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憂鬱而前行的詩人

憂鬱而前行的詩人

2018年3月初,中小學校開學一周多了,一切都轉入正軌。在這料峭的春寒里,烏喇特三旗的一些中小學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她高挑、明麗、堅毅;她與校領導、老師學生的交流帶著清晰的目的:校園母語環境有怎樣特點,教師語言的純潔度如何,學生的表達及語言傾向是以母語還是以非母語為主,語言表達的非母語化的因素是什麼,校園文化的母語色彩表現在哪些方面等。她提出的核心問題,與生活現實高度契合,是許多有識之士捫心自問又不由自主發出吶喊的問題。

語言是文化之根,是一個民族之所以稱為民族的標誌。

她的切膚之痛不僅僅在於自己是教師,也不完全因為自己是研究者,更不因懂得蒙古語、漢語、英語、日語,熟練運用蒙、漢、日文的口語書面語而有怎樣的驕傲,她最心痛的是孩子、孩子們的母語能力越來越低下,從幼兒到小學中學,孩子們張口一說話,大多不是流利、準確、優美、生動的母語,也不是有磕有絆羞澀靦腆的窘境,而是一句話中佔5/3甚至更多的非母語成分。為此她痛心疾首!

猶太民族失掉母語兩千年,竟然能夠復活自己偉大的母語!我們的母語那麼優美,孩子們通過多年的學習,母語表達,問題依然多多,什麼原因呢?通過家庭、學校、教師、學生有意識、有計劃地認識學習母語的意義,凈化母語環境,強化母語學習訓練,單純於家庭、學校、個人、教師、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否提高母語能力,純潔母語質量?

她因此踏上旅途,足跡遍布內蒙古從東到西的蒙古族聚居區,廣泛調查的基礎上,申請「蒙古語提純實驗」課題,發動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十多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制定實驗方案,開展具有開拓意義的語言訓練實驗——這將成為目的明確、意義深遠、現實感極強的一次課題實驗研究,顯然,是空前的又會是高潮迭起的!

她高挑、明麗、堅毅,就是她的形象。但堅毅是形象折射的,看似堅毅,其實她人的內里很憂鬱,自己說特別小資。

看她在烏喇特奔忙的旅途中草就的詩:

《多舛》

一場瑞雪的喜悅

此後,料峭、溫潤巡迴,

真是多舛的季節

嚮往

生命一次次震撼

凹凸的高原撫平寂寞

微弱的歌聲里

烙下心痛的懷戀

微微俯身,握著信仰的手

觸摸乾枯的草尖

淚,

滴落在另一根草尖上

看見它緩緩流下

那是脆弱的頑強!

默默無光的路上

尋找憂傷的景色,與

尋聽極度憂傷的歌謠

配備憂傷的自語

稱為哭泣的緣由

一個又一個驛站里

勞累的腳步停頓片刻

春風依然寒意凌冽

每一次的相遇與感動

與暢談,一夕深情

等待

空氣里桃花的氣息!

烏拉特前旗

2018年3月3日晚

言為心聲,詩可明志。標題《多舛》,以由冬而春,氣候多變的季節為明指,更多襯託了一己努力的艱苦辛酸:

默默無光的路上

尋找憂傷的景色,與

尋聽極度憂傷的歌謠,

配備憂傷的自己,

稱為哭泣的緣由。

為一份信仰承擔一份責任,義無返顧孤獨前行,這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五句詩行,濃縮為六個字是恰如其分的:默默憂傷哭泣…生活、環境、現實、自己,都可以眼見、耳聽、手觸,惟有孤獨由內心感受。

作者懷著神聖的使命感奔波努力,心境應是陰霾一掃拂塵全無。但其中辛酸難以言盡的。在她調查經歷中,見過白眼,遭過冷嘲,被拒握手,直言多事,她因此背人掩面而泣,也曾展轉無眠。

奇怪的是,學過心理學,應內蒙古廣播電台之約,做多集專題講座的她,屢受挫折卻又堅不回頭。她說「不理解的的確有,理解畢竟多!」

也因此她內心熱蘊著濃艷的桃花開——

一個又一個驛站里

勞累的腳步停頓片刻

春風依然寒意凌冽

每一次的相遇與感動

與暢談,一夕深情

等待

空氣里桃花的氣息!

不是心理有多麼強大,是理解的力量強大,是參與的力量強大。大家只要行動起來,力量才真正強大——桃花的氣息么?心中盛開了朵朵桃花!

這樣的奔波於旅途,2018年查干薩日來臨前的臘月,她就東行興安盟、通遼等地前後一周,調查到蒙古艾里。像是自嘲,又像是調侃,她寫到:

旅途

——題記:羈旅長堪醉,客夜無故人

突然發現

已經迷上旅途。迷上

毫無懸念地瞟到陌生的景色

然而沒有任何知覺……

似乎在尋找著什麼

但,又不清楚是什麼。

有時,不知其可

濕潤的眼睛模糊了視線

還有那些淡泊的記憶。

沿路的人、沿路的草

沒有給我合適的答案

已無力憂傷……

我的憂傷你的憂傷

早已經不屬於誰

有時,望見雪兒飄飄渺渺

也想像雪舞心舞的浪漫

然而,依然故我潸然淚下……

我笨拙的歌聲里

留下許多你的世界

昔日的溫存片刻之後

與冬雪中融化。

仰望漆黑的夜空

唯獨與星辰對視時

一切可以短暫的靜默。

累了,在驛站稍作停歇……

那夜遇見罕見的血月

低弱的心聲真的漸漸遠去

看似完整的自己,

充滿支離破碎的片段……

不曾渴望,但清楚想要丟掉什麼

一步步走向並不嚮往的美好

一路血色淚痕……

草稿便簽扔進紙簍。繼續

把身體放在旅途上......

