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

帕斯卡在《思想錄》中告訴我們——「人因思想而偉大」:作為教師,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更應該成為「一根能思想的蘆葦」。對於教師來說,思想貧困是最大的貧困,它比經濟貧困、知識貧困都更為可怕。

我堅信: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無法完成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長,更不可能培養出文化的巨人。只有教師有思想,才會教出有思想的學生;只有教師有思想,才能真正使學生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尊嚴與意義。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有「人樣」和「個性」。

說白一些,就是教師要活得像個人,要有人格尊嚴和獨立思考的意識,要有人的教養並敬重自己的職業。只有教師活得像個人,站直了,他才不會去培養奴才,學生才會有「人樣」。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今天的教育培養著明天的公民。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引領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學會把現實正確的講出來,用聲音把現實說出,像麻雀說出黎明那樣」(奧·埃利蒂斯),那麼,這樣的「好教師」需要打上一個問號。有思想的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嗓子說話,用自己的文字書寫」的能力,敢於衝破迷信權威的思想牢籠,敢於衝破盲從書本的思想牢籠,敢於衝破膜拜聖賢的思想牢籠,敢於衝破固執己見的思想牢籠!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有「信念」和「常識」。

在信息泛濫的多元時代,不僅需要一種信念的堅守,還需要用常識、思考和記錄對抗斷裂、遮蔽與遺忘。只有內心澄明,才能感受到教育教學的真諦,才能聆聽到花開的聲音。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經常思考: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我對這個生活的世界有沒有自己獨立的認識?我有信念嗎?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都說教師是啟蒙者,什麼叫啟蒙?我追求什麼樣的啟蒙?我有藝術判斷力和審美力嗎?

我們只有想透這些「大」問題,才能做好「小」事情——大問題不去想,想不透,育人目標就會出現偏差,我們就有可能勤勤懇懇地干著蠢事還沾沾自喜。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有「主見」和「行動」。

教師如果不能成為思想者,只能靠別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動,他的教育教學行為就不可能具有創造性,我始終認為「有清醒的思想者和實踐者,才會有理智的教育,才會有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既要「坐而論道」,也要「面壁參禪」,更要「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只有這樣,才能立教於天下。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有「想法」,成為有信念的思者;繼而把「想法」變成「做法」,成為知行合一的行者;最後把自己的「做法」變成「說法」,成為作者。

真正卓越有思想的老師,都是把教育當成「命業」,都是有光的行者和思者。他們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始終不放棄自己的教育信仰和夢想;他們守住一間教室,喚醒、點化和潤澤著生命;他們不浮躁,不抱怨,不跟風,不作秀,讓每一個生命在教室里都開出一朵花來!

(常作印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丰台區第二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8年03月14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