造成的弊害,主張建朝省、立法度、定官制,整飭賦稅,採用漢法,對忽必烈思想意識的轉變具有極大的影響。南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另一漢族知識分子懷化(今屬山西)人趙璧也奉召來到忽必烈的府下,趙璧曾跟隨金末著名文人李微、蘭光庭學習,頗通儒術,很受忽必烈的信用。通過他們的幫助,忽必烈對中國前代王朝的治亂興衰已頗為了解。忽必烈不僅自己努力接受、學習漢文化,還要其他蒙古貴族跟著學。他的兒子真金太子從小就跟姚樞、竇默學習《孝經》;後來當上中書左丞的闊闊,原為忽必烈在「潛邸」時的近侍,忽必烈讓他拜王鶚為師,學習「治道」。

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六月,蒙哥繼承汗位,汗位由窩闊台系轉到拖雷系手中。為了把權力確保在拖雷系家族手中,蒙哥即位之後即將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全部委託給忽必烈掌管。次年,忽必烈又得到關中地區作封地。

但是,忽必烈所面臨的漠南地區絕非遍地珠寶、富庶繁榮,而是一片橫遭兵燹破壞、苛政盤剝的焦土。蒙古軍進入中原之初,採取了赤裸裸的直接搶掠。窩闊台繼位之後,掠奪形式有所改變,他任用耶律楚材進行改革,其宗旨是以中原地區行之已久的賦稅辦法來代替舊的蒙古貴族殺掠式的和無限制的不時需索,以便保持在漢地的統治。1230年初行稅法,小見成效。但由於蒙古貴族的反對,耶律楚材的改革以失敗告終。到蒙哥即位前夕,「漢地不治」的情況更為嚴重,時人許衡認為,由於虐政的壓迫,人民困敝至極,眼看就要到聚而為亂的地步了。蒙哥登基伊始,頗有革除積弊之勢,但是由於一系列的征爭,這些改革措施很快就瓦解了。人民的負擔越來越重。人們為了逃避債務催逼,紛紛逃亡,使土地大量荒蕪。

忽必烈在掌管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之後,面對「漢地不治」的情況,一方面進一步拉攏漢族人士,一方面為積聚雄厚的物資、軍事基礎,斷然採取了招撫流亡、禁止妄殺、屯田積糧、整頓財政等一系列措施,並任用熟習漢法的朱金官僚、知識分子,初步扭轉了這種局面。

忽必烈封地內的邢州(今河北邢台),金朝時8縣共有80292戶。在蒙古貴族入侵之後,到忽必烈受封之初,當地民戶已急遽下降到五七百戶。忽必烈決定以邢為試點,派脫兀脫、張耕、李簡等人去邢州。3人到邢州後,同心協力,洗滌蠹弊,革除貪暴,務在安民,不到一個月,戶口便增加了10倍。忽必烈對治邢的成效大有感觸,更加器重儒士,逐步委以重任。又派楊惟中、史天澤、趙璧等治理河南,使河南經濟得到了部分恢復。

當時在漠南漢地,由於典章未備,法制不立,貴族、官吏隨便殺人的現象經常發生。憲宗的斷事官牙剌瓦赤、不只兒等,一天內竟判決28人死刑。為了安定民心,忽必烈屢次禁止諸將妄殺無辜,軍士有違令的,殺以示眾,致使諸軍凜然,幾乎沒有敢違犯命令的。對擄獲的戰俘,不殺也不擄為奴,而是主張釋放。

另外,為了籌備進攻南宋的軍糧、軍費,忽必烈還十分注意屯田。1252年,忽必烈建議在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縣)等地屯田,並在鄧州設立屯田萬戶府,屯田範圍西起襄、鄧,東連清口、桃源,敵至則戰,敵退則耕。次年,又在鳳翔(今陝西鳳翔)屯田,以鹽換糧,供應軍餉。同年,在京兆(西安)設立交鈔提舉司,印發紙鈔。這樣,忽必烈逐漸控制了當時蒙古政權在中原漢地的很大一部分財權。

