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料皇榜中狀元?十七PK七十

誰料皇榜中狀元?十七PK七十

責編推薦: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啊好漂亮!

狀元,是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天空上的一朵璀璨奪目的奇葩,自隋唐伊始,橫跨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多少寒門學子崛起於阡陌之間,成為棟樑之才: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們心中不滅的一盞明燈……文史版重點圖書《中國歷代狀元軼事》全彩印刷,內容豐富,圖片珍貴,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爐,涵蓋科舉史上有所作為的狀元的奇聞軼事:他們當中個個才華橫溢,詩書滿腹,年少的不足十八歲,年老的已近古稀。正所謂「嗷嗷神童鴻鵠有志,翩翩少年萬里衝天」「先中後考鰲頭不惑,當仁不讓毛遂古稀」。雖然科舉制度已廢,狀元已成過眼煙雲,只能在影視作品中重現,但狀元身上那種博學多才、高風亮節及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大略與豐功偉績,永遠值得我們後輩景仰與欽慕。

科舉皇榜

文章選讀

嗷嗷神童鴻鵠有志

翩翩少年萬里衝天

晚唐時期,要屬宣宗皇帝最好文事,雖然身為一國之君,還要自命雅號「鄉貢進士李道龍」。他一生最嘆自己生在帝王之家,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當了皇帝以後,遇到朝臣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人家是哪年登第。如果是進士就要禮敬三分。不是進士則為之惋惜。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的貢舉是中國科舉史上華麗的一章。這一年的科舉考試破了一個天荒。年僅17歲的封州封川(今廣東省封開縣)考生莫宣卿勇拔頭籌,奪得狀元。大唐開科取士,歷時230年,這是年齡最小的狀元。堯天舜日,英雄少年。鴻臚唱過之後,滿朝文武爭相祝賀。宣宗皇帝喜不自禁,賜宴賜衣並賜御詩:

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

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驚震一聲雷。

春闈榜發,正是京城長安花開時節。依慣例,新科進士要在狀元的帶領下,舉行打馬探花、雁塔題名、曲江歡宴等活動。探花郎(活動的先鋒使者)由新科進士中最年輕貌端者擔任。莫宣卿既是狀元,又最年輕貌端。他一人身兼狀元、探花二職。「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當新科進士的馬隊穿街過市,為爭睹少年狀元風采,長安城裡萬人空巷,盛況空前。同榜進士柳圭有詩讚曰:

筆陣才交五階前,一聲雷震便衝天。

榜中姓氏當頭列,笈里文章許世傳。

紅杏殿中呈綉服,綠楊堤畔拂金鞭。

九衢難怪人空巷,才子風流正少年。

殿試場景

莫宣卿身出寒門。父親莫讓仁靠放鴨維持生計,英年早逝。莫宣卿是遺腹子。他出生後,母子二人無依無靠。母親只好抱著他再嫁同邑莫及芝。繼父家境較為殷實,舅舅梁銘甫又是當地一位出名的塾師,加上母親生性賢淑,莫宣卿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民間傳說莫宣卿六歲才開口說話,鄉人異之。此後聞言即悟,過目成誦。七歲而能賦詩。有一天,莫宣卿與童伴相嬉河濱,遭到戲弄,他沒有哭鬧,也不與大家爭鬥,而是正襟危坐,出口成章:

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

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

鄉人呼為神童。在舅舅的悉心教導下,莫宣卿十二歲通過縣試,名震鄉里。為排除世俗干擾,潛心攻讀,致力精深。他小小年紀就於麒麟山上結廬而居,手不釋卷,博覽群書。時人疑之,他以詩相答:

