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是被動運動

太極拳是被動運動

上海:小 米

2018.3.7

打開百度,我們可以看到,被動運動是「一種完全依靠外力幫助來完成的運動。外力可以是機械的,也可以是由他人或本人健康肢體的協助。進行時,被動運動的肢體肌肉應放鬆……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能起到放鬆痙攣肌肉,牽引攣縮的肌腱、關節囊和韌帶,恢復和保持關節活動幅度的作用。」所以,被動運動在現代醫學上稱作「康復鍛煉」,主要用於傷殘者加快康復的一種積極性的理療方法,是對靜態理療的一個補充。

被動運動不是現代醫學所發明,她在中國醫道史上已有千百年的歷史,中醫稱之「運動療法」。生活中常見的落枕、脫臼和輕度扭傷、閃腰等症,都可通過推拿正骨的理療而立見康復。傷殘肢體在康復期間做輕微的運動,或者在醫生的推拿牽引下,適當的被動性舒展肢體,以促進局部的氣血流通,可有效縮短康復期。運動療法還可以減少患者在靜態理療中產生「關節生鏽」的後遺症,對此筆者深有體會。

我曾兩次不慎骨折。第一次是左膝關節髕骨粉碎性骨折,使用了「膝蓋康復器」,第14天拆線時,已經能輕微挪步。第二次左肱骨骨裂,由於及時使用「肩臂牽引器」,20天骨裂縫就消失了,這就是中醫的「運動療法」創造的奇蹟。同樣,太極拳的「被動運動」也徹底消除了我膝關節骨傷後遺症。正合《行功心解》所云:「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斂氣入骨,骨傷自然好得快,且能消除傷症後遺症。

《行功心解》又云:「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以氣運身,是對《太極拳論》「用意不用力」的最好詮釋。不用力的運動,只有被動運動才能做到。所以,我認為,被動運動並不限於患者的康復應用。醫武同道,太極拳運動就是最好的被動運動。

現代科學認為:人體的運動是肌肉收縮產生的位移。沒有肌肉的收縮,肢體自己是不會產生運動的,而肌肉的收縮是以消耗氧量能源為代價的。鍛煉肌肉是運動員的不二法門。太極拳運動卻正好相反,太極拳倡導「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用意不用力。」「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而且絲毫不能用力的拳理要求,為現代科學所不能解釋,為現代人所不能理解。甚至,許多太極拳老師對此也或多或少存在質疑。我認為,這就是傳統太極拳功法失傳的根本原因。

汽車運行是引擎的油耗帶動車輪的轉動,這是常識。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汽車在下坡時,引擎空檔,車輪也是轉動的,為什麼呢?這是地球引力作用下的被動轉動。此時的汽車也是在運行,只是下坡運行,這種下坡運行是不耗燃料的,物理學上稱之為「慣性」。慣性運動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如物體從高空落地的「自由落體運動」、天體的恆星運動、微觀的電子運動、磁鐵的NS極運動等,都屬於物體的「被動運動」。低能耗的運動也很多,如鐘錶的行針,勻速運動的物體、心臟的跳動、肺器官的呼吸等,只是大家沒有把這種現象和太極拳運動聯繫起來而已,一旦聯繫起來了,太極拳的被動運動就容易理解了。

太極拳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被動運動。肢體運動時肌肉也產生收縮。這種收縮是因為意和氣的以及勢能的綜合化合作用,帶動了肢體的運動,肌肉的被動收縮,不是肌肉的主動收縮。就如上面所舉例的汽車下坡時,車輪的轉動不是引擎消耗燃料的運動現象一樣。肌肉不產生能耗,就是肌肉的被動運動,這與肌肉是否發達沒有絲毫關係。所以,太極拳不需要鍛煉肌肉,太極拳師鮮見有肌肉發達者,楊露禪、孫祿堂、吳禹襄、李雅軒、鄭曼青、李和生等太極拳老前輩,哪一位是肌肉形的呢?這個解釋只有「被動運動」才能解釋。

太極拳運動是放鬆的被動運動。通過不斷的放鬆,將動態中的身體調整到最中正形態。人體只有在最中正的情況下,才能將人體的重力完整的下沉地面,併產生反彈,化作勁力。反彈力屬於慣性力,圓周運動是最省力的帶慣性的微耗運動。太極拳練松得沉得反彈,要勻速畫圓就是這個道理。就如鐘錶、風扇的軸心中正時,能耗是最低的。說到底,盤架行拳就是在運動中不斷調整重心,以減少因身體不正產生的部分肌肉筋腱參與支撐作用的能量消耗,物理學上稱為「無用功」。就如房子造歪了要靠支撐物來支撐的道理一樣,這種支撐物就是多餘的能耗,是無奈的無用功。太極拳也稱「行功」,要求每一瞬間都是精美的靜態「樁功」。標準的靜樁是養,標準的動樁也是養。所以,太極拳唯有中正才能安舒,才能輕靈圓活。

太極拳是通過內氣的運行和鼓盪,舒筋活絡、對拉拔長、開胯裹襠、松活關節,產生肢體運動,形成「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太極八勁的。不是靠踢腿甩臂、轉腰扭胯來打開關節,也不是靠舉杠鈴、練器械來增加勁力的。如果靠肌肉收縮,用力來行拳運勁的話,大不了是靠肌肉支撐的僵緊勁,不是鬆柔、松空的太極勁。「外練筋骨皮」並不適合太極人,適合太極人的是「內練一口氣」。太極拳源於道家的丹田煉爐,「煉精化氣、練氣還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拳架不過是形式,是以內帶外的「被動運動」,是技擊拳,更是養生拳。

太極拳不是永動機。太極拳運動是被動運動,但不是永動運動,否則,又會進入另一極端的悖理。因為,人體是一個生物體,是有生活習慣、思維習慣的生物體,是有生命極限的生物體。在生物體中,身體的中正是相對的,盤架的圓弧也是相對的,所以,總是會有極少部分肌肉筋腱參與支撐作用做無用功。松無止境,藝無止境,修鍊者的功夫高低決定了無用功的能耗大小。「被動運動」用於解釋太極拳先松後緊、緊從松中來、用意不用力、太極不用手、內勁、整勁、八勁等拳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意義重大。至於具體的鍛煉或修鍊技巧,各師各法,各人各緣,萬法歸宗,不離《太極拳論》便是正道。

最後,再次強調,太極拳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用意不用力的被動運動,是隨曲就伸、後發先至的被動運動,是無爭無欲、無為無不為的被動運動。凡是肌肉收縮釋放的動能就是單純的力,是主動運動。凡是肌肉放鬆釋放的勢能就是勁,是被動運動。這也是區別勁和力的根本標準,辨別真假太極拳運動的根本標準。

近年來,我曾以《太極拳「力」的七大誤解》《勁和力的判斷標準》《太極拳的勁和力的區別》《小米談松-形象比喻》《太極拳是超科學》等系列文章多次論說肌肉放鬆產生的「力」是被動運動。今天,再次提出,意為拋磚引玉,引以大家思慮。以上僅為小米個人的觀點,歡迎討論和斧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感想-正宗規範的教學
常子軒談「陳式太極拳用武」筆錄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