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2017年10月橫店影視與金逸影視相繼成功IPO後,國內排名前十名的院線公司已有9家完成資本化升級,公眾期待著院線產業掀起新一波市場紅利,但院線巨頭們首先面對的是行業疲軟帶來的業績壓力。

近日(3月9日)橫店影視發布2017年年度報告,橫店影視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5.18億元,同比增長10.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1億元,同比下降7.16%。報告顯示,2017年橫店影視成功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份5300萬股,募集資金8.19億,截止2017年12月31日,橫店影視旗下自營影院266家,銀幕1684塊。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回想橫店影視IPO之時計劃以24.86億重點布局三、四線城市影院,現在似乎在行業圈地跑馬的壓力下有些疲憊。

資本市場上其他幾大院線巨頭相繼發布了2017年年度業績,萬達電影2017年利潤達到15.06億,同比增長10.22%,穩坐行業龍頭地位;金逸影視2017年凈利潤2.11億元,同比增長7.90%;幸福藍海2017年凈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0.22%。

而不管院線巨頭們業績是上漲還是滑坡,似乎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局面:雖然2017年電影市場在《摔跤吧爸爸》、《戰狼2》、《羞羞的鐵拳》等爆款電影刺激下國內票房突破550億,但在影院建設資金、場地租金、人力資源等運營成本越來越高的趨勢下,院線放映業務利潤降低,影院靠爆米花和廣告、衍生品等非票房業務完成突圍。

電影市場的天花板越來越高,巨頭院線也完成了資本化升級,但單靠放電影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橫店影視業績滑坡,巨頭面臨行業拐點

橫店影視報告顯示,2017年電影行業營業收入達到24.12億,毛利率為20.69%,而其中電影放映業務營收為19.30億,成本為18.40億,毛利率僅為4.66%,同比下降5.35%。橫店影視的放映業務在行業內並不算高,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近3年橫店影視的放映業務毛利率一直在下降, 2015年毛利率為16.92%,2016年則下降到了10%。相對而言,橫店影視的賣品業務與廣告業務毛利率則持續走高,2017年該公司賣品業務毛利率達到75.24%,廣告業務毛利率99.98%,換言之,橫店影視靠賣飲料、爆米花和廣告支撐行業競爭。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票房不足1000萬元的影院數量佔比高達83%,票房不到500萬元的影院數量佔比達64%,電影票房彷彿成為了一門顯學,真實的效用還不如一桶爆米花,這彷彿成為了整個院線行業的痛點。

同樣去年10月完成上市的金逸影視2017年凈利潤同比上漲7.90%,但其放映毛利率同樣呈現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金逸影視電影放映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9.73%、10.32%、2.23%。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2017年上半年,金逸影視的電影放映業務毛利率下降至0.88%,利潤僅占公司整體的2.69%,而其廣告業務毛利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2014年至2016年,金逸影視的廣告服務收入逐步增加,2017上半年廣告服務收入達到13.41億,佔總體收入的12.55%。

根據CTR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影院視頻廣告增速分別為44.8%和25.5%。一般來說,映前廣告市場的規模是電影票房5%左右。

幸福藍海2017年凈利潤達到1.13億,數據顯示,公司2017前三季度營收10.87億,同比增速10%;扣非凈利潤0.68億元,同比增長27%,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業績主要增長點是院線發行及放映業務,2916年其放映業務毛利率維持在40%以上。

而一直是行業龍頭的萬達電影,2017年萬達電影新增影城達到了199家,新增屏幕數1585塊,同比增長26%。。截至2018年2月28日,萬達電影擁有已開業直營影院531家,4692塊銀幕。

2017全年非票房收入達51億,同比增長31%。據媒體估算,萬達電影放映業務毛利率約15%-17%,而非票房收入相關業務毛利率接近60%。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有萬達值得注意的是,萬達電影更名之後,加大對電影產業鏈上游的布局,參與更多電影製作發行,2017年萬達電影採取「廣撒網、深積糧」的路數,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達到26部,累計總票房近144億,電影出品數量超過華誼、光線等傳統電影巨頭,幾乎囊括了2017年電影市場上所有的爆款電影。

