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北朝:「侯景之亂」時,梁元帝蕭繹怎麼偏安一隅的?

南北朝:「侯景之亂」時,梁元帝蕭繹怎麼偏安一隅的?

侯景之亂開始於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八月,結束於武陵王天正二年(552年)三月,前後歷時三年多。在侯景之亂中,梁武帝的子孫和宗室諸王都在地方上擁有強兵,但很少有人儘力援救朝廷。蕭繹及其所控制的荊州,作為當時最大的一個方鎮勢力,更是「擁眾逡巡,內懷觖望,坐觀國變,以為身幸」

如前所述,蕭繹在侯景之亂前,已官居都督荊、雍、湘、司、郢、寧、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鎮西將軍兼荊州刺史了,這就是說,他在當時不僅擁有相當於今天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五省範圍內所有軍隊的調遣指揮權,而且還有湖北一帶地方事務的處理權。當時的梁朝國土,主要限於長江以南,

而蕭所管轄的地區,就佔了整個國土的大半,可以想見他的權力之大了。另外,自東晉以來各朝的政策,都是「樹根本於揚越,任推轂於荊楚」的,這就是說,今天的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區是當時梁朝的根本,湖北一帶是梁朝的另一重心。如果建康一帶丟失,可以依靠湖北一帶的力量收復失地恢復國家;

但如果湖北一帶發生叛亂,進攻建康,則是無一不獲勝的。由此可見,侯景之亂時蕭繹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及時派兵東下討伐侯景,侯景的叛亂是很難成功的,退一步說至少不會造成那麼大的破壞。但蕭繹並沒有真正派出軍隊,而是另有打算的在侯景圍台城(今南京市內雞鳴山南乾河北)時,蕭繹移檄所督湘、雍、江、郢等州發兵入援,

而自己只象徵性地派司馬吳曄、天門(治今湖南石門縣)太守樊文皎、竟陵(治今湖北潛江附近)太守王僧辯和長子蕭方等等人帶兵東下。後來礙於輿論壓力,自己才勉強帶兵三萬東下,而這時已是在侯景圍台城的四個多月以後了。儘管如此,他仍要虛張聲勢,「託雲俟四方援兵,淹留不進。」可見蕭繹支援京師,並非出於真心。

梁太清三年(549年),梁朝與侯景暫時訂立了盟約,本來無心援台的各路援軍紛紛退走。在這一間隙里,蕭繹利用手中的權力,先後向他四周各鎮發動了進攻,全力發展了自己的勢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觀歷史上的今天:589年2月10日,隋滅陳朝,南北朝時代被終結
南北朝第一妖冶公主,跟弟弟雙宿雙飛並索要男寵,強行向姑父求歡

TAG: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