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琉球群島

探尋琉球群島

「你見過那種貓嗎?見過一次,還是兩次?」我激動地問。

「哦,只見過一次,但那是在晚上,所以我只看到了它的眼睛反射了我們車前燈的光。幾秒鐘後,它又退回了黑暗裡。」Narumi用完美的英語回答道。這位年輕的女士在東京出生長大,大約兩年前來到西表島生活。西表島是隸屬於琉球群島的八重山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位於日本的最南端。Narumi就在這裡投入自然與荒野,幫助遊客登上汽艇與獨木舟,沿著浦內川的外緣河道遊覽,欣賞這裡美不勝收的紅樹林,順便尋找西表山貓。

八重山群島位於日本的最南面,為亞熱帶氣候

事實上,只有個別人曾有機會見過這種神秘的野生動物。生物學家稱,目前只有50到100隻這種瀕臨滅絕的生物,在這座亞熱帶島嶼的南部生活著。有趣的是,在東中國海的另一端,人們發現了與它們基因相近卻仍不相同的表兄弟豹貓。

要看到真的西表山貓很困難,所以我買了一張貼紙 本文圖除署名外均為 Alexandra Medwar 攝

即使西表山貓可以游泳、在河裡捉魚,它們也不可能穿越深海。帶著疑問,我在位於那霸的沖繩縣自然科學與歷史博物館的地理展區參觀時了解到,在距今大約2至24萬年前,海平面比現在要低得多,那時處在海面之上的大陸最邊緣的琉球群島,通過一段大陸橋與亞洲內陸相連。科學家認為,在那段時期,西表山貓的祖先就是通過這段山脈,來到了這個群島。當時,很多動植物都散布在這個區域。之後,海平面開始上升,將群島與大陸分隔開,被分隔開的物種從此開始經歷不同的演化過程。

我們站在浦內川的河邊,準備好了要穿泳衣下水。當時正是3月份。Narumi給了我們一些建議以防我們迷路,之後我們就跳進了獨木舟里,開始向島嶼深處划去。

亞熱帶天堂

紅樹林是一座數條小河道在樹根中穿梭的神奇迷宮,潮位使水面忽高忽低。我們需要協調各自划槳的動作,避免獨木舟呈之字形前進。這裡既是一片濕地又是一片樹林。在這個生物多樣的環境中,你很容易迷路,因為你根本無法判斷自己究竟身在何方。這個生態系統因為紅樹的耐鹽性,起到了濾水器的作用,它也同時保護了周邊沿海區域免受潮汐的侵蝕、暴風雨的肆虐與海嘯的衝擊。

我們花了兩個小時逆流而上,到了第一個瀑布。從這開始,我們就必須停下來,拴好獨木舟,沿小徑步行了。在濃密的叢林植被的樹冠下,幾隻黑鳥唱著歌,從一棵樹飛往另一顆樹,追隨著我們。這個地方充滿野生動物,但同時,這些動物似乎都被偽裝、隱藏了起來,錯綜地融合在森林中了,因此徒步者能看到的動物非常有限。走出這條小徑,就到了那些僅存的西表山貓生活的領地。

山貓不知蹤影,也到了該返回我們位於上原港附近的竹富島上的酒店的時候了。我們在酒店附近的海邊短暫地散了會兒步,發現了一些被海浪沖刷過來的空塑料瓶,它們中的大部分是中國瓶子,但也有更異域的,來自印度尼西亞。那晚我夢到了各種動物,尤其是野貓。

西表島沒有飛機跑道。我們只能從比它小、人口卻超過它很多、隸屬於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坐船過來,石垣島上有一個機場。只有在旅遊旺季,西表島的度假村裡才會擠滿了渴望探索島嶼周邊珊瑚礁的潛水者。而這個時節,大部分來此地的遊客都僅作一日游。當下,這裡除了我們幾乎沒別人,正是深入暢遊亞熱帶荒野的完美時機。不過,幾天後,我們還是沒有見到西表山貓的蹤影。我決定在酒店前台買一件印著西表山貓卡通畫的T恤衫,就動身去石垣了。

美食中的門道

在琉球群島,坐船就像在別的地方坐火車或公交車一樣。人們只有在需要做更長途的旅行時,才會考慮不坐船而選飛機(這裡也有很多長途旅行的機會)。除此之外,當你需要把新汽車、備用配件、建築材料或者廚房器具,拉回你在島上的家的時候,你只能把它們裝上船。小島上除了雜貨店與食品市場,再沒有其他了。

那霸市一條安靜的小街 圖 趙元鼎

觀察海港的生活是我喜歡的活動。看著港口人與物進進出出,你能強烈感受到海洋對社會的重要性。食物、交通、旅遊……島上居民生活的許多方面都依靠著海。我們在石垣的酒店房間就在碼頭的正前方,接近熱鬧的港口真是種享受。那天有一個魚販在漁船里直接釣到了大魚。在他的漁船外,兩個放滿了飲料的冰箱旁邊,有幾張桌椅。有什麼比吃豐盛而新鮮的生魚,搭配當地啤酒,更讓人垂涎的呢?但是要留意,這裡的生魚肉與日本其他地區相比,並不充裕,因為高溫下食物很難保鮮。

