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才子琅琊榜

大明才子琅琊榜

(全文3200字,閱讀需要約十分鐘)

在中國的明朝,做個文人想要出人頭地,非常難。至於難到什麼程度,舉個簡單例子,著名的中國四大名著中,在大明一朝就貢獻了三部。想要在這樣一個人才輩出的激烈競爭環境里,擠進大明文人的琅琊榜前三甲,那是無數的文人墨客的夢想。

大才子唐伯虎終其一生,也沒能擠進後人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榜單,在這個榜單的第一名,楊慎;第二名,解縉;第三名,徐渭。這三人全得憑自己的實力上位的,絕對沒有任何黑幕及潛規則。 江南四大才子,如唐伯虎、文徵明等,根本就沾不上邊。

先來說說排名第一的楊慎,其父楊廷和,時任明朝首輔,真正的官二代。楊慎二十一歲時,其父楊廷和在位時,殿試第一名,高中狀元。

楊慎

為什麼強調楊慎中狀元時,父親還是當朝首輔呢?因為明朝那會兒和現在不一樣,如果父親在當官時候,兒子參加科舉如果高中的話,會是件很鬧心很鬧心的事情,要趕緊回家把自己的臉洗乾淨,等著迎接瘋狂辱罵的口水,如海嘯一樣濤濤撲面而來,更有甚者,以至於被言官彈劾的丟了烏紗帽。個中的道理很簡單,裙帶關係唄,不管你有沒有,反正這個社會覺得有。

其中就有一個官員,在兒子鄉試得了第一後,老子不但不高興,反而把兒子趕出了家門,等了足足12年後,老子的官癮過足了,辭官回到鄉下後,才同意讓兒子繼續去參加科舉考試。

但是,等到楊慎中了狀元後,當時朝廷上下的百官一致的看法是——楊慎不是狀元的話,那誰是狀元?大家都說牛,那才是真的牛!

楊慎的狀元是中了,可仕途就不順,楊慎和他的老子楊廷和一起,在嘉靖三年(1524年),一致反對嘉靖搞出來的「大禮議」,因為反對的太凶,楊慎不僅受了廷杖,還被謫戍於雲南永昌衛。此後雖往返於四川、雲南等地,仍終老於永昌衛。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楊慎卒於戍所,年七十二。

楊慎被貶官以後,雖說少了個官僚,但多個文豪,這位大哥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在思想、文學、詩哥等方面都有建樹,僅存詩就兩千多首,其他各種著述過百種。這樣的高人,真正稱得上才子。

現在大家熟悉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這位仁兄的大作,是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來毛宗崗父子,在評刻《三國演義》時,覺得這詞寫得實在是過於精妙,於是將其放在卷首。現在只要是三國演義,大家就還在聽楊慎的當年寫的詞。

在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工著錄了楊慎29種著述, 雖承認楊慎是「博洽冠一時」,但紀曉嵐等人在總體言之,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對楊慎的其人其學每多貶抑,由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官修之書,故自面世流傳後,楊慎即長期被冷落,一直不被重視。流風餘波所及,以至近百餘年來的中國儒學世、中國思想史著作中,竟然多無楊慎的一席之地。

解縉

接著再來說說排名第二的解縉,介紹解縉似乎容易一些,解才子有個身份——《永樂大典》主編。在《永樂大典》 收集重要古籍達8 000餘種,上自先秦,下達明初,經、史、子、集、工技、醫學、農藝、術算、天文等類,無不皆備,搜集極為宏富,共分為22 877卷,裝成11095冊, 解縉領導組織3千多文人,用3年時間,完成了3億7千多萬字。

《永樂大典》作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書,充分顯示了古代漢族文化的光輝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而這部大典,就是解縉主導的作品!

