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鹿特丹的標誌性建築,大市場和方塊屋

鹿特丹的標誌性建築,大市場和方塊屋

聖勞倫斯教堂往南不遠,有個鹿特丹的著名景點,大市場(Market Hall、Markthal)

大市場的外形有點像馬蹄,下面是市場和停車場,上面是公寓。來之前看別人的照片,以為中間的空洞是開放的,近看才發現原來兩側都是玻璃,是用鋼纜連接起來的無數小塊玻璃,說是小塊,每塊玻璃的邊長也近1.5米。據說是歐洲最大的玻璃幕牆。建築的外牆都是灰色的石材。

屋頂的巨型繪畫是兩位荷蘭藝術家的作品。

大市場確實名副其實,喜歡的話基本可以逛個大半天。

一層主要是以餐飲和副食市場為主。很多商鋪搭出的二層就是食肆。

各種橄欖。

乳酪是這麼賣的。

也有華人開的超市。

邊吃邊喝

下面還有幾層,我是沒時間下去看了。最底下的停車庫就有四層,是鹿特丹最大的停車場。下面還有考古發現,據說還能看到十世紀的農莊遺址。

大市場周邊的建築。前面說過鹿特丹在二戰中幾乎被炸平,所以在鹿特丹見到的都是新式建築。

大市場前的布拉克火車站(Blaak Station),是鹿特丹市內的一個重要火車站以及地鐵車站。

遠看大市場。

左邊的是鹿特丹中央圖書館,右邊的叫「鉛筆大廈」。

鹿特丹中央圖書館

大市場的東面就是鹿特丹的另一看點,方塊屋。

所謂方塊屋(Kubuswoningen,Cube Houses)就是這個樣子。設計師是荷蘭人皮特.布洛姆(Piet Blom,1934–1999),據說他的設計理念是樹木和森林。每個房子代表一棵樹,眾多的樹組成森林。

鹿特丹的方塊屋建造於1982-1984年間,之前在1974-1977年,布洛姆用這個理念在其他地方還建過幾處房屋,不過規模都沒有這裡的大。

進入森林看看。

其實這種建築模式還是有爭議的,所以也就是布洛姆建的的這幾處,其他地方並未流行開。這也說明鹿特丹(荷蘭)的開明和寬容。

裡面有一間房屋做為博物館對外開放,要3歐的票,其實沒什麼看頭,裡面的窗戶和牆壁都是45度斜的。

不知這樣設計是不是真能增加使用面積呢。

後面的鉛筆大廈,因其散射的外形也稱爆炸塔(Blaaktoren),與方塊屋同為皮特.布洛姆的設計,兩座建築相連在一起。

從方塊屋方向看大市場。

方塊屋很長,還穿過一條馬路,一直到老港口那邊。

這就是鹿特丹的老港口(Oude Haven),老到什麼程度,據說從14世紀到20世紀初,鹿特丹的主要港口都在這裡,可以想像黃金時代這裡肯定沒少為城市做貢獻,到了20世紀就逐漸不再使用了,現在也看不到什麼。那棟10層的高樓叫白宮(Witte Huis),建於1898年,是當時歐洲最高的多層鋼筋水泥建築,這座建築也躲過了1940年的德國轟炸。由於是建在港口邊,當初很多人認為地基不適合建高樓,於是建築下方打了一千多根鋼筋水泥樁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門衚衕 的精彩文章:

萊頓彼得教堂
高地教堂和城堡

TAG:九門衚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