書屋倚麒麟,不同牛馬路。

床頭萬卷書,溪上五龍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無外物,只有青雲護。

對這個少年狀元,宣宗皇帝尤為喜愛,小小年紀即任命為翰林院修撰,並恩賜內閣中書大學士。莫宣卿為子至孝,請求還鄉祭祖並恭迎母親到長安奉養得到批准。無奈母親嫌長安路途遙遠,且難服水土,不肯同行。莫宣卿極盡孝道,不負慈母養育之恩,返京後上表陳情,懇求放外任南方,以便就近奉養母親。詔准出任台州(治今浙江省臨海市)別駕。出仕為官,人人都想成為皇帝近臣。莫宣卿英俊少年,居官禁中,前途無量,卻以奉孝請求外放,朝中百官由衷敬佩。他離京赴任之時,大家都長亭相送。宰相白敏中及同僚好友紛紛以詩相贈。白敏中詩曰:

錦繡文章錦繡身,長安雷動滿城春。

九重黃甲終為貴,百鎰兼金未足珍。

台閣絲綸應舍舊,經筵保傅為圖新。

云何一點思親志,化作嶺南戲彩人。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莫宣卿攜家眷再回故里奉迎母親,在返回台州的路上不幸染病而逝,終年僅34歲。時任封州刺史李邦昌上表奏知皇上。懿宗驚聞其變,敕封正奏狀元,贈謚號「孝肅」,入祀封州「鄉賢祠」。

莫宣卿是不是狀元,也有兩種說法。《登科記考補正》載這一科的狀元為李郜,只將莫宣卿列入制科。《中國科舉辭典》和《中國歷代文狀元》兩說並存。《唐代進士錄》未收錄。

江南保存完整的考棚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國科舉史上18歲以前中狀元的還有:

蘇瓌(639~710),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陝西省武功縣)人。唐高宗顯慶元年(656)狀元及第。先仕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景龍三年拜相,封許國公。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因老病轉太子少傅。年底卒。謚號「文貞」。《登科記考補正》有載。《中國科舉辭典》和《唐代進士錄》僅作進士記載。

......

汪應辰(1119~1176),字聖錫,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縣)人。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狀元及第。汪應辰原名汪洋,高宗讀了他的殿試策論後,認為是一位老成之士,等到鴻臚唱畢,原來是一位英俊少年。高宗喜不自勝,以其與北宋王拱辰同齡奪魁而賜名應辰,並書《中庸篇》以賜。初授鎮東軍簽判,後詔為秘書省正字。忤秦檜而出建州通判。檜死還朝,屢遷至吏部尚書。因敢言不避,忤逆權貴,以端明殿學士出知平江府(治今江蘇省蘇州市)。因受誣陷連遭貶黜,遂致仕不起,病逝家中。謚號「文定」。

汪應辰故里江西玉山

先中後考鰲頭不惑

當仁不讓毛遂古稀

牛錫庶(747~826),字、號不詳,蘇州華亭(今上海市金山區)人。唐德宗貞元三年(787)狀元及第。

在唐朝,士子應舉都有「行卷」的規矩,以求得權貴或名士的推薦。牛錫庶雖然才華出眾,但不屑於旁門左道,所以屢舉不進。唐人盧肇所撰《逸史》及《唐摭言》上有這樣一則記載,牛錫庶因為科場屢屢失意,便去求問卜者。卜者為了安慰他,告訴他明年一定狀元及第。貞元三年(787),牛錫庶再次應舉長安。在牛錫庶的同科士子中有一個叫謝登的人,也是一位久舉不中的落第者。兩人同病相憐,意氣相投。一天,牛錫庶和謝登為了躲避繁文縟節的探訪,偶然來到禮部尚書蕭昕的府邸門口。當時,蕭昕已是86歲的耄耋老者,一人獨居,門庭冷落,聽說有青年才俊來訪,非常高興,立即吩咐門吏延請入第。牛錫庶和謝登並不認識蕭昕,就問老者是誰。門吏告訴他們,這就是禮部的蕭尚書。於是,兩人趕緊獻上自己的詩文。