解縉在1369年出生在吉水鑒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傳說他小時候聰穎絕倫,有「神童」之稱。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第一次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廷試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同年,就官至翰林學士。

朱元璋一開始非常器重解縉,命其常在身邊。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朱元璋就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必須修身養性,閉門思德。

在1391年,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看樣子,解縉是個大器晚成的人,這樣吧,你先帶兒子回家去,先回爐再教育上十年吧。

然後解縉只好乖乖回家了。

解縉的主要成就,果然就在十年之後。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縉升任翰林侍讀。隨後成祖建立文淵閣,解縉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明朝內閣制度由此開始。不久,解縉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書成,朱棣賞賜銀幣。其後又主編《永樂大典》。解縉的成就,在此達到了最高峰。

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入京彙報工作,正巧此時朱棣北征未歸,解縉只好去拜訪了太子朱高熾而返。有人就借題發揮,給皇帝打了個小報告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以「無人臣禮」罪,將解縉下詔獄。

回來,朱棣竟然就把這個解縉給忘了。

時光又過了五年,到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的時候,當時的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把在囚人員的名單,送給皇上審查時,朱棣一見到解縉的姓名,就問紀綱:「這個解縉還活著啊?」於是紀綱回去後,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把解縉給弄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徐渭

排名第三的徐渭徐長文,和前面兩位大才子不一樣,他只考上過秀才,然後就在接下來的考試中連續一塌糊塗,前後先考了七次,接著就落榜七次。把徐渭給弄得狼狽不堪。

多年以後,徐渭同志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科舉,這次全世界都認為,徐秀才終於可以萬無一失的中舉了。可徐渭同志仍然被光榮的落榜了,關於徐渭最後一次考試的過程,我們當個懸念,放到後面在再講。

徐渭能躋身三大才子之列,是其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徐渭曾自評自己「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他的詩,袁中郎尊之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於徐渭自排第四的繪畫,後世鄭板橋對徐渭非常敬服,自稱「青藤門下走狗」(徐渭別號青藤老人),倨傲的鄭板橋,居然在徐渭面前比喻自己是走條狗,很有深度喔。至於近代和現代的高評價就更多了,隨便就有石濤寫的:青藤筆墨人間寶,數十年來無此道。另外吳昌碩也吹捧徐渭: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

這些都還只是徐長文的書畫成就,可徐渭還有一個更了不起的成就,就是作為胡宗憲的高級幕僚,協助平定倭寇。

徐渭被胡宗憲招到麾下後,他負責起草的各類文書,都讓胡宗憲相當滿意。嘉靖帝一心向道,胡宗憲為了討嘉靖的歡欣,曾二次進獻白鹿,作為祥瑞。徐渭就代寫進獻二表,史載:「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御筆點出,別令小臣錄為一冊。」可見嘉靖也驚異於徐渭的文才。至於當時的公文大師大奸臣嚴嵩,也有幾次特別發文給胡宗憲,表彰胡宗憲在公文寫在事業上,取得的突飛猛進。

徐渭當然不僅是寫公文了得,在胡宗憲平定倭寇的過程中,徐渭就提出了不是在沿海剿滅倭寇,而是要從整體考慮,將倭寇的兩個主要頭領王直和徐海進行分化,然後進行逐個清除的戰略大局。

這個策略的成功實施,讓十萬左右的明朝陸軍,面對數量上相差無幾的倭寇時,居然採取陸地防守的戰法,僅用兩萬左右的機動兵力,在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等將領帶領下,就可以料敵先機,處處主動,還最終取得抗倭戰爭的勝利。徐渭在其中的功勞,胡宗憲心裡清楚得很。

所以胡宗憲不但為徐渭續娶妻子,還知道他最大的遺憾是考了七次科舉,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功名,為此有一回,胡宗憲專門跑去召集當年鄉試的一眾考官,挨個打招呼。權傾東南的總督大人親自出面,這幾乎就是要明著保送徐文長科甲登榜了。然而,什麼叫造化弄人?有一位考官因故沒見到胡宗憲,徐文長的卷子恰恰落在他手裡,結果他還是落第了。大概這就是天數。

晚年的徐渭生活是非常潦倒,但潦倒的徐渭,最後投靠了李成梁,去給李將軍的兒子教習兵法。徐渭非要投靠陌生的李成梁,而不投靠熟悉的戚繼光呢?難道他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在以後的歲月中確實也驗證了這一點。後來明朝的戰事,主要就集中在遼東,日本入侵朝鮮明朝救援。以及後來的北方戰事與後金的戰爭,都是發生在遼東,徐渭的學生李如松在當時,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現在人編寫李如松傳記時,都不會忘記寫一句:徐渭曾經教習其兵法,。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窮困潦倒中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葬於紹興城南木柵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期的懷柔政策
中國古代最慘的王朝顛覆,明末皇族不分順逆,盡遭農民軍誅戮!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