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R區塊鏈遊戲ICO了一個多億!VR和區塊鏈如何結合?

VR區塊鏈遊戲ICO了一個多億!VR和區塊鏈如何結合?

文/VR陀螺 雲吞

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最近,這樣一條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

「區塊鏈遊戲《Etheremon》在推特上宣布,正式加入Decentraland的VR虛擬世界中,立志打造區塊鏈版《Pokemon Go》。」

做區塊鏈有多瘋狂,從這個標題上就可見一斑。當然,這款名為《Etheremon》的區塊鏈遊戲距離《Pokemon Go》似乎還有點遙遠。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像此前大熱的《CryptoKittie》中一樣購買虛擬的「寵物小精靈」,然後像《Pokemon Go》一樣讓它們去戰鬥。聽起來有點酷炫?實際上,受限於技術,兩個小精靈之間的對戰目前只能用文字顯示……

這就很尷尬了啊!

雖然《Etheremon》並沒有太多亮點,但Decentraland的發展卻超乎我的想像。這個號稱區塊鏈版的《我的世界》的虛擬平台,通過在VR世界中發行虛擬貨幣、出售虛擬的土地,立志於搭建起一個獨立運行的完整社會。

儘管目標龐大,但Decentraland的進展似乎還不錯。去年8月,平台進行了ICO,最終成功融得2550萬美元的以太幣。目前,其代幣MANA的市值已經超過了5億元人民幣。

這讓認真做VR遊戲的人情何以堪。

當眾多VR遊戲開發者還在為賣出一萬份遊戲、賺到100萬而感到激動時,這個VR社區僅僅憑藉一份白皮書就「空手套白狼」了一筆巨款。Decentraland是否真的有如此大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區塊鏈究竟能為VR帶來什麼?

售賣VR中的虛擬土地,居然還很火爆

相比今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各色區塊鏈項目,Decentraland其實已經算得上是「前輩」。這一項目最早由兩名開發者Ari Meilich和Esteban Ordano在2015年推出,一開始只是利用簡單的網格建模,使用類似比特幣形式的POW演算法分配像素給用戶,也就是產品路線圖中的「石器時代」。

目前,平台已經進入到了從「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的過渡期,完成了ICO,每周也在進行著土地的拍賣。但是距離「電子時代」——完全成熟的3D世界、擁有全面的VR支持和自定義物理效果,還有一段距離。

從Decentraland公布的白皮書來看,最終形態的Decentraland世界將會是完全獨立運作的,擁有自己的經濟體系和社會。

在這個世界中,流通的貨幣是被稱為MANA的代幣(一種可替換的 ERC20 代幣)。每購得一塊領地(10m*10m大小)需要耗費1000 MANA代幣,同時領地之間是緊密相連的,這是使得它區別於網域的一個特點。在領地上,所有者可以向上無限建造應用,或者打造自己的商品,並且可以購買、出售這些商品。

Decentraland 中的」領地「是存儲在以太坊智能合同中的不可替代的、可轉移的稀有數字資產。 每個領地都有獨一無二的(x, y)坐標、一名領地所有人和內容描述文件的引用。並且通過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來確認和維護虛擬世界中的地塊所有權賬本。

從很多角度來看,Decentraland似乎就是另外一個《我的世界》或者《第二人生》。但相比之下,Decentraland所希望構建的虛擬世界似乎要更為豐富、和我們的現實世界更加相似。同時,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質,又使得Decentraland看上去是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不同於其他虛擬世界和社交網路,Decentraland 不會受到中心化組織的控制。任何一個單獨的代理人都沒有權力去改變它的軟體規則、土地內容和貨幣,也不能阻止其他人進入這個虛擬世界。

它會如何改變VR?VR將如何改變它?

許多人將Decentraland稱作VR+房地產的區塊鏈項目。但是圍繞土地銷售、商品銷售所開展的更進一步的經濟活動,很可能會隨著虛擬世界最終成型、用戶數量增加而更加豐富。

從商業模式上看,由於新地塊的出售必須和舊地塊相連的規則,以及相鄰地塊之間更容易產生具有相關性的商業內容的邏輯,實際上有利於形成虛擬城市中的「商圈」。雖然土地很多,但優質商圈周邊的土地是有限的,所以開發者就可能通過購買高流量的區域來獲得用戶。因此,一個買賣和租賃土地的二級市場將會發展起來。

按照白皮書的說法,Decentraland 的用戶會聚集在具有共享利益的鄰域周圍。將自己的領地選在高流量中心的周圍可以驅動用戶使用領地所有人發布的內容。品牌可以在高流量地塊上或附近藉助廣告牌來推廣產品、服務和活動。

