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一生該追求什麼?

人一生該追求什麼?

人的一生說來也長,說來也短。每個人活著的機會只有一次,那麼在活著的時間裡,我們應該追求什麼呢?

如果說,在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懵懂無知,是可以被原諒的。但是長大後仍然不清楚活著這件事,怕是要被生活恥笑和懲罰了。

我看這世上,有的人拚命的追求金錢,一來為了生存,畢竟我們要活著,要為自己的身體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二來,為了享樂。在吃飽穿好的基礎上,追求更愉快的體驗,吃的香辣,喝的刺激,玩的痛快,才叫快樂。然而這一切都需要金錢做保障,不是誰都能天天吃喝玩樂那麼痛快的。

不過有的人卻安於貧窮。身上穿的破舊過時的衣服他們不以為然。因為他們不以寒酸為恥,認為人活著不在於物質,而在於精神上。這樣的人對於自己的肉體,僅僅有吃的有穿的就足夠,但是對於精神的享受,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往往形成一套不被世俗影響的思想,自成體系。他們追求哲學辨思,藝術審美,科學思維,乃至宗教神學。

總的來說,一種是物質的人,另一種是非物質的人。這樣劃分有失偏頗,不過暫時可以劃分兩大類。

物質的人看重外在的,肉體的,他們雖然有精神的空虛,心靈的害怕,但是他們解脫之道是通過補充物質的享受來安慰自己的靈魂。比如說,下班累了,獎賞自己好吃的,或者買點什麼自己喜歡的,好看的東西。非物質的人,在心靈受到抨擊的時候,選擇聽音樂,寫點字,或者求助於神。

非物質的人,往往不算非常貧窮,因為他們已經在生存之外了。他們追求生活的品質,人的境界,追求內心的成熟度,追求更廣大的真善美。在無形之中領悟玄奧的秘密。《悲慘世界》里,冉阿讓收養了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女孩,這種偉大是至善的,因為他心中有神。宗教叫人向善,世界三大正統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都是如此。讓人的心靈不斷凈化。而藝術是讓人向美的,藝術讓人沉醉,讓人體驗這世界不同的境界。科學是讓人求真的,不斷尋找著證據,不斷的讓我們更清楚的觸摸這個世界。

人的一生應該追求什麼呢?

如果說,僅僅追求美,似乎會讓人變得虛偽。美並不總是與真與善並存。「蛇蠍美人」這個詞就可以說明,看起來美,卻不一定真的美。如果說,僅僅追求善,又會顯得愚笨。善良也需要有所鋒芒,如果完全放棄自己的思辨能力,不加思考的聽信於人,或者不加思考的幫助陌生人,這對好人的確是有傷害的。如果僅僅追求真,人會顯得無情。科學雖然有道理,但是僅僅追求真,人會陷入二元地帶,人的性格太過是非分明,很明顯也不容易與人相處愉快。自己內心也會受到很多磨練。

不過凡事沒有絕對,總是互相參雜,互相融合的。真善美也總是互相依存的。而人,本身就是很複雜的了,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聖經里說,人是按照神的樣子創造的,人本身有原罪,但是基督耶穌已經為人贖罪。

而有的人說,人是高級動物。可是高級動物也是動物呀。我覺得人就是人,只是人從生到死要經歷一個成熟的過程。就像子粒從種子到大樹再到良材的過程。從一開始,人並不懂得何為真善美,那個時候,人僅僅為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滿足自己的本能。嬰兒不顧母親的疼痛拚命吮吸乳汁,有的母親乳頭都被咬爛了,但是她仍然愛她的孩子。人只有被教育了,才漸漸能分清,什麼是真假,什麼是美醜,什麼是善惡。而且根據不同的家庭狀況,教育環境。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對真,善,美之間的認識程度也不一樣。比如對於唯利是圖的商人家庭,孩子或許被教育利益至上,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忽視他人的感受,因而缺乏善良的教育。比如對於極度貧窮的家庭,能夠吃飽穿暖就是幸福的,對於審美,他們沒有過多的要求,因為他們還沒有產生基本的生存滿足。

中國人向來追求「中庸之道」。猶太人有一個「二八」原則。二者的相似之處就是,凡事不過度,不極端。追求適度,適宜,適中。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活著的每一天,儘力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在藝術中品味美,在生活中感受著來自藝術的境界。

在活著的每一天,與接觸的每一個人用心相處,與人為樂,愛人如己。當然,前提是你很愛自己。

在活著的每一天,在清醒的時刻保持理智,不讓自己被外界蒙蔽,保持自己的判斷與思考。前提是你的知識深厚,你的思維體質已經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樂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TAG:雅樂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