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3月14日,是愛因斯坦誕辰、也是圓周率日……

在這一天,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今天去世了,去往了浩瀚星辰探索宇宙。

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觀點塑造了現代宇宙學;21 歲被診斷出患有 「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唯一能動的只有兩隻眼睛和三根手指;《時間簡史》讓他一夜之間成為科學明星;他還曾客串過多部電視劇、參與搖滾樂製作……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1992年,霍金首次參演電影,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扮演自己

霍金與《文匯報》也頗有淵源。被選入滬教版高一語文課本的《邂逅霍金》,就選自1998年8月26日《文匯報》。2002年8月,霍金來華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十多天時間裡,文匯報記者跟蹤採訪,刊出了有關霍金的一系列報道,還向霍金贈送文匯報絲綢報……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進入小文特別製作的霍金圖集H5

讓我們通過這些

珍貴的影像

一起緬懷這位科學巨匠、生活強者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與科學偉人「對話」

——文匯報記者走近霍金

文丨萬潤龍

原文刊於《文匯報》2002年8月15日

史蒂芬·霍金來了,他來到了杭州,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能走近他的身邊,親眼目睹這位科學的偉人。

第一眼看到霍金是在杭州香格里拉飯店。當他乘坐的輪椅被緩緩推出電梯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一位如此重殘的老人,竟然會有如此堅強的意志,在科學探索中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

當杭州的殘疾人代表張華步下輪椅,艱難地挪動著腳步,將一束鮮花遞上的時候,霍金的眼神發生了變化。他望著妻子和她手中捧著的鮮花,嘴角一動,露出的是燦爛的笑容。這一刻,又讓所有在場的人看到了一位偉人的童真,他對美的嚮往,以及對友情的珍惜。

霍金的輪椅被推上了主席台,那天,他是這裡的主人,他將在這裡與媒體記者交流,並通過媒體與中國交流。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霍金夫婦遊覽了西湖後,又來到杭州著名的民俗風 情街河坊古街觀光。這裡的「茶博士」將茶桌搬出,在霍金的輪椅 前演起了茶道,霍金十分高興。曹暉 攝

霍金對中國並不陌生。他的父母到中國旅遊後,中國就一直成為他的嚮往,並終於在1985年搖著輪椅走進了這個文明古國。那時,他雖然已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這種運動神經元疾病使他幾近癱瘓。但那時的他還能夠發音,他在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演講曾震撼過莘莘學子的心。那一年,他還登上了長城,從此使許多的中國肢殘人有勇氣搖動輪椅上長城。

但今天的霍金卻已經失去了講話的功能。1985年,就在他離開中國後不久,又因肺炎進行了氣管切開手術,他從此不能說話了。

正當我們推測霍金將如何與我們交流之時,揚聲器中突然傳出了一句話:你們聽得見我的聲音嗎?

中國記者與科學偉人的對話於是開始。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霍金在杭州會見記者。

記者悄悄繞到了主席台的邊側,這裡可以清晰地看到霍金的「操作」。面對記者的提問,霍金總會默默地沉思一會,然後,開始啟動他的遙控器。遙控器拿在霍金的右手中,他按動其中的一鍵,固定在輪椅上的電腦屏幕中便出現了一些英語單詞,此刻,霍金的眼特別有神,他的大拇指不斷地按動著,詞變成了片語,片語又變成了句子,大拇指又一按,聲音便從揚聲器中發出,我們聽到的是典型的美式英語,聲音清晰,抑揚頓挫。

霍金的講話功能全部喪失後,有一陣子靠的是眼神與人交流:他面對著一塊拼寫板,讓人指著英文字母,當指到他所要的字母時,他就揚起眉毛,就這樣拼出辭彙。但這種交流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寫科學論文。是加利福尼亞一位名叫瓦特·沃爾托茲的電腦專家幫霍金走出了困境。他寄給霍金一段自己為岳母編寫的叫做平等器的電腦程序,從而使霍金可以從屏幕上選擇辭彙,只要他按動手中的開關即可,然後轉入語言合成器發音。後來,劍橋調節通訊公司的大衛·梅森把一台很小的個人電腦以及語言合成器裝在了霍金的輪椅上,霍金「說話」的速度大大加快,每分鐘可造出十五個詞,並且既可以說,又可以把文字列印出來。

終於輪到我提問了。我問了一個長長的問題,意思是像您這樣重殘而又有卓越貢獻的巨匠,除了獲取科學成功的快樂之外,最大的快樂是什麼。霍金聽懂了我的提問。在一陣電腦鍵盤的打擊聲後,答案從揚聲器里發出:我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我從音樂和家庭中獲得巨大的快樂。