然而萬達電影整體業績的增長速度卻在下降:2015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8.05%,2016年同比增長15.05%,2017年同比增長10%。

電影放映帶來的紅利逐步下降,但院線放映業務於電影市場的佔比卻對非票房業務有極大的影響。電影放映才能衍生出爆米花、飲料等零食消費,並為影院廣告的投放提供基礎,觀眾觀影過程中產生的附帶消費滋生了非票房業務極高的利潤。而電影市場熱度決定了電影放映的規模,歸根結底,院線為了營收需要爭奪更優質的電影資源。

電影市場被分食物,院線巨頭如何突圍?

但搶奪優質電影資源的過程並不容易,除了行業競爭帶來的壓力,還有外部環境變化對電影市場的影響,院線亟待找到新的突圍方式。

2010年國內單銀幕票房收入為162.6萬元,為近年最高。2017年,我國單銀幕票房收入下降為103.13萬。電影產業研究專家劉嘉表示,「影院規模一直高速增長,但因缺乏相應的跟進和提升內生動力的策略,影院盈利減速隨之而來。單影院和單銀幕產出效率持續走低已是目前不爭的事實。」

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或許是由於國內電影市場銀幕數逐漸飽和,2017年我國銀幕增量為9597塊;根據藝恩數據,2018年預計將新增銀幕8000塊左右;預計2020年銀幕數量有望超7萬張。

隨著一二線城市影院數量飽和,「小鎮青年」成為新的票倉,院線近幾年紛紛布局三四線城市,完成影院下沉。2017年,一、二線城市新建影院678家,三線及以下城市新建影院966家。銀幕基數增加速度大於票房市場增速,單個銀幕收入減少。

二則是觀影渠道的多樣化,隨著視頻網站、私人影院等觀影渠道的出現,年輕觀眾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去電影院觀看熱映電影,也可以選擇電影下映之後在線上觀看。今年3月國內引進的奧斯卡影片,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視頻網站也引進了資源,優酷引進影片達到16部、愛奇藝18部、騰訊11部。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電影資源的來源日趨多樣化,去電影院看電影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這種趨勢無疑分食了一部電影消費市場。在行業競爭壓力與互聯網環境變革下,院線更多選擇參與電影上游製作獲取紅利。

今年春季檔是院線紛紛投入電影產業鏈上游,參與出品發行的例子。春節檔四部大片《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西遊記女兒國》角力,背後資方超過100家,四部電影累計票房超過96億,而各大院線也從中分得了一杯羹。

數據顯示,金逸影視出品了《捉妖記2》、《熊出沒·變形記》,聯合出品了《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幸福藍海聯合出品、發行了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中國電影參與出品《捉妖記2》,聯合出品《唐人街探案2》,聯合出品、發行《西遊記女兒國》;橫店影視參與出品《捉妖記2》、《熊出沒·變形記》,聯合出品《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

萬達利潤15億領跑,院線巨頭資本化升級迎來「爆米花時代」?

顯然,院線積极參与電影中上游產業鏈,電影產業的利潤在上游製片與下游放映兩端,放映利潤減少,院線開始往上游回溯。

事實上這也確實為院線帶來了部分的紅利,據媒體「財新網」報道,截至2月27日收盤,金逸影視、橫店影視、中國電影等上市公司股價,較春節前最後開盤日(2月14日)分別上漲5.86%、5.08%、6.14%。而在春節票房預售期間,中國電影、幸福藍海等影視公司股價最大上漲幅度也都超過了10%。

金逸影視接受券商調研時表示,公司投資了《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等影片,投資結果略超預期,2018年電影投資預計比上年會大幅提升。

但僅僅參與電影製作是並不足夠,電影投資產出並隨著高風險,入不敷出的案例並不少。電影背後的資方越來越多,這既是組團收割市場,也是一種抱團取暖,分攤電影高額成本與票房失利的風險。院線需要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

單純放電影賺錢的時代過去了,那麼「爆米花」時代有一天也終將過去,誰能率先完成適應市場的變化,誰就能走得更遠。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