2018.02.05

閱讀167

精選留言

寫留言

·3

溪水湖

寫的好美,好親切!

2月6日

2

編者回復

心有夢想,哪管路途遙遠;勇於前行,自賞滿眼風光——獻給不言放棄的朋友!

2月6日

·1

草原先生(朋友)

「詩」是一種宣洩情感的方式,是一種簡捷表達思想的文體。敘述高度概括,有一定的跳躍性和較大的時間跨度。沒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或文學功底的讀者不容易讀懂。我認為,作者渲染了一種似有似無的情感。作者似乎處於一種半人半仙的狀態,表達了一種似乎感覺到,但又說不出所以然的情緒。這種寫法似乎是「煙花三月下揚州」一般的感覺,雖然用的詞語寥寥無幾,但其延伸的意味悠長,讓人惆悵、傷感、感悟……

2月17日

·1

斯琴高娃(媛媛)(朋友)

悠悠人生路,裊裊寒梅情!----旅途的魅力感謝李老師!

2月6日

·1

烏拉

為一份執著,做天涯孤旅,縱長路崎嶇,竟跋涉無悔

2月6日

她用漢語寫了上百首詩歌,她是有詩人氣質,憂鬱帶有天然的性別色彩,她難過傷心、流淚哭泣,筆下毫不遮掩,但決不灰心退縮,甚至內心極為崇尚蒙古式英雄形象,成吉思汗及他所代表的英雄時代,是她魂牽夢縈的。在額濟納荒原,面對胡楊林,抑制不住戰慄的心情,奮筆疾書巾幗豪情:

情為何物?!

2018-01-01斯琴高娃嫩科爾沁歷史文化

文化入詩:額濟納荒野-心靈深處的無聲吶喊-年輕詩人

——斯琴高娃

幽幽秋夜,天邊掛著一輪半月

遠處

飄揚著額濟納草原歌手烏蘭娜之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回望漆黑中的荒野

蒼天聖地阿拉善

無聲無息無語無意

靜、靜......漆黑、威武

猶如聖母阿闌豁阿默默地等待

遠征的五子凱旋歸來

輕輕的閉上眼睛

似乎

回蕩在耳旁的呼麥聲中

成吉思汗的萬馬在奔騰

他的勇士們在勝利地吶喊

他們的愛與恨,他們的情與仇

本可以流芳百世

情為何物?!

乾渴的胡楊滄桑為凄美

南飛的孤雁何時為歸期

秋季的永恆中逝去的草原

流年裡遺落的黑城影蹤

蒼狼與白鹿的愛情該何去何從?

胡楊日出希望之攀

尋覓生命的真諦

情為何物?!

本想留下「心」背上簡便的行囊

離開喧囂的城市走入千年胡楊

不料「行囊」依然沉甸甸如此

少有人越過的沙漠中漫步得以洗禮

處於第三千年的怪樹林

應呼之「不朽之林」

秋風習習凄美與悲涼綿綿的秋雨

落花殘葉凋零枯黃憂嘆與惆悵

必是鐵木真執著的痴情與信仰

滴落於雙眸上的秋雨

是蒼狼白鹿的心淚嗎

親過於臉頰上的秋風

是聖母阿闌豁阿的心熄嗎

情為何物?!

舉起乳香飄飄的奶茶

迎接平安的朝霞

《塔林蒙古艾里》

歌聲在漆黑中飄蕩.......

伴著秋雨菲菲的眼角早已濕潤

此時的你

是否望見此輪半月

多情的秋

情為何物?!

寫於胡楊之鄉額濟納

2014年10月4日深夜

一個教師,即使大學教師罷,是怎麼抽出時間,怎樣安排,哪裡支持頻頻走出去搞這樣的調查?學校給予經費支持?

她的同事一半是問一半是答地跟她說:你這些年搞調查,一幢樓是肯定能買下來了呢!

她自己肯定,出去搞調查這些年,累計千里萬里,但沒報銷過一分錢——漫說一般人,二般人也是無法理解的。

是怎樣的信念信仰,怎樣的神聖崇高,怎樣的責任擔當,才能做到如此義無返顧?!

她祖籍哲里木盟博王旗,父親因工作而全家遷至錫林郭勒盟西烏旗;她的文字記述是「1973年9月,在哲里木盟科左後旗,包格日勒圖、王都達古拉七子中作為第六出生。從小喜歡勞動喜歡學習,並習慣思考,偏內向性格。為此練就了忍耐力和堅強的意志。後移居錫林郭勒盟讀書生活,本科畢業後就業、留學,並回國再就業。熱愛教師職業、喜歡和學生在一起」。

她的公職身份是教師,因熱愛文字表達,就經常寫蒙古文、漢文詩歌,還經常寫俳句,可見其日語能力非同一般;而最無餒意,發動志同道合者改變母語現狀的努力,就是幾年不間斷調查調研基礎上,在內蒙古全區十餘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實施「蒙古語提純實驗」的課題,2018年3月全面開始啟動了。實驗得到內蒙古師大、內蒙古社科院等大學、科研院所的支持。祝願這一意義深遠的實驗課題取得預定成果。

她還是詩人,在不斷錘鍊著她的詩句;她又是旅人,為達目的不停跋涉著;她是研究者,為母語的教和學,絞盡腦汁慷慨解囊——許多人的一切向錢看,她始終痴痴地一切向前看:

她叫斯琴高娃,執教內蒙古師大青年政治學院的一名教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嫩科爾沁歷史文化 的精彩文章:

再說元朝名將伯顏
伯顏的文藝范兒

TAG:嫩科爾沁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