那天的會議主持是霍金的朋友丘成桐先生,這位把霍金請到中國來的費爾茲獎獲得者後來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對我的問題作了一些補充:霍金很喜歡音樂,甚至在音樂聲中搖著自己的輪椅與家人跳舞。他對音樂的熟悉程度絕不比常人低,帕倫克的《格羅里亞》,勃朗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披頭士的《請你讓我快樂》,以及反映中國古代公主悲劇的《圖蘭多》,是霍金常聽不厭的曲目。

這一點後來得以證實。前天晚上,浙江大學安排了一場文藝節目,霍金坐著輪椅去了。他完全陶醉在音樂的暢想之中。在《黃河協奏曲》那激揚的樂曲聲中,霍金的雙眼被淚水充盈。

霍金熱愛生活的答案今天也有了動態的體現。下午3點,霍金的輪椅出現在香格里拉飯店的走道上。他堅持自己控制輪椅。所有的隨從緊隨在其後。輪椅左拐右拐,出了飯店的大門,下了斜坡,穿過了飯店前的馬路,來到湖畔的碼頭。他上了船,在美麗的西湖中盡情地飽覽大自然的美景。此刻,他的笑靨已完全融入湖光山色之中。

一文回顧霍金76年傳奇人生

被譽為「科學天才」「宇宙之王」,其實永遠像孩童一般純真

文丨江世亮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被譽為「愛因斯坦繼承人」、「二十世紀後期最偉大天才」、「活著的最佳頭腦」,甚至被記者稱為「宇宙之主」的斯蒂芬·W·霍金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教授,也是當代最著名的宇宙學家和相對論家。他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銷量達1000萬冊,從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雄居暢銷書榜。霍金把他的書大受歡迎歸結為兩個因素:人類對自身來源的好奇和公眾總是要尋找英雄。霍金滿足了這兩種願望,成為當代極富傳奇色彩的「科學巨星」。

不幸降臨到他的頭上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不知是否是純粹的偶然巧合,現代科學的奠基者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

8歲時進入一所私立學校。在那裡,他喜歡結交與他分享古典音樂興趣的朋友;喜歡艾米斯、赫胥黎等人寫的精彩讀物。作為一名十七歲的牛津大學學生,霍金感興趣的是成為八人賽艇隊的無畏舵手,而不是追求數學和物理學學位。霍金承認平均每天僅花了一個小時在攻讀他的學士學位上。他在牛津大學受完大學教育後即到劍橋大學上研究院。

霍金考慮過兩個可能的博士課題研究領域:基本粒子和宇宙學,分別研究至小和至大。他最終選擇了宇宙學,因為宇宙學有可用方程式表達,以及檢驗從望遠鏡和空間探測器收集來的數據的數學基礎。宇宙學還可以僅僅用頭腦來研究。因為它包羅宇宙——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毀滅,所以宇宙學是「最大的科學」。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然而,不幸降臨到他的頭上。1963年,21歲的時候,他被確診患有罕見的、不可治癒的運動神經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醫生說他只能活兩年半。他承認,面對這一致命挑戰,他一度對人生十分厭倦。相信無可救藥以後,霍金在醫院裡經歷了難以排遣的夢幻,決定「……反正就是一死,我不如做些象樣的益事。」經年累月,他粉碎了醫生的預言,創造了奇蹟。

研究理論物理學用頭腦足矣

就像霍金周身透射出一種神奇色彩一樣,他從事的研究領域,本身就是自然界中最神秘而具魅力的內容之一。

霍金的研究,與宇宙中最神秘的現象——黑洞聯繫在一起。黑洞的研究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上個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就曾說過,天上最亮的星是看不見的,因為這種星的萬有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連光線都逃脫不出來。以後,科學家提出了「黑洞」這一概念。黑洞的表面是一個只進不出的單向膜。任何誤人黑洞的物體再也不可能返回出來,對於外界而言即是壽終正寢了。但是霍金將量子效應引入黑洞研究,發現從黑洞的表面會蒸發出粒子,隨著黑洞的粒子蒸發,黑洞的質量降低,到了最後一個階段,黑洞以大爆炸而告終。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1979年霍金在普林斯頓

黑洞蒸發研究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這個現象之中。它顯示出我們通常理解的真空並非真正的一無所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有粒子蒸發出來,這兒的真空並不是「無」。黑洞物理還對人類認識的極限注入新的內容。要避開專門的術語來議論這些是非常困難的,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正如兩阿瑪所說,僅黑洞蒸發的發現就足以使霍金名垂不朽。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之後霍金的興趣轉向宇宙論。他發現迄今所有的宇宙論研究都沒有觸及到最根本的問題,即宇宙從何而來,為什麼存在,時間有沒有開端、終結等等困擾哲學家的問題。霍金的宇宙模型是一個封閉的無邊界的有限的四維時空。這個模型具有哲學的簡潔的美,人們幾乎很難拒絕這樣美妙的模型。霍金和彭羅斯對引力物理學科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幾乎當代任何一篇嚴肅的廣大相對論和宇宙論的論文都不能不引用他們的論文。

