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園香徑獨徘徊

小園香徑獨徘徊

對詩詞發生濃厚的興趣始於五年前,彼時的我為了培養俺娃對於語言文字的興趣,與娃相約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呵呵。俺娃從兩三歲起,就表現出男孩子典型的「蔫兒淘」特性,學東西快,動手能力強,小聰明是有的,就是不愛背書念課文,沒辦法,身體力行,跟他PK。若干回合下來,娃兒的興趣止步於背誦、簡單理解,再往深一步探索詩詞背後的故事,人家輕描淡寫地拋來一句話:「古代的事兒,離我太遠了。」反倒是我,被這些方塊文字匪夷所思的奇妙組合深深地吸引,身不由己地開始誦讀、吟唱、欣賞、造句。

對工作的興趣本就不濃,為了生計勉強應付而已,彼時公司里三天兩頭地折騰,更失了那一點點殘留的興緻,加之,本人一向不擅於口頭表達,自然而然地轉向文字述說,竟於手指噼噼啪啪敲打鍵盤的枯燥聲中,體會到一種自由宣洩的樂趣,一發而不可收。

與娃兒一起背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對其中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能太過熟悉,沒發生什麼特別的感覺,卻從開頭一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體會到一種波瀾壯闊的氣象,不過是未經世事的紈絝子弟的豪言壯語,卻被天才的王勃點染出一股子不羈的洒脫。小時候學這首詩的時候,咱也跟娃兒一樣,止於會背、略知內容,從未體會過文字背後的情感、心緒,而今卻開始好奇「出身世家、才華橫溢、號稱少年天才的王勃,27歲就死去了,為什麼?」

搜出王勃的生平,了解了他大略的人生軌跡,又迷上了那篇最負盛名的《滕王閣序》。寫景:「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抒情:「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整篇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漢字之美髮揮至極。毫無保留地獻上我的膝蓋!

《滕王閣序》是王勃去探望被自己牽連流放到交趾做官的父親途中所做,彼時的他已經歷官場中的起起落落,詩文中蘊涵著沉穩的氣度與容量,並表達出凜凜浩氣和積極進取的決心,沒想到他在回程途中遭遇海難夭折,享年僅27歲。有人猜他是「自沉于海」,就像這個時代的另一個年輕的叫做「海子」的詩人,我則以為,他與海子到底是不同的,海子是自己卧軌的,他遭遇的是海難,當屬天災。當然,千年之前的事情,誰知道呢?我寧願相信,是天妒英才,而不願相信寫出「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人,會自棄生命。

讀詩、讀情、讀人,當有「飲冰十年,難涼熱血」的激情,方不負這來之不易的人生。

尤其讓我感受到漢字組詞造句之美的另一首唐詩,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句都似畫面,流動的畫面,引發出無限的聯想,尤其是尾句「落月搖情滿江樹」,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呵呵,本人私底下曾炸著膽東施效顰地描過一句「一樹繁花停秀月,不知今夜照何人?」,然後發現千幾年以來若干知名不知名的模仿者,再無人能把這一夕江月渲染得如此淋漓盡致。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張若虛致敬!

詩詞讀出了興緻,難免手癢,躍躍欲試,可也不能胡編亂寫,總得有個章法,找來王力老先生的《詩詞格律》《詩詞格律概要》掃盲。本以為唐詩就像順口溜,押韻就成,哪知道有諸多講究。律、絕、詞,對仗、押韻、平仄,粘對、孤平、坳救,首聯、頸聯、頜聯、尾聯,詞牌、詞譜、詞韻,一堆說法。照著七律的格律作一首小詩,顧上了韻顧不上平仄,顧了首聯忘了頜聯,忙了一頭汗,寫出來感覺嚴重詞不達意,根本不是自己想說的那個事兒!索性不管什麼平仄對仗的,只會押韻,會啥寫啥吧,不是還有一種叫做「樂府詩」的古體詩嗎?除了押韻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縛,咱喜歡,呵呵,寫著寫著,居然慢慢地找到了律、絕、詞的平仄、音律,意外之喜。

說到底,詩詞歌賦就是為了抒發情感,古體詩歌的興起大多是民間歌謠,樂府詩中大部分都是敘事,《詩經》流傳下來的三百多首詩中,「風」佔了一大半,都是隨心所欲地說唱而已,完全是個人情感的自然表露,沒有那麼多的格律限制,當然,為了追求文字語音的優美,形成詩歌文體,不是完全的口語話。詩詞,需要的是情感的真摯流露,可五六七言、可散文長篇、可律絕詞賦、可打油雜談,全憑個人的心境,心中無感,絕難成文。當然,生活中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有那麼多的心潮起伏,平淡無奇是最經常的生活狀態,這個時候,選一個格律明晰的詞牌小令,抓住還沒有生鏽的腦殼裡偶爾閃現的一點火花,字斟句酌,升華、放大,填一首詞,消磨消磨平靜的時光,是文字控十分愜意的消遣。

第一次填詞好像是14年的中秋,收到一位朋友填的《清平樂》,技癢,填了一首《西江月》,十分一般,卻由此打開了填詞唱曲的興趣之閥,時不時地就撿個詞牌子練練手,兩三年下來居然已經填了二十多個詞牌近百首詩詞。當然,咱填的詞無法與古人大家們比,不過都是當時某種心緒的宣洩,自娛自樂罷了,詩詞本來的真意不也正是如此嗎?中華文化歷經千百年,所有的文字、文體、文風,前人早已寫遍,咱只管寫自己的事說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足矣。

曾經有朋友打趣我:把你的詩詞當作傳世之作讀的,我亦笑答:沒想傳世,就傳給我兒子的。這是我的一點私心,我的興趣愛好、心情故事、奇思怪論、家人親朋,都在這些詩詞文字之中(呵呵,自然都經過了咱自己個兒的美化),留給未來的兒子,當他到了我現在的年紀,思念起童年、少年時的母親,可以翻翻這些文字,讓他看見一個熱愛生活充滿生活情趣的母親,希望他能夠忘掉所有的不開心,便是我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大的財富吧。不過,極有可能是,咱想多了,那麼,甚好,「無可奈何花落去」罷了,呵呵。

語堂曾說過一句話:「如果說宗教對人類心靈起著一種凈化作用,使人對宇宙、對人產生一種神秘感和美感,對自己的同類或其他生物表示體貼的憐憫,那麼以我所見,詩歌在中國已經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就把那些曾經填過的詞、寫過的詩、敲出來的文字,作為自己若干年裡「小園香徑獨徘徊」的紀念吧。

九盡山花開,沒迎來賞心悅目的山花,倒是接連幾天遭遇重霾,不過,春風已起,春花仍會一如既往地盛開。

昨兒填了一首「御街行」,獻給這個春天吧~~~

御街行/春光明媚

清輝月影無眠夜,

乍暖季,寒涼泄。

青蔥蔥草色時節,

飄逸梨花如雪。

櫻桃樹下,

翩翩蝶舞,

風動人游曳。

枝頭灑下春香屑,

愛欲恨,都湮滅。

長迢迢日子無邊,

虛度年華安愜。

春光明媚,

春音和悅,

春色多濃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子味道 的精彩文章:

飛揚跋扈為誰雄

TAG:梅子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