越是好內容相集聚的商圈,就越能吸引高流量,對優質領地的需求就會暴漲。這個地方的「領地」實際上可能產生類似商業地產的投資價值,進一步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我們此時不禁要問,VR究竟在Decentraland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根據描述,用戶將來可以從所有的VR頭顯和VR平台登入Decentraland中,以一種更為沉浸式的方法來感受這個從虛無之中建立的全新世界。

這種構思的確有他的誘人之處。目前,絕大部分區塊鏈項目只是因為其潛在的高回報而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前赴後繼的入局者(韭菜?),但區塊鏈本身的意義和潛能似乎鮮少有人考慮。從這一點來看,VR可以更好的幫助展現出諸如Decentraland這類項目的意義。在很多VR社交平台上,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到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人與人互動的魅力,包括可以讓遠距離的人們打破空間的限制,充分沉浸於另外一個時空,並且在這個新的宇宙中做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完成的事。

相比於僅僅盯著電腦桌面上模型或者一個方格,VR化的Decentraland在形式上的確要更具吸引力,這對於產品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助推器。從更具體的例子來看,比如像《Etheremon》這樣的遊戲接入Decentraland後,無疑也可以通過VR增加遊戲本身的可玩性。同時,隨著VR硬體的價格的不斷下降、大眾採用率上升,Decentraland提前針對VR的布局也會讓它在未來具備先行優勢。

另一方面,Decentraland這樣的平台對於VR也有著推動作用。眾所周知,目前VR內容處於極度缺乏的階段,這也是讓主流市場對VR提不起興趣很大的一個原因。而建造一個VR中的世界,再加上這個世界能夠實現內容作為商品的流通,將可以鼓勵更多VR內容的產出和流動。

用VR+區塊鏈打造去中心化的虛擬世界

區塊鏈的潮流洶湧席捲而來,VR與AR都未能倖免。

目前,已經有不少相關的產品。在AR方面,出現了「AR區塊鏈養花」——《The Rose》、AR區塊鏈遊戲等;在VR方面,不僅有Decentraland,還有可以在VR中實時查看比特幣匯率的《Bitcoin VR》。VR社交平台,如HighFidelity,也增加了基於區塊鏈的經濟和所有權系統。

但是關於VR/AR到底如何和區塊鏈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出二者的特點,還處於探索的早期。目前看來,VR與區塊鏈的結合大體上只有兩種形式:使用現有的區塊鏈拓展內容,或是自創點對點的電子加密貨幣。

其中,如何利用好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對VR來說是關鍵的一點。一些VR企業,比如OTOY,在這方面的想法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公司宣布了一款基於區塊鏈的貨幣Render Token,可支持分散式GPU渲染網路。該公司希望能夠利用消費者PC上的空閑GPU進行渲染工作,從而為其電腦主人賺取收益。

之所以有這樣的點子,是因為OTOY是一家渲染工具的生廠商,也是把光場作為下一代AR和VR捕捉和顯示格式的倡導者。但光場視頻巨大的文件體積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同時渲染光場視頻所需要的算力也是可怕的。對於VR/AR這樣對網路速度、電腦性能要求都較高的技術來說,區塊鏈的出現,為解決這些痛點提供了一個方向。

除此之外,智能合約和代幣發行也能夠給VR內容生產者帶來更多收入。Blockphase是美國的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內容分發平台,上面已經有超過50個VR內容生產商。用戶通過支付代幣,就可以購買這些VR內容。與此類似的還有CEEK VR、Vibehub 等,都是通過代幣來購買服務。而和普通內容分發不同的是,智能合約讓這些VR內容不用擔心盜版的問題。

相比以上的種種好處,或許區塊鏈能夠給整個虛擬世界帶來最終的「自由」才是最為誘人的。在小說《玩家一號》中,VR世界「綠洲」正是因為過於中心化而陷入被反派IOI統治的危機之中。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世界中也可循:像Facebook這樣的大型社交網路平台,就時常因為對用戶言論的控制、對新聞的審核而遭到人們的抗議。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數字化平台都可以因為區塊鏈而做到去中心化,當封閉的世界最終被開放的世界所取代,會是怎樣一個景象。

但我們也必須明白,目前無論是VR還是區塊鏈技術都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因此風險指數頗高。比如上星期發生的幣安被黑客攻擊的事件,就給不少沉迷炒幣的人敲響了警鐘。

無論如何,和VR一樣,區塊鏈的到來已經已經不可避免,而且很有可能會促進殺手級的虛擬世界應用誕生。而找到將兩者進行更加深度結合的方法,將會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方向。

(本文僅為介紹用途,並非為任何區塊鏈項目背書)

我們的聯繫方式:

商務合作 | 採訪 | 投稿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陀螺 的精彩文章:

ARVR行業需求對接平台小程序正式上線!
Magic Leap One電池問題引擔憂:充電一整天,續航一小時?

TAG:VR陀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