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防血栓靠輸液「沖血管」?不,這5招教你正確防血栓!

防血栓靠輸液「沖血管」?不,這5招教你正確防血栓!

初春里的天氣飄忽不定,時而冷時而熱,極易發生腦出血、腦梗塞等疾病,於是坊間就開始流傳輸液「沖血管」防血栓

的預防大招,很多大爺大媽聽此也趕快實施了起來,然而,這樣的預防招數,真的管用嗎?

輸液真的能「沖血管」防血栓嗎?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血栓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內壁的剝落處或修補處表面形成的凸起小塊。很多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如:腦梗、心梗、肺栓塞等,都與血栓有關。

在心臟血管中形成血栓,可能引發心肌梗死;

在腦血管中形成血栓,可能引發腦梗塞(中風的一種);

下肢靜脈血栓脫落來到肺動脈,可能引發大面積的肺栓塞,重則猝死。

(嚇死寶寶了) 雖然血栓的危害很大,但是

輸液「沖血管」真的不能防血栓!

人們常用的「沖血管」的藥物可能是以下兩類:一是活血化瘀改善心腦循環的,二是腦保護、改善腦細胞代謝的。

靜脈輸液此類藥物確實能夠調節血液粘稠度,擴張血管和改善腦部的供血,但這些藥物很快就會被機體代謝掉,不能保證血管中不會形成血栓,且盲目輸液還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

盲目輸液會造成:

有心臟病的老人輸液後可能會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心衰;

長期輸液還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靜脈注射中的一些藥物還可能對血管壁造成一定的刺激甚至損傷;

如果操作不當、消毒不合格等,可能會因液體污染而出現輸液反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據研究表明:99%的血栓形成沒有任何癥狀及感覺,但因血栓是全身性疾病,還是會或多或少給我們一些提示,因此,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就要引起重視了

出現以下癥狀就要小心了!

01睡覺流口水

對於老年人來說,睡覺經常流口水可能是因為腦血栓造成咽腔局部肌肉功能不協調導致的,要留意可能有心腦血栓的風險。

02眩暈

眩暈是腦血栓前兆的常見癥狀之一,多發生在清晨起床時,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

如果2天內頻繁出現眩暈,或是在勞作後、洗澡後也會出現眩暈,就要警惕腦血栓的風險。

03肢體麻木

腿部麻木,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會覺得是被壓迫到了,但如果經常出現這種癥狀,可能是因為其他部位的血栓進入了動脈,導致腿動脈栓塞引起的,此時腿部就會缺血、皮膚蒼白且溫度下降。

04肢體腫脹

手臂或腿部出現浮腫,是深靜脈血栓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特別是在長途旅行、久坐不變換姿勢後,浮腫更容易出現。

如果肢體出現腫脹且身體一側伴有疼痛,就要警惕深靜脈血栓。

05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如果突然出現這種癥狀可能是因為肺栓塞引起,而且還可能會伴隨以下癥狀:感覺胸腔中有震顫、胸悶胸痛、不能做深呼吸;或伴有頭暈、昏厥;出現咳嗽不止,咳出黏液或血液;嚴重時還可能會猝死。

06皮膚上有紅色條紋

當深靜脈血栓形成時,皮膚上可能會出現類似瘀傷的條紋,觸摸時可感覺到發熱。

「 除了及時發現血栓外,日常預防也很重要,生活中要積極預防血栓的形成,不要等到疾病出現才追悔莫及」

如何正確預防血栓的發生?

1、定期檢查

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者、有黃色瘤患者、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有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三高」等人群,或者已經發生過腦血栓、心梗的患者,都應該積極定期檢查,重視血液流變學、血脂的檢測,還需定期做動脈硬化檢測或頸部血管彩超檢查。

2、增加運動

WHO提醒:連續4小時不運動就可能增加患靜脈血栓的風險,所以想要遠離血栓,動起來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慢跑、游泳、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都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防止形成血栓。

3、健康生活

飲食結構要合理,減少飲食中的油脂、糖分、鹽分、膽固醇等的攝入量,不抽煙,少喝酒等。

4、多喝水

多喝水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血栓的出現,特別是中老年人,要保證每天足夠的飲水量,以尿液呈淡黃色為佳。

5、科學合理的抗凝治療

不可胡亂吃溶栓抗凝葯。

預防性的抗凝治療並非不可,但是即便是專業的醫生,具備有相關的知識,也要結合相關檢查數據,在多年的經驗指導下,才能夠擬定出適合的治療方案。若有不慎,還可能出現副作用。

對於血栓的預防,我們要持科學的態度對待,切忌盲目相信一些偏方及謠傳,覺得小薇的內容有幫助,就點個贊吧~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之路 的精彩文章:

這5種日常食物,吃不對會中毒!千萬要留心!
這些外國禁用的兒童常備葯,國內99%家裡都還在用!

TAG:健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