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光再美,美不過靈魂有蘭花香氣的你

春光再美,美不過靈魂有蘭花香氣的你

3月15日,開課啦!

印安說

美麗的花兒,不管是在鬧市中,還是在深山裡;也不管人們是讚美她,還是忽視她,都能自現芳華,花開花落兩由之。

印竹說

這讓我想起孔子的《幽蘭操》:「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因此,蘭被韓愈稱為「入我門中,能諫我心之草」。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叫做:「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人」,如果我們還可以給自己更高一點要求,那就讓自己「做一個靈魂有蘭花香氣的女人」,就如孔子所說「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且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美麗的花兒,不管是在鬧市中,還是在深山裡;也不管人們是讚美她,還是忽視她,都能自現芳華,花開花落兩由之。」我接著說:「這讓我想起孔子的《幽蘭操》:『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因此,蘭被韓愈稱為『入我門中,能諫我心之草』。

今天印安老師說到花,我首先想起的就是王者之花——蘭花。蘭花被稱為王者之花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因為它是花中壽命最長的。一片蘭花的葉子可以活5到7年,一朵花開可以開三四十天的時間,一株蘭花有的可以活一兩百年,這在草本植物里是非常罕見的。而人們喜愛蘭花,除了長壽之外,其溫文爾雅、清麗不俗的花形,優美洒脫、淡泊流暢的葉子與清雅迷人的香氣,都有著莫測高深的神秘。

古人在很多經典中、詩詞里都有寫到過蘭花,並給予其最高的尊重。《春秋左傳》記載有「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意思是說,蘭花有國家的香氣,人一聞到它的香氣,漸漸的就會如它一樣的美好。

這裡有一段很耐人尋味的古代歷史神話,說的是鄭文公有個叫燕姞的妾,夢見上天賜予她蘭花,並叫她將來生兒子的時候取名為蘭,因為「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後來燕姞果然生了個兒子,取名為子蘭!在他的兄弟們陸續被鄭文公所殺掉之後,他逃過了一場大劫,被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鄭穆公。鄭穆公一生與蘭為伴,即使在臨死前也見蘭花已死知自己命不久矣。這因蘭而生,為蘭而死的凄美故事,雖然是個神話,但是以蘭花的香氣來代表一代國君的氣質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尊崇。

關於蘭花的氣質,清代的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也有過這樣的描述:「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者,以其知入而不知出也:出而再入,則後來之香,倍乎前矣。故有蘭之室不應久坐,另設無蘭者一間,以作退步。時退時進,進多退少,則刻刻有香。雖坐無蘭之室,若依倩女之魂,是法也,而情在其中矣。如止有此室,則以門外作退步,或往行他事,事畢而入,以無意得之者,其香更甚此。

這段話雖然是在講如何來欣賞蘭的香氣,但它的寓意不僅於此,非常耐人尋味。因為有些人我們每天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不覺得他有多麼的美好,也不覺得他對我們有怎樣的影響,他教會了我們什麼,但當我們離開他時,我們會忽然發現,他早已深入我們的骨髓,融入我們的生命,他的香氣揮之不去,也許會伴我們一生。所以韓愈也感嘆道:「入我門中,能諫我心之草」只有蘭花了。

當我們一接觸到蘭花,它就與我們的生命會緊緊相連了,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做像蘭花這樣的人嗎?蘭花從來都不靠濃郁的芬芳,大朵大朵的明艷花開來吸引我們。無論是在山谷,還是被搬入我們的室中,它都是靜靜悠悠地釋放它的芬芳,不知不覺地沁入我們的心脾,它的氣質能隨時隨地的讓我們反思、反省,就如同在給我們建言,讓我們時刻覺得我們應該學習它,效仿它。

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叫做:「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人」,那麼在這裡我想說,如果我們還可以給自己更高一點要求,那就讓自己「做一個靈魂有蘭花香氣的女人」,就如孔子所說「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02

經典誦讀

《顏氏家訓》

對孩子的嚴格和愛要有度,從小嚴格要求,也要有溫暖的愛,一張一弛中讓孩子健康成長。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顏氏家訓》,教你孩子成材之道!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中國最早的家書《顏氏家訓》。今天的內容較長,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一遍: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

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

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

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

今天《顏氏家訓》說的是我見到世上那種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聽憑孩子開口,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呵斥時反而歡笑,等孩子懂了事時,還認為道理本來如此。到驕傲怠慢已成習慣,才去制止,那就縱使敲打得再狠毒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終於養成敗壞的品德。

這段話說明在家庭教育中要愛與教相結合。如果無教有愛,一味放縱孩子,對孩子言聽計從,應該管教的時候反而誇獎歡笑,那會讓孩子以為道理本來就如此,理所應當。當孩子慢慢長大,不良行為越來越明顯,才想起來要制止他,結果就會適得其反,越管教就越叛逆,最終品德就會敗壞。

顏之推主張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要嚴格要求,勤於教誨,不能溺愛和放任,但也不能嚴厲過度,要嚴慈有度。嚴厲過度,就會讓孩子懼怕父母,從而無法釋放天性,會造成孩子非常大的心理陰影,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直接導致孩子成年後的性格乖戾。溺愛過度,則會讓孩子任性自私,難以養成良好的習慣,最終會害了孩子。所以,家長必須把握好愛與嚴的度,讓孩子能有規矩地成長,同時感受得到父母的愛。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

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

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

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己亥雜詩》

花開花落會有時,落花雖然凋零,但自有落花的精神。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己亥雜詩》,看龔自珍如何用落花傳達出愛國情懷~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花開花落自有時,落花容易讓人傷感,但今天我們要賞讀的這首詩卻不然。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用一首《己亥雜詩》重新詮釋了落花的精神。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官南歸,回歸故里,後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後來共「得紙團三百一十五枚,蓋作詩三百一十五首也」(《與吳虹生書》),寫就巨型組詩。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因為那一年是己亥年。本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浩蕩離愁白日斜」,別離愁緒已經浩浩蕩蕩,充塞天地了,何況正值夕陽西墜,日暮搖落之際,詩人此時的心緒,可想而知。「吟鞭東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詩人的馬鞭,「東指」點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即天涯」是說距離故鄉還很遠。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

龔自珍以「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日暮的片片飛花,撩起詩人的離愁。事業未竟,歲月蹉跎,青春已逝,紅日西沉,今番出京,也許不再回還,詩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飄飛的落花。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融為一體。

「落紅不是無情物」,「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說從樹上飄落的花瓣並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育來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著許多人。

大自然里花開花落,本來風雨由之,無感情可言,落紅說不上是「有情物」還是「無情物」,只是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結合起來,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現在去釀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護花」。「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白,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聖的宣言。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為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即使化作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體會龔自珍借落花所傳達出的愛國之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書香沁心?《讀書楹聯》
眼前一亮!大道不在別處,就在……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