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方「倒春寒」高能預警!體虛與免疫力不佳的人可要注意別倒下了!

前方「倒春寒」高能預警!體虛與免疫力不佳的人可要注意別倒下了!

這段時間,正逢早春時節,天氣晴朗,暖風輕拂,一波氣溫高升,彷彿直接從冬季過渡到了暖春。

但是氣溫忽高忽低,旋即又降到了冬天的溫度——倒春寒來了!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

GIF

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氣。

GIF

此時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

冬天過後,一般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倒春寒」。

「倒春寒」最容易

「倒下」的時期

1

心梗、腦梗迎來高峰

專家介紹,每年春季「倒春寒」時節,急性心梗、冠心病、腦梗塞、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病意外的發生率都會迎來一個高峰。

特別是中老年人的熱平衡能力較差,其循環系統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

2

感冒、肺炎也高於平時

除了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也會隨「倒春寒」出現。由於氣溫忽高忽低,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會受到直接影響,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虛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肺炎等傳染病流行。

3

關節炎更容易「就犯」

人體的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較為敏感,遭受冷空氣襲擊以後,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風濕性關節炎。因此,在倒春寒時期,關節炎疾病也最容易「就犯」。

「倒春寒」要注意以下六點

1

要適當「春捂」,不要因為氣溫暫時升高就馬上脫掉冬裝,早晚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

春捂四個身體部位要捂嚴實

頭頸捂一捂,上身全暖和

春捂時第一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頭頸,這樣可避免因頭頸受風寒帶來的不適,如頭痛、頭暈、頸肩脹痛或感冒、氣管炎等。外出時可戴帽子或系一條圍巾,不宜過早穿低領或V字領上衣。

手腕捂一捂,心臟好舒服

春捂時第二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因為手腕上有我們心經對應的神門穴,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說,我們體內的元氣循環會在神門穴經過、停留。如果元氣循環得順暢,身體就好。所以說讓神門穴保暖就能讓我們的心臟更加健康。七分袖與九分袖的衣服這個時期最好不要穿著,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動時盡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達到拇指根部的長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兒稍微長點的手套。

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

第三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這是因為人的陽氣以腎為本,腎居於我們的腰腹部,那麼一旦有風寒侵入人體,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於下部,我們腰部以下的循環就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除藉助衣服保暖外,也可通過按摩溫暖腰腹。雙手交叉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熱後,把手掌直接捂在腰兩側處,同時雙手按順時針按揉即可。

小腿捂一捂,腦袋不痛苦

最後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們的小腿,尤其是小腿外側,這裡也是保護陽氣的地方,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氣里會出現頭痛等癥狀,正如老話所講「寒從腳起」所以「春捂」宜下厚上薄。當氣溫持續穩定在15℃左右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減少衣服,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年老體弱或素體陽虛之人,在春捂時節也要進行適時的鍛煉,以及調養情志,這樣,我們才可以健健康康。

2

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且易於消化的雞、鴨、瘦肉、蛋類、蔬菜、水果等。「倒春寒」期間多食些大蒜、洋蔥、芹菜等食物。

3

要保證室內及時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4

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呼吸新鮮空氣,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體更好地進行調節,適應春季多變的氣候。

5

要多喝水,這樣不僅有利於保持血流暢通,而且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

6

要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免疫力 的精彩文章:

3種食物能幫助白白們恢復免疫力
這樣照顧寶寶,會使寶寶的免疫力越來越差。!

TAG: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