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醫風采之竇漢卿

名醫風采之竇漢卿

帝(忽必烈)嘗謂侍臣曰:」朕求賢三十年,惟得竇漢卿及李俊民二人。如竇漢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為一,斯可謂全人矣。『「竇默以其高尚的品格,征服了元世祖忽必烈。除去可圈可點的政績和為官之道外,事實上竇默對於針灸的功績也是彪炳千古的,竇默對於針灸理論的各個領域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帶來名醫竇漢卿。

01

人物介紹

竇漢卿,名默,初名傑,字子聲。,金元代醫家,長於針灸。生於金承安元年(1196),卒於元至元十七年(1280)。祖籍河北肥鄉縣行教鄉城西村,今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城關鎮城西村。竇氏自幼好學,毅然有立志,從醫後猶喜針灸,針法嫻熟,如火純青,為金元時期針灸學的傳承和明清針灸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02

人物軼事

八脈交會穴又稱「竇氏八穴」,因竇氏對該八穴的極力推崇而得名。竇氏在「流注八穴序」中說:「予少對嘗得其本于山人宋子華,以此術行於河淮間四十一年。起危篤患,隨手應者,豈勝數哉!予嗜此術,亦何啻伯倫之嗜酒也。」八穴特殊功效的發現,據竇氏序中所言,「是少室隱者所傳也」,可見是前人臨床經驗的結晶。竇氏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不斷深化對八穴的認識,總結出八穴主治213證。如內關25證中包括九種心痛、心胸痞滿、中滿不快、吐逆不定、米穀不化、腹肋脹痛等症,至今仍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八穴分布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分屬小包、牌、三焦、膽、小腸、膀胱、肺、腎八經,且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臨證使用時主客相配,具有適應證廣、高效安全等特點,因而為後世針家所重視。竇氏在《標幽賦》中還對八穴的功效進行了高度的概括:「陽蹺、陽維並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陰蹺、陰維任沖脈,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根據八穴與八脈的關係,將八穴分屬陰陽,分主表裡,分治經絡與臟腑,可謂提綱摯頓,故為後世所尊崇。

03

人物著作

《標幽賦》

學習針灸的人,鮮有不知道《標幽賦》的,短短的79句賦文,1318字,卻先後有元代王開、王國瑞,明代徐鳳、高武、楊繼洲、吳昆,以及清代李學川等諸多針灸名家,為此賦作注,足見此賦的學術價值和地位。此賦之所以名為「標幽」,是將針灸學中較為精深奧妙的理論通過歌賦的形式加以闡釋,讓後人能易學會用。由於《標幽賦》惜墨如金,字字璣珠,往往一兩句話對於後世的影響,就極其深遠。如「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一時取一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為子午流注針法的廣泛傳播,無疑做了很好的宣傳。正如他在朝廷的地位一樣,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亦足以興醫。對於取穴法,他也有自己的觀點,「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現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意思是選用一個穴位就必須將該穴前後左右四穴都取好,以便根據五穴之間的相互關係來確定穴位,選用一條經脈,必須明確左右兩經的位置,這樣才能保證經脈的定位不偏不倚。此外,還介紹了他的取穴經驗「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郄腘之間,動脈相應」。這些至今仍然很好地指導著我們的臨床實踐。

04

醫案精解

1、治舌出血:

一人舌上忽出血,有穴如簪孔大,赤小豆一升杵碎,水三碗,和搗取汁,每服一盞,不拘時服,用槐花末糝上而愈。(《良方》但用槐花末糝,名曰舌衄。)

2、治齒齦出血、失血多:

竇漢卿曰:一人齒根邊,津津血不止,苦竹茹四兩,醋煮含漱,吐之而愈。

——以上內容皆摘自《大家中醫》

【新媒體編輯:胡健強/黃奔月】

【審核:段翔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醫覽葯 的精彩文章:

名醫風采之李時珍
百草園之艾葉

TAG:博醫覽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