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來為古文闢謠

誰來為古文闢謠

科學與文言文,是網路時代的一對難兄難弟。但不同的是,藉助科普的力量,「偽民科」可以被揭穿,「偽古文」卻在民間野蠻生長,恣意蔓延。打開微博,各類「文言之美」「古風歌詞」瘋轉,細看來,大都文白雜糅,不通語法。面對那些錯漏百出的偽作,誰來為古文闢謠?

寫古文也要講科學,講道理,這科學道理,正是古文的語法和規矩。不知規矩、無視語法,任意縮減、刻意造奇是「偽古文」們的通病。前不久,一首化自曹植《洛神賦》的古風歌曲《仙才嘆》悄然在網路上走紅。這首歌出自央視《國家寶藏》第5期,立意雖不錯,歌詞卻讓人不敢恭維。比如它將《洛神賦》中的「明眸善睞」縮減為「明眸善」,又如「卻步換離人怨」「枕夢墜舊年消遣」等句看似意境朦朧,其實語法繚亂,含義曖昧。再如「酒入喉割破淚眼」看似化用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但細想來,豈不在說酒液帶著鋒芒逆向上揚——不合理、太造作、真彆扭。

不僅是歌詞,連音樂評論也喜歡寫「偽古文」。網易雲音樂上,歌曲《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曾誕生了一句網紅評論,叫做「你是無意穿堂風,偏偏孤倨引山洪」。且不說「孤倨」這個詞是否生造,穿堂風引來山洪,這句話的含義也許是通的,但其背後的「古意」卻是偽的。其實翻看古詩詞,古人寫風引來的東西都是比較直接的,比如無名氏《長信宮》「風引漏聲過枕上」;元稹《宿醉》「風引春心不自由」;牛希濟《臨江仙》「風引寶衣疑欲舞」;王昌齡《送魏二》「江風引雨入舟涼」等。看上下文的意思,「穿堂風引山洪」其實就是元稹的「風引春心不自由」,為何不說意義確切的引春心,非要繞著彎子硬引意義不明的山洪呢?

所謂無知者無畏,「偽古文」誕生的背後,正是對古文毫無敬畏之心的「創新」。很多人都聽過周華健《難念的經》,歌詞里有一句「這沙滾滾水皺皺笑著浪蕩」,看似普通,其實令人拍案叫絕。一句詞裡面有沙有水,修辭要有對仗,要氣勢統一又不能合掌,把「滾滾」給了沙,能想到「水皺皺」的,堪稱作詩的天才。它有古意,化自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又有新意,古人尚未這樣寫過(也許有平仄的原因)。創新必須以繼承傳統為根本,在合規矩的前提下,寫古人能寫卻未及寫的詞句,才是真正的創新。也許有人要說這樣的句子太平淡,但正如我們在寫論文前,都要先做一個學術史回顧,等你做完才會發現,你所能及的,只是那巨人肩頭上的一小步。

語法不通、文白雜糅、隨意生造、胡編典故……「偽古文」之亂,簡直罄竹難書。一位「偽古文」愛好者跟我坦言,自己在想不出直白又古雅的表達時,寧可人造文言用法;在想不出既形象、又通俗、又雅的詞時,就扔掉了通俗,這也許是寫作「偽古文」的普遍心態。但「求古」者一方面要「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方面又要「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用現代人的傲慢自大任性凌遲文言,隨意揉捏漢字,造出一個個寫著「大明康熙年制」的花瓶,看似絢爛亮麗,實則是令後世人恥笑的現代垃圾。

打破「偽古文」的花瓶,是時候了。(鍾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用一顆平常心去捕捉,美俯拾即是
年是一種積攢起來的味道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