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臨終前,為何說「夏原吉愛我」?這個重要的男人究竟是誰?

朱棣臨終前,為何說「夏原吉愛我」?這個重要的男人究竟是誰?


每晚八點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歷史奇談





(圖)明朝




明朝十六帝,沒有死在京師,而是客死他鄉的只有一人,即明成祖朱棣。朱棣客死的地方叫榆木川(今內蒙古海拉爾),故稱「榆木川之變」。




從史料記載看,朱棣不是暴死,而是一天天病死的,有一個過程。作為大明帝國的主宰者,朱棣記掛的事情很多,牽掛的人也很多,故臨終前心事重重,說了不少話,也對後事做了交代。在這些話中,有一句話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很值得玩味,「北征……還至榆木川,帝不豫,顧左右曰:夏原吉愛我」。




這一句話,見於《明史·夏原吉傳》。夏原吉是誰?朱棣臨終前,為何說「夏原吉愛我」?二人究竟什麼關係?




夏原吉是明初傑出的政治人物,歷事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朱棣時官至戶部尚書,執掌戶部二十餘年,是大明帝國的財務總管。






把帝國的「錢袋子」交給夏原吉,足見朱棣對夏原吉非常信賴。事實上,夏原吉幹得非常出色,特別實在「發卒八十萬問罪安南、中官造巨艦通海外諸國、大起北都宮闕」三件花費驚人的大事上,統籌安排,精打細算,「悉心計應之,國用不絀」(《明史·夏原吉傳》),可謂兢兢業業,履職盡責。




遷都北京後,朱棣幾乎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了北征韃靼上面,且不顧疾病,不辭勞苦,幾次御駕親征。之前,很多官員、近臣、醫官勸朱棣不要興兵,理由五花八門,有的說將士疲憊,有的說龍體欠安,有的說軍餉不足。




出於對帝國和軍民的關愛,也出於對朱棣的關愛,夏原吉也加入了勸諫行列。作為戶部尚書,夏原吉深知,征安南、下西洋、建新都三件大事之後,國庫空虛,軍民疲憊,不宜再窮兵黷武,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作為心腹重臣,夏原吉也知道朱棣身體不好,常年風濕病痛,不宜遠征,以防發生不測。




(圖)明成祖朱棣,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 




因為考慮比較全面,夏原吉的勸諫應該說是極有說服力,「比年師出無功,軍馬儲蓄十喪八九,災眚迭作,內外俱疲。況聖躬少安,尚須調護,乞遣將往征,勿勞車駕」(《明史·夏原吉傳》)。然而,朱棣北征心意已決,不但不聽夏原吉的勸說,反而震怒之下免了他的官職,抄了他的家,將其下獄。




一腔熱血,一顆忠心,換來橫禍,夏原吉夠冤的。事後,朱棣兩次御駕親征,「明年北征,以糧盡引還。已,復連歲出塞,皆不見敵」(《明史·夏原吉傳》),兩次無功而返。北征期間,朱棣因「出塞已久,人馬俱勞,虜地旱寒」(《明太宗實錄》),最終病倒在班師途中,後歷「榆木川之變」而崩。




人,在經歷挫折後才明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作為皇帝,朱棣也不例外。在最後的日子裡,朱棣幡然醒悟,臨終前才明白夏原吉勸諫時的良苦用心,但悔之晚矣,於是說出「夏原吉愛我」的話來。




朱棣臨終前說「夏原吉愛我」,應該有兩層意思。其一,朱棣嘴上沒說,但心裡已經認錯了;其二,朱棣留下這句話,就是為夏原吉平反。



朱棣駕崩的消息傳到北京,太子朱高熾「走系所,呼原吉,哭而告之。原吉伏地哭,不能起。太子令出獄,與議喪禮」(《明史·夏原吉傳》)。




夏原吉官復原職,朱高熾仍覺得對不住他,進少保,兼太子少傅,食三祿。夏原吉堅決不接受,最後只接受了二祿。鑒於夏原吉是魏徵似的諫臣,朱高熾送了他一塊四字銀章——繩愆糾繆,賜予他糾正皇帝執政錯誤的特權。




朱棣雄才大略,這無可厚非,但凡事應該量力而行,不能由著性子。夏原吉作為臣工,作為心腹,已經冒著被免職、被抄家,甚至被砍頭的風險,在勸阻朱棣北征的問題上盡了最大努力,但無法拉回朱棣任性剛愎的決心。朱棣與夏原吉只是君臣關係,但夏原吉對朱棣是關愛的,這種愛叫作「忠君愛國」。




作者:

劉秉光,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歷史學者,今日頭條簽約作家。已出版《歷史上那些帝王們》《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笑談囧聞趣史》等。


特此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製作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文中圖片來源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我為什麼那麼胖嗎?
孫悟空自稱只拜如來、觀音和師父三人,為何還拜過一隻老女妖?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