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多數人只知道和珅是巨貪,卻不知道他會四種語言還是理財大師

大多數人只知道和珅是巨貪,卻不知道他會四種語言還是理財大師

乾隆老後和珅就是二皇帝

乾隆帝進入垂暮之年後,他上朝時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後,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慶沒有實權,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和珅和乾隆。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能力也越大

和珅博聞強記,不僅滿、漢文字水平高,還學習了蒙古文和藏文,通曉漢、滿、蒙、藏四種語言。和珅的書法、詩詞、繪畫方面的造詣也非常的高,在眾多的八旗子弟中,和珅是出類拔萃者。處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得力助手,據《八旗通志》記載:「去歲用兵之際,所有指示機宜,每兼用清、漢文。此分頒給達賴喇嘛及傳諭廓爾喀敕書,併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曉西番字者,殊難其人,惟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和珅多次負責接待朝鮮、英國、安南、暹羅、緬甸、琉球等國的使臣,負責全權處理與朝鮮及英國的外交事務,態度和藹可親,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乾隆與外國使節打的很多交道,來往的公文,都是通過和珅來翻譯的。放眼整個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和珅還是一位理財達人,是皇帝的錢袋子和聚寶盆

在和珅擔任內務府總管之前,內務府常常虧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擔當此職後,內務府不僅不空,還略有盈餘。因為和珅不僅善於從各省的封疆大吏、鹽政織造、富商大賈那裡搞來錢,敬獻給乾隆,還首倡在朝廷中實施議罪銀,議罪銀,是清朝乾隆年間由和珅提議設立的一項以錢頂罪的制度,即根據官員犯罪情節的輕重以多少不一的銀子來免除一定的刑罰,此法出台後,立即受到貪官污吏的歡迎,同時也招致一些官吏的質疑。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經和珅倡導並推行,由官吏把錢交到內務府(非國庫收入),之後,對於交了「罰銀」的官吏犯罪,可以根據先前所交「罰銀」的多少,有區別地進行從輕發落。而「罰銀」則專款專用,主要用於乾隆下江南的專項開支。結果,乾隆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30個行宮,80歲時舉行了萬壽大典,竟然沒有動用國庫里的一兩銀子,全系「議罪銀」開支,並且內務府還有剩餘。

所有繳獲的錢全部歸內務府,從而給乾隆,乃至整個皇室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揮金如土。乾隆晚年幾次下江南中,和珅的撈錢本領給乾隆帶來了想不到的好處。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寵信,最重要的一條是揣測上意,能夠時刻替皇帝赴湯蹈火,把皇帝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辦,皇帝煩心的事情,和珅來辦。久而久之,乾隆當然就把和珅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了,當然會重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毅軒 的精彩文章:

波切蒂諾:阿里太容易成為輿論批評的對象

TAG:吃貨毅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