忽必烈自掌管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之後所實行的一系列措施,使中原地區得到了初步的治理,人戶逐漸增加,經濟慢慢地恢復起來,為忽必烈奪取政權奠定了經濟基礎。

忽必烈採用漢法治理漢地必然地損害了蒙古游牧貴族和西域商人的利益;他在中原威望的日增,在治理陝西、河南過程中大量財力、物力的積聚,又形成了對蒙哥汗權的威脅。寶祐五年(公元1257年),蒙哥借口忽必烈剛打完仗,又患有腳病,讓他留在家中休息,改以塔察兒為左翼軍統帥,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權。不久,蒙哥又突然決定親征南宋,忽必烈岌岌可危。當時的情況下,忽必烈身為藩王,調動軍馬及糧餉的權力都在大汗手裡,因而斷難與蒙哥一決雄雌。不得已,忽必烈聽從了姚樞的建議,反把妻子、兒女送到汗廷作人質,表示並無異志。當年十一月,忽必烈又親自謁見蒙哥,兄弟相見之下,蒙哥尷尬萬分,終於消除疑慮,動了手足之情,不讓忽必烈再說什麼而表示諒解。蒙哥下令停止鉤考,而忽必烈也撤消了設在邢州、陝西、河南的機構,調回了自己派出的官員。這樣,忽必烈以謙恭忍讓保全了自己,避免了一場不測之禍。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控制中原漢地的雄心。後來,蒙哥因塔察兒軍事失利,又命忽必烈重率左路軍征宋。在征宋的過程中,忽必烈又重新把東路軍的大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七月,蒙哥在攻宋戰爭中身負重傷,死於合州(今四川合州)釣魚山下。留在漠北和林的忽必烈的弟弟、備受蒙哥信任的阿里不哥在蒙哥諸子和親信大臣的支持下急忙策劃繼承汗位。

憲宗蒙哥是在南下伐宋的戰爭中死於合州城下的,因此,他沒有像太祖鐵木真、太宗窩闊台那樣在生前對嗣位問題做出安排。這就在蒙古王室內部引起了關於汗位歸屬的激烈爭吵。忽必烈有資格接替大汗的地位,但其皇弟阿里不哥和憲宗蒙哥的兒子們也可以繼承汗位。這樣,爭奪汗位的鬥爭不可避免地在拖雷系諸王間發生了。

憲宗蒙哥南征時,阿里不哥奉命留守和林,主持大兀魯思,管理留守軍隊及諸斡兒朵,在政治上處於十分優越的地位。另外,皇后忽都台以及蒙哥諸子都擁護阿里不哥,這就增加了阿里不哥政治上的聲勢。在軍事上,他擁有留守和林的軍隊,隨從憲宗南征的軍隊也有一部分歸附了他。蒙哥去世後,大軍在攻宋前線,阿里不哥先發制人,派阿蘭答兒發兵於漠北諸部,派脫里赤括兵於漠南諸州。阿蘭答兒乘機調兵,進至離開平100餘里的地方。開平一帶是忽必烈經營多年的根據地,阿里不哥的軍事行動給忽必烈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蒙哥去世時,忽必烈正奉命南征。為爭奪王位,忽必烈認為應返回漠北。正好南宋賈似道派使講和,忽必烈當即同意,把大軍留在江北,自己率一支親軍先行。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到達開平,召集忽鄰勒塔。在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合丹、末哥等以及大臣再三勸進下,忽必烈終於在開平登上了汗位。緊接著,四月份,阿里不哥在和林自稱奉遺詔,在另一些王的擁戴下繼承汗位。

至此,只有用武力來解決汗位問題了。戰爭初期,雙方爭奪的中心區域是開平至燕京、秦、蜀、隴地區,從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底到中統元年六月,忽必烈取得了陝川的勝利,使阿里不哥失去了西線的優勢。

中統二年秋,阿里不哥偽裝率眾歸降,對忽必烈的先鋒移相哥發動了突然襲擊。移相哥因喪失警惕,被打得潰不成軍。阿里不哥揮師南下,矛頭直指忽必烈的漠南駐地。忽必烈聞報大驚,急率軍返南。十一月,雙方大戰於昔木土腦兒,阿里不哥大敗北遁,部將多歸降忽必烈。

