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范增、酈食其、主父偃談榮華富貴:怎麼才能富貴?

從范增、酈食其、主父偃談榮華富貴:怎麼才能富貴?

榮華富貴、出將入相,這是多少人的夢想,錦衣玉食、溫香軟玉,這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堂!然而,二八定律決定了這些只屬於少數人,百分之二十的人註定佔去這個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我們的社會規則決定了按部就班的人只能過著平淡的生活,低風險,同時低回報。然而高風險就一定能夠成功嗎?君不見歷朝歷代為財而死的人如過江之鯽,死人算成功了嗎?

今天我們講的三個歷史人物均有一個特點:在他們叱吒風雲的時均年事已高,而最終都不得善終,但他們的能力舉世公認,事迹非常有借鑒意義。開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戰國時期,燕國雖為七雄之一,但與其他大國相比勢單力薄,同時因為內亂,導致齊國以平亂為名入侵,雖然最終燕國人民驅逐了齊國入侵軍,但是國家殘破,民不聊生,燕國急需圖強以求生存。這個時候,上天送給了燕國一個明君,這個人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繼位之後求賢若渴,他找郭槐問策,希望郭隗能給自己指點迷津。

燕昭王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內亂入寇,先君死難,這一奇恥大辱,我誓要報復。但燕國力量薄弱,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那這一天就指日可待,希望先生能幫我物色人才」。郭隗回答說:「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以師事之,那麼,勝過自己百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認真思考他們的意見,那麼,勝過自己十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能平等待人,那麼,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果架子很大,派頭十足,對賢士頤指氣使,隨意呵叱,那麼,奴性十足之人就會到來。總之,能夠以賢者為師,虛心受教,才能招來賢者,這是自古以來的『服道至士』的方法。」燕昭王一聽,連連稱善,進而請郭隗向他推薦人才。郭隗說:「大王如果一定要招至賢士,那就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大王都能重用,何況比我強的呢?一定會不遠千里來投奔的。」燕昭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為郭隗建造宮殿,拜郭隗為師,小心侍奉。燕昭王「卑身厚幣」的舉措成效顯著:「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後來燕國大將樂毅帥五國之師伐齊,導致齊國差點亡國,這是後話了。

郭隗這個人在歷史上能夠以帝師的身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源於燕昭王的求賢若渴,更深入的看,是因為燕國急需人才,不然,郭隗之名不傳,榮華富貴難得!

有本事的人就一定會成名成家嗎?還要看時勢,也就是《素書》所說: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范增,西楚霸王項羽首席謀士,多次建議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不能從,後劉邦行反間計,范增被項羽猜忌,怒火攻心之下,發背疽而死。《史記》載: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七十而反秦,范增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可是為什麼是七十,而不是四十?時勢使然!倘若秦末天下不亂,項羽就是地方黑惡勢力,項羽不出,那范增不過鄉間一老叟,縱有一身智謀又有什麼施展的餘地!

酈食其,劉邦最主要的說客,建議劉邦佔據敖倉,為楚漢之爭佔據戰略優勢,後來只身前往齊國,使齊國田氏以七十城之重而投降,最終卻因韓信爭功,被齊人活活煮死。酈食其家貧,以看門為生,遇見劉邦時已是老人。他成於遊說,死於遊說,也應了古人:其成於斯,必亡於斯的說法。

主父偃,漢武帝手下大臣,提出「推恩令」,解決諸侯王問題,早年家貧,為人所輕視,後漢武帝發求賢令,入見武帝受賞識,一時風頭無二。後被人進讒言,被誅!

富貴富貴,汝曷難求!

人一生也許就只有一次機會,富貴似唾手可得。可是,能得善終者有幾人。以上三人的故事能流傳千古而不衰,正是因為他們智慧通天,而幸運也青睞他們。可一朝失手,想做一普通人也不可得。

要想富貴,要知道三件事。

第一:要有絕世的本領。

第二:要有絕世的機遇。

第三:要有敢賭的心。

有兩個可以成功,三個不全,難以功成身退!

最後還是要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國和家。有用的本領才是本領,還要碰到識貨的,不然只是雜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厚黑學 的精彩文章:

著名的「刎頸之交」,卻以手足相殘告終,利益之下,兄弟情義值幾何?
不受控制的力量:以張良、劉邦、項羽、韓信、田榮為例

TAG:歷史厚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