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不盡,許多「梅」 ——唐宋詩詞中的梅花意象賞析

說不盡,許多「梅」 ——唐宋詩詞中的梅花意象賞析

說不盡,許多「梅」

——唐宋詩詞中的梅花意象賞析

一直都自詡為一個喜愛詩詞的人,但卻並非絕對的愛梅之人。只是每每隨手翻開一本唐宋詩詞冊,總會有相當篇幅的詠嘆梅花的佳作,於是發了好奇之心:梅花在那個年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究竟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呢?

然而,要解開這個問號卻絕非一件輕易的事。透過連篇累牘的唐詩宋詞,我努力通過這些承載厚重的文字觸摸古人的心跡,雖然困難重重,但終而有了些粗淺的認知。

上篇梅之清秀

梅花從來都不是嬌艷的花,與任何華麗的辭藻也無太深的淵源。但無論如何,梅花都稱得上是奇特之物。雖然舞文弄墨的古人,常常更加青睞梅花的精神特質,但純粹的讚賞梅之美貌的詩篇,亦可謂俯拾皆是。

思來想去,都找不到一個十分合適的詞來形容梅花的美,再三推敲,最終選定了「清秀」一詞。這當然並非我的主觀臆造,詩人李方膺曾在詩作《題畫梅》中寫道「揮毫落紙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王十朋亦道「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足見古人對梅花清秀姿態的喜愛。

宋代著名詞人陸遊對梅花情有獨鍾,對梅花的溢美之詞亦獨特非凡:「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詩人聽聞梅花盛開,特意選擇在清晨踏雪上山賞梅,可見陸遊的情趣與梅花的詩意。漫山梅花綻放,姿態精神各異,但枝枝清新可人,令觀賞者目不暇接。欲要一棵棵地賞玩過去,卻無奈力不從心,於是萌發了爛漫的想法:如果能夠化身千億,每一棵梅前都立一個放翁,細細把玩,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啊!梅花遍野,但詞人非但不厭倦,反而興味濃郁,足見梅花的美對於作者的吸引力。

如果你還是覺得這個「清秀」的論斷過於輕率和主觀,不妨來看一下陳亮筆下的梅花。「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這梅花,雖然有點蕭索清瘦的意味,但珠光閃爍,靈動十足。梅花清新獨特,選擇在萬物沉寂之時綻放,為的是給寂寞的自然和落寞的文人帶去些許詩意。「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梅花之美,雖不嬌艷,但卻是春天的第一抹靚色。

中篇 梅之知心

梅花是一種知心的花,這是我的又一個淺薄的發現。唐宋的詩人,或得意,或失意,或喜悅,或低落,或客居他鄉,或居家思遠,都喜歡向水邊、窗外或田野間的梅花傾訴,彷彿那株梅是知心的人兒,能聽懂所有細膩的心聲。

梅花見證了各樣的情感,但往往寄託的是詞人的憂傷。「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梅花的早秀註定了它的孤獨,蕭蕭漠漠是與生俱來的風景。詩人孤寂之時,念及遠方親友,頓覺自己的身世像極了寒風中獨自開放的梅花,詞間酸楚,不言自明。

梅花一枝,幽香縷縷,凌寒獨放,自然成為遊子與離人最佳的情感依託。李商隱常自比為早秀的梅花,早年得志,晚年凄苦。某日臨別之時,對梅垂淚,道出「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之語,箇中滋味,相信詞人自己最能體味。

知心的梅花所寄託的縷縷情思,當然不可避免會撥動婉約詞人的心弦。姜夔曾作《暗香》《疏影》以表心意,詞中有「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又道「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最能傳情達意。

下篇 梅為高士

縱然清秀,縱然知心,但梅花的高潔之士形象最為深入人心。

唐宋的詩人在談論梅花的高風亮節時,從來不惜筆墨。

高啟在《梅花詩》中慨嘆「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含蓄地表達了對於梅花的讚美,自然稱得上是千古佳句,只不過遠不如陸遊來得直接。

既要詠梅,陸遊的《卜運算元》全篇都圍繞梅花展開,並且沒有任何的隱喻象徵,「一任群芳妒」與「只有香如故」,乾脆直白,讀來反而讓人覺得酣暢淋漓。或許陸遊仍舊覺得不夠給力,於是後來有了更加露骨的表白——「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就彷彿今天的人看到美女,不說「我喜歡你」,而說「你好美」,省去了很多彎彎繞,反倒讓人覺得更男人。

不過古人、尤其是優秀的唐宋詩人自然不會像當代多數人一般庸俗,他們喜歡含蓄,並以此為美,即所謂詩意。因此大多數的作品裡,這種對於梅花高潔品質的讚賞與仰慕之情還是通過各種各樣耐人尋味的方式得到表達。諸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滿城桃李各嫣然,寂寞傾城在空谷」;「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但夢想、一枝梅花,黃昏斜照水」;等等。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在此不再贅述。

在唐宋詩人的筆下,梅花被賦予了豐富多彩的意味,上文所列僅為冰山一角,且只是個人的淺薄見識。

收筆之處,扣問心扉,惟願承載眾多的梅花,擺脫包袱,輕鬆前進,在後人的心目中,依舊凌霜傲雪笑寒風。

作者:郝志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心素文 的精彩文章:

我的電影情結
親親的老街和深入骨髓的年味

TAG:簡心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