阿里不哥派到察合台的阿魯忽在這裡徵集了大量牧畜、兵械、財貨,聞阿里不哥敗訊,又背叛了他,把財富據為己有,並拒命殺了阿里不哥的使臣。阿里不哥盛怒之下發動了對阿魯忽的戰爭,大肆屠殺阿魯忽的無辜兵民,使許多將領為之心寒而紛紛離去。中統三年間,阿魯忽宣布倒向忽必烈。這時,忽必烈已得到了旭烈兀、別兒哥的支持。而阿里不哥的支持者、諸王昔里吉和玉龍答夫也相繼轉向忽必烈。阿里不哥眾叛親離,至元元年(公元1246年)七月,不得已歸降了忽必烈。

至元元年八月,忽必烈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為大都),把中央政權機構設於此地。這一舉動一方面是為了避開叛亂諸王的威脅,立足於人力、物力俱豐的中原地區,以駕馭幅員遼闊的大蒙古國;另一方面,顯露了忽必烈在取得蒙古大汗地位之後,意欲滅掉南宋,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至元八年十一月,忽必烈宣布將「大蒙古」國號改為「大元」,以一個新朝雄主的姿態登上了歷史舞台。

在即位的最初幾年裡,忽必烈致力於鞏固汗位,對南宋只求維持現狀。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四月,他派郝經為國信使到南宋宣告自己即位的消息,並商談履行與賈似道達成的協議。但是,賈似道害怕郝經抵達朝廷會敗露其屈辱投降的議和條約,便把郝經拘留在真州(今江蘇儀征)。忽必烈得不到迴音,便派使者尋找郝經,但沒有什麼結果。至元四年,忽必烈在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做了長期備戰之後,便以宋廷拘囚郝經為借口,舉兵南下伐宋。

至元四年十一月,南宋降將劉整向忽必烈獻策說:「攻宋方略,應當是先圖襄陽。如能得手,便可由漢水入長江,一舉掃平南宋。」忽必烈採納了他的建議。從至元五年起,忽必烈派阿術、劉整等進攻襄陽,至元九年正月,攻克襄陽。

元軍佔領襄陽之後,就等於一腳踢開了南宋的大門,南宋王朝的滅亡無可挽回了。至元十年六月,元世祖忽必烈發布伐宋詔書,命左丞相伯顏統帥20萬大軍,水陸並進。伯顏分兵兩路:一路進犯淮西淮東,指向楊州;一路由他率領,沿漢水入長江,沿江南下,直趨臨安。十二月,伯顏等在青山磯渡江,取得了陽羅堡戰役的勝利,接著,先上溯攻佔了漢是、鄂州,控制了中游形勢,遂順江東下。至元十一年初,元軍節節推進。此時,南宋王朝內一片混亂。至元十一年七月,宋度宗已死,由4歲幼子趙顯繼位。十二月,鄂州失陷的消息傳來,朝野輿論大嘩。至元十二年正月,伯顏率軍進駐臨安東北的險地皋亭山,阿剌罕、董文炳也趕來會合。宋帝無可奈何,遣使上表投降。五月,宋帝被送到上都,忽必烈召見後,廢去帝號,封為瀛國公。

此後,宋裔益王趙顯、廣王趙昺在陸秀夫、張切傑、文天祥、陳宜中等人的扶助下,在東南沿海一帶又轉戰了數年,力圖恢復。但是,面對強大的蒙古鐵騎,只能一敗再敗。至元十五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被捕,在招降書上憤然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詩句。至元十六年二月,南宋的最後據點崖山被攻破,陸秀夫不甘受辱,抱著年僅9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全國統一於元。

本書籍是網路收集而來,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請不要使用在商業用途,如果您覺得我們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我們會儘快去掉您認為侵權的書籍,謝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細讀神鵰,發現原來忽必烈在100年前就知道明教要推翻元朝
曾經戰無不勝的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為何最後都失敗了?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