霍金自稱:「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

在《時間簡史》里,霍金教授以未受科學教育的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敘述關於「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的基本思想。在該書的開頭,霍金指出:「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銷量減半。於是,我決定不含什麼方程。不過在書的末尾,我還是寫進一個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舉不致嚇跑一半我的潛在讀者。」

人類意志力的動人寫照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在劍橋大學校園。人們經常可以看見一位骨瘦如柴、全身癱瘓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緩緩而進,無疑此即霍金教授。面對這樣的一個執著追求科學真理而意志堅強的靈魂,令人頓生敬意。他的傳奇性的和疾病搏鬥的科學家的一生真是人類意志力的寫照。

當·佩奇是一位物理教授,1976—1979年,他在劍橋從事博士後研究時,曾得到霍金的指導,他回憶起這樣一件往事:有一年,霍金一家帶我一道去在威爾斯郡威耶河附近的鄉間別墅。這個房子在山上,有一段鋪好的人行道通到房子去。他開始上坡並超前我不少——大約十米左右,然後他拐個彎進入房子,但是這剛好在斜坡上。我注意到他的輪椅慢慢地往後傾倒下去。我想跑上去扶住,但是沒有來得及,他往後翻滾到灌木中去了。看到這位引力大師,被地球微弱的引力所征服,是令人震驚的一幕。

霍金的好友,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教授基帕·索恩談到了他對患病後與疾病作抗爭的霍金的感受:有一次我到霍金家作客。晚飯後,在霍金要上床時,他自己一個人上樓。這時霍金已不能走路。他上樓梯的辦法是抓住支持欄杆的鐵柱把手,並用手臂力量把自己拉上去。要把自己從底層拖到二層是費時又艱苦的奮鬥。他的夫人解釋說,這是他復健的重要一環,是為了儘可能長久地保持他肌肉運動的協調和力量。在我明白這緣由之前,看到他受這等煎熬,真是令人心碎。正如對有關霍金的其他類似事情一樣,一旦你了解他,你就會將此視之當然。然而,當你初見到這種情景時,一定會大吃一驚,會用非常感動的眼光看他。

曾在霍金指導下完成研究生論文工作的白納德·卡爾對導師的了解更勝人一籌:在某種意義上,霍金永遠在面臨著死亡。隨時死亡的可能永遠存在。我認為在霍金的事業發展中,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他意識到時間可能是短促的,他必須非常快速地工作,所以他決定專心一致迅速工作。

我認為一個鞭策霍金前進的原動力,是他要理解宇宙的堅定決心。我們誰也逃脫不了死亡,對於霍金更是如此。因而它提供了一個強烈的動機。

珍貴圖集丨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人們總愛提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他沒有生病的話,能否對科學作出如此偉大,甚至更偉大的貢獻?他的殘疾是否阻礙了他的科學貢獻,這我不清楚。如果他沒生病的話,也許不能產生這麼多的成果,所以,我認為各有利弊。

霍金的絕大部分奠定其在科學史上地位的工作是在他患病後作出的,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殘疾人何以能取得如此不凡的科學成就,倫敦帝國大學的理論物理教授克里斯多福、伊宣蒙是這樣分析的:霍金論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真正地貫注於關鍵處,而不像我們一些人那樣,受相關細節的誘惑。他使用時間非常有效率。他儘可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這在物理學中當然是很高明的。只要讀霍金所寫的論文預印本,就能對他所做的研究有透徹了解。我認為他在許多方面使自己幾乎像沒有殘疾那樣工作。你確實不能從他工作的任何階段,找到他正和可怕疾病搏鬥的跡象,也許除了他發展出來一種特別清晰的風格以外。

「霍金教授,您信奉上帝嗎?」斯蒂芬·霍金的追隨者都知道,他被交替評判為一個懷疑論者和無神論者,他畢生追求的神聖目標是一個統一的、自洽的理論,這個理論用一組方程式囊括宇宙的一切奧秘。

斯蒂芬·霍金僅用三分鐘就編製好了他的計算機答覆:「我認為一言難盡。關於我信什麼,我有另一次講演,但那又要花一個小時。」哄堂大笑,一片喝彩。

H5設計製作丨徐曉斌

H5文字統籌丨蔣竹雲

微信編輯丨Jocely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網 的精彩文章:

「和詩以歌」,詩詞大會今年用唱的
30年堅守「中華北極」探地測天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