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傅抱石山水畫技巧 全靠一個「悟」字

傅抱石山水畫技巧 全靠一個「悟」字

摘要:山水畫主要是抒寫山水之神情。這「神情」出之於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受到大自然風景的啟發,用筆墨抒寫發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推薦關鍵字 傅抱石山水畫

山水畫主要是抒寫山水之神情。這「神情」出之於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受到大自然風景的啟發,用筆墨抒寫發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傅抱石

山水寫生中的「悟」是走向「中得心源」的必要過程。但是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悟」往往被人忽略,把客觀景物如實地搬上畫面,或僅僅做簡單的構圖上的剪裁、章法上的安排,這對山水畫家來說是很不夠的,缺乏雋永的意境,缺乏感人的魅力,只能是風景說明圖。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傅抱石作品

畫的意境是畫家精神領域的開拓,是從最深的「心源」與「造化」接觸時,逐漸產生的一種領悟,再以筆墨形式表現出來,微妙地把作者的感受傳達給觀者。

傅抱石作品

藝術家從現實生活出發,經過「妙悟」使現實傳神到新的藝術意境。這種心靈上的傳播,該是畫家最高的追求。這種意境上的開拓,出自畫家的思想感情,應是有所感才能反映出。

傅抱石 毛澤東送瘟神詩意圖(二)1958

這與畫家的藝術素養、思想境界密切相關,單純靠筆墨技法是不夠的。藝術「意」的醞釀是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思相聯繫相溝通。大自然的山川草木,雲煙明晦,可以變現畫家心中的「思」。

傅抱石 紅岩村 1960

董其昌說 :「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唐代王維則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著稱。

我們常常在許多名詩善句中得到山水畫意境的啟發。我畫《西風吹下紅雨來》就是從石濤的詩句中獲得啟發而作。

傅抱石《西風吹下紅雨來》 1957年

再以《黃河清》的創作為例。我到三門峽寫生,首先被水利工程的場景所激動。巨大的攔河壩、泄洪閘、電廠、沸騰的工地、歡樂的人群,可以畫的東西很多,但怎樣畫才更有意境?

「意」應該立在哪裡?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在反覆思考的過程中,一句民謠啟發了我。「黃河清,聖人出」,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是真正的「聖人」。

傅抱石《黃河清》 1960年

黃河的「黃」和「清」是一對矛盾,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目的就是根治黃河,化水患為水利,解決「黃」和「清」的矛盾。我決定從「清「字上立意進行寫生。這個醞釀過程便是「悟」。

傅抱石 西陵峽 1963

當然作為一個畫家,要畫成較滿意的寫生稿並非容易事。去東北寫生,先後在溫泉、天池、小天池、長白山瀑布等許多地方畫了不少畫稿,但長白山的大森林卻無法表現。

傅抱石 呵!長白山 1961

為了畫東北大森林,在密密的樹林中驅車行進數小時,見不到天空,看不到邊緣,公路總是在森林中穿來穿去。

我確實見到了東北特有的大森林,但如何去表現才能區別於其他地方的大森林呢?

傅抱石作品

一天,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入口檢查哨停留,那兒有一座近百公尺高的專供保衛人員用的瞭望塔。「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奮力登上塔頂,探求多日的「林海」一下子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遠處雄偉的長白山聳立在蒼茫無際的林海之上,十分壯觀。

傅抱石 林海雪原 1961

「林海雪原」,我幾乎驚喜得叫出聲來。這不正是我尋找每日的畫稿嗎?我終於「悟」到了更高的意境,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創作構思。

傅抱石 井岡山 1964

「悟」就是把客觀景物的感性認識,更集中地提高到理性認識。這樣在繁雜的景物現場,該畫什麼,該捨棄什麼,該強調什麼,該突出什麼,諸多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大唐盛世的絕代陶藝——唐三彩
鑒賞嘉靖時期古瓷,抓住這個重要特徵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