環繞著我們的石垣商業區的街道相當繁華,遍布著酒吧與飯館。豬肉、山羊肉和石垣牛肉是此處的特色。因為甘蔗業與菠蘿種植業發達,這裡食物的糖分很高。最常見的一道菜是「沖繩麵條」,或稱蕎麥麵條,麵湯中加了昆布、鰹魚乾片與豬肉。最好的可能要數那霸市首里城旁邊Shuri Soba店手工製作的「沖繩麵條」。這道菜裡面的無骨排骨要經過熏制、炭烤與燜燉的過程。它會在你的口中緩慢融化,散發出各種微妙的味道。

一碗典型的沖繩蕎麥麵

這道地方菜肴有趣的地方在於其對豬肉的使用,當然,這讓我想到了中國美食。有時,在烹飪過程中,豬肉的加入幾乎可以說是很隱蔽的。對此最好的例子就是當地有代表性的金楚糕——一種400年前從中國引進的傳統甜點,它經常被當做紀念品售賣。這個小甜餅的主要成分是麵粉與豬油,裡面也放入了不同的調味成分,比如菠蘿、甘蔗、芙蓉花(這也是泡茶的好原料)、苦瓜與番石榴。

據說菠蘿第一次登陸沖繩是1866年,一艘荷蘭船隻在石垣島的近海失事,船上的菠蘿幼苗就被海水沖刷到了川平灣的岸上。現在,這裡有大量的菠蘿種植園,雖然菠蘿的產量已經下降到不及40年前的十分之一。如西表島的西表山貓一樣,菠蘿也成為石垣島的象徵,甚至在工人施工的道路警示標誌上都出現它的卡通圖。苦瓜也是如此,油炸苦瓜與豆腐、雞蛋攪拌在一起被稱為「champuru」,也是當地特色。

甘蔗是琉球群島上另一種隨處可見但並非土生的植物,它是為增加日本的糖產量從加勒比引進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北美對當地飲食的影響同樣存在,比如墨西哥卷與漢堡包。琉球飲食融合了穿過這個群島的多條商路所帶來的不同的文化影響。「人如其食」的諺語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並非太遠的橋

兩頓飯之間的時光,值得騎車繞著石垣島轉一圈。我們沿著一條海濱公路騎小輪摩托車,沒過幾分鐘,就到了這座城市的郊區。整個環島旅行歷時不到4小時。海邊是連綿不斷的農田、小房子、花園、亞熱帶樹林,當然還有永遠清澈湛藍的珊瑚海。

位於島北部的川平灣雖然遊客眾多,但仍值得一看。島的中部是被濃密叢林覆蓋的山脈(於茂登岳)。其中一座山峰的頂端有一個雞蛋形狀的鳥類觀察站。在這裡,包括石垣島的大部分地區與環繞其四周的大海的景色一覽無餘。

由於珊瑚礁的保護,沖繩的海灘擁有平靜的海水 圖 趙元鼎

一想到這裡與中國南部及日本相隔遙遠,我就感覺我們迷失在了汪洋大海的中心。琉球群島的各個島嶼就像連接中日兩國的一個個小點,這個新月形的小群島在1429年統一,成為一個獨立王國。它位於中國和日本兩國貿易網的中心,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琉球國王曾一度既要向日本幕府將軍進貢,也要給中國皇帝進貢。直到1879年,琉球才被併入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琉球群島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在此建設軍事基地和海港,從而更好地控制太平洋這片區域的海軍航線。1945-1972年,琉球群島一直被美軍佔領,並由一個特殊的行政機構管理。直到2006年,34個美軍基地依然佔據著沖繩全島領土的18%,62%的美國在日軍事人員集中在此。

20世紀初日本軍隊在東中國海布下的海底通訊電纜圖

在離開石垣島之前,我又想起了另一個悲劇。石垣島在1771年4月24日,遭受過一次7.4級地震與海嘯的重創。海浪可能達到了史上最高記錄,超過了49米,一萬二千多人在這次災害中遇難。這個亞熱帶島嶼毫無疑問是一個天堂,但是,有時,它也會變成地獄。一分鐘內一切都被海浪洗劫一空。

重複的歷史

儘管受到美國軍事基地的困擾,沖繩島還是有很多可展示的寶藏。旅行馬上就要結束了。最後幾天,我們都用來漫步於慶良間群島的自然美景中。我在阿嘉島比在西表島上幸運。一天,在徒步尋找一個布滿死珊瑚與貝殼的海灘的時候,我們有機會在日光下短暫地看到了一隻當地的鹿——這種鹿能夠從一個島游到另一個島。一路上,我們經過了許多的haka(傳統墓地)。它隨意坐落在自然中,建築外觀很獨特:墓地的頂端被一塊被鑿成類似海龜殼形狀的石頭覆蓋著。在一些墓地上,還能看到香燭痕迹與禮物,包括好麗友啤酒罐以及當地的「泡盛」(琉球燒酒),這些都是祭祖的供品。我再一次感受到琉球文化與周邊文化的聯繫、琉球人對家庭的尊重以及他們歷史的根源。琉球島人生來並不富裕,很多人都跨越海洋去外鄉學習、做生意,開始新的生活。他們移居的地方不僅包括日本本土、中國大陸或中國台灣,也有人遠行至南美洲的巴西、秘魯、墨西哥與阿根廷,在當地的甘蔗園與咖啡農場里做工。

我無法解釋為何墳墓上要有海龜殼的形象,但是我猜也許是這樣:海龜在穿越許多片海洋後,還總會回到它出生的海岸;而它孕育的後代又會再次遠渡重洋。這就如同琉球人的歷史與命運一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