蕭昕讀了兩人的文章後,大加讚賞。本來這一科的主考官是禮部侍郎薛播,但薛播恰於年初病逝。到了八月,大比將臨,誰來主考朝廷還沒有任命。因此也成了士子們的熱門話題。蕭昕便問他們大家都在議論誰當主考。牛錫庶出於對蕭昕的尊敬,便說蕭尚書大公無私,德高望重,一定是您來主考。

唐朝前期,知貢舉者都是吏部考功員外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吏部考功員外郎李昂知貢舉。他性情急躁,尤其反感請託歪風,上任伊始即向考生宣布,凡求人推薦者一律黜落不取。但是沒多久,他的舅舅便推薦鄰居李權。李昂大義滅親,當眾將李權的詩賦貶得一無是處。這李權也不是善茬,馬上質問李昂詩句「耳臨清渭洗,心向白雲閑」是不是自比許由,即使當今皇上像老年堯帝一樣禪位於你,你也不樂意接受?這樣的政治帽子李昂自然是戴不起,於是他趕緊向上司報告,說清原委。本來李昂拒不接受請託的行為已經得罪了不少人,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大家一商量,得出的結論是考功員外郎品級太低(從六品),不能服眾,遂改為由禮部侍郎知貢舉。蕭昕還是在唐代宗廣德元年(763)以禮部侍郎身份擔任過主考官,至今已過去24年了。再說也沒有尚書擔任主考的先例。蕭昕便對牛錫庶說,那是不可能的,要真是我當主考,像你這樣才華橫溢的人就是狀元。出於禮節,兩人立即起身拜謝。

正在賓主相談甚歡的時候,又有僕人附耳蕭昕,告知朝廷來了聖旨。牛錫庶和謝登立即屏後迴避。就聽到宣旨的使者恭喜道:二十四年再主文柄,國朝盛事,所未曾有。等到宣旨的使者走後,牛錫庶再次拜謝道:主考大人剛才已經放學生為頭名狀元了,這可是皇天后土都聽見了的。蕭昕也回禮道:一定不會食言。

皇榜公布後,牛錫庶果然得了狀元。謝登也同榜進士及第。

牛錫庶的仕履情況無從考稽。宋人王溥著《唐會要》記載,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謝登曾任大理寺少卿,編有《格後敕》60卷,余亦無考。

古稀狀元尹樞書法

尹樞(720~804),字、號不詳,閬州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人。唐德宗貞元七年(791)狀元及第。

尹樞奪得狀元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這一科的主考官本來是禮部侍郎張濛。就在部試開考之前,朝廷忽然以刑部侍郎杜黃裳為主考官。據唐人黃璞《閩川名士傳》記載,杜黃裳決心不受情賄,公平擢拔。他也知道尹樞「時名籍籍」,便有意私訪尹樞,對他說:我就是今年的主考官,領受皇命幾個月了,不知道考生當中有哪些當世名士。尹樞答謝道:「既辱下問,敢有所隱?」遂告訴杜黃裳世家子弟中有崔元略,寒門士子則有林藻、令狐楚等。杜黃裳十分高興。

當時的會試有一道程序叫作「通卷」。所謂「通卷」就是在第三場考試結束後,主考官與同考官一起,將考試成績的優劣與考生薦舉者地位的高低結合起來,排定出一個名次。這雖然不是法定程序,但已經成為當時的潛規則。杜黃裳中途接任主考,「志在公選」,決定革故鼎新,沒有與同考官一起「通卷」。在第三場考試結束後,他對考生們說:蒙今上錯愛,重用我為國家選拔棟樑之才。你們都是當世英傑,就沒有人能夠幫我一把?當時在場的考生有五百多人,不明白他的弦外之音,都相顧無言。只有尹樞上前問道:不知道主考大人有何吩咐?杜黃裳說:沒有人書寫榜帖。尹樞答道:老朽不才,願意效勞。杜黃裳即授尹樞紙筆。老夫子也不謙讓,提起筆來一邊唱名,一邊填寫榜帖。從及第末名寫起,五百多考生鴉雀無聲,暗嘆公道。到最後只有頭名狀元未唱。杜黃裳於是問道:頭名狀元點誰呢?尹樞高聲答道:狀元非老夫莫屬!想不到正合主考之意。杜黃裳當即接過筆來,親自寫上了尹樞的名字。

尹樞推薦的寒門士子林藻、令狐楚都被錄取。等於說這一科的錄取進士是由考生們自己民主產生的。一方面反映出杜黃裳公平公正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時的科舉考試是極不正規、極不嚴肅的。

此事傳出,朝野轟動。「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盧綸感而賦詩《送尹樞令狐楚及第後歸覲》曰: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蘭。

寶器金罍重,清音玉佩寒。

貢文齊受寵,獻禮兩承歡。

鞍馬並汾地,爭迎陸與潘。

對尹樞自點狀元,後人以「毛遂自薦」相喻。其實並不盡然。尹樞身出書香門第,在家鄉早有文名,三十歲以前就奪得鄉試解元。其後世子孫為了紀念他,在家鄉建有解元寺,至今猶存。唐朝的進士考試最看重的是京兆府的舉子和達官貴人的舉薦之士,故尹樞此後科場搏擊四十年而不得舉。這一科賦試《珠還合浦賦》。尹樞賦曰:

驪龍之珠,無脛而至。駭浪浮彩,長川再媚。回夜光之錯落,反明月之瑰異。非經漢女之懷,寧泣鮫人之淚……偶良吏兮斯來,遇貪夫兮則閉……在暗而投,誠者悲路人未鑒;沉泉而隱,亦常表帝者無為。

如此坦白襟懷,華麗文章,自薦狀元也是當之無愧。

白鷺洲書院——文天祥從這裡走出

尹樞高中狀元時已是年逾古稀,是有據可考的中國科舉史上年齡最大的狀元。《中國科舉史話》記載,中狀元時年齡最大的是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的狀元梁顥,時年已經82歲。其依據一是《三字經》云:「若梁顥,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二是根據梁顥及第後《謝恩詩》中有「天福三年來應試,雍熙二載始成名」詩句,由此推斷他考了47年。還有宋人陳正敏《盾齋閑覽》的記載:梁顥狀元及第後在謝啟中有「白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的句子。這些都是誤載。《中國科舉辭典》《中國狀元大典》等史料都記載,梁顥中狀元時只有22歲。我們更應該採信後說。

尹樞奪得狀元後並未出仕,主要原因是他在後面的吏部選官考試中沒有過關。他自己也覺得中了狀元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抱負。人生七十古來稀,沒有必要再奔仕途。於是,他選擇了隱退。對尹樞當仁不讓的精神,後人贊曰:

與其坐待伯樂,不如長嘶鳴志;只要確有才能,何妨自薦自舉。克讓未必皆美事,著意為之,便是矯情。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方是真丈夫本色。只要做的對,何必在乎他人的看法。流言的雨滴能穿石,也能映出日色之美。

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尹樞的弟弟尹極再中狀元。閬州尹氏名滿天下,時人稱為「梧桐雙鳳」。《太平廣記》《唐摭言》《唐才子傳》《登科記考》《閩川名士傳》《文苑英華》《玉芝堂談薈》等均有記載。只是尹樞中狀元時已經七十多歲,時隔22年,弟弟又是多大年紀中狀元的呢?關於尹極的仕進情況,歷史上也沒有記載。看來,尹極中狀元時的年齡也不小。

簪花打馬浮雕

《中國歷代狀元軼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風飄石編著,責任編輯全秋生。

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我們將持續為您提供超值的知識服務

鑒往知來 繼往開來

中國文史出版社〡親歷 親見 親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史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周總理與新中國核事業
周恩來總理與大國外交風範

TAG:中國文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