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百團大戰的五大謎團?

揭秘?百團大戰的五大謎團?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一說1940年12月5日),八路軍在華北進行了一次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給研究者留下了不少難以解開的謎。

謎之一:八路軍為什麼會進行大兵團作戰

百團大戰之前,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一直以小規模的游擊戰著稱。為什麼到1940年八路軍會發動大兵團作戰的百團大戰呢?

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首先,是為了遏制險惡的妥協投降與分裂逆流。

1940年,日本急於將侵華戰爭告一階段,以集結更多的兵力南下,奪取英法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殖民地。為此,日軍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拉攏蔣介石、汪精衛政權。一方面扶植汪精衛偽政權,加緊與蔣介石政權「和談」;另一方面在桂南、粵北、河套、鄂北、鄂西發動新的攻勢,對重慶進行持續半年多的大轟炸,並揚言要攻打重慶、昆明、西安……

?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共極其擔憂蔣、汪「統一投降、統一反共(毛澤東1940年7月6日語)」、「中日聯合『剿共』(毛澤東1940年11月9日語)」,希望通過八路軍的英勇抗戰事迹激勵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減少蔣介石政權投降的可能性。

其次,是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

至1940年夏,日軍在華北地區建立了3000餘個據點、1萬多個碉堡、5000餘公里鐵路、3萬餘公里公路。這種嚴密而便捷的軍事網路,使兵力有限的日軍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把抗日根據地與其他地區、根據地與根據地之間隔離開來。八路軍被日軍封鎖在各個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因此,劉伯承把日軍的上述部署稱之為「以鐵路為柱,以公路為鏈,以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由於日軍的據點相互呼應,要打破這種「囚籠政策」,就不能只在部分地區發起攻擊,而必須在比較廣闊的地區同時發起攻擊。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再次,八路軍的隊伍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1940年6月7日,八路軍總部公開宣布:抗戰以來,八路軍正規部隊已由3年前的4萬多人發展到50萬人,創造了包括將近1億人口的解放區和游擊區。八路軍總部還於1940年7月7日公布:3年來八路軍收復縣城150座,斃、傷、俘敵偽40萬人。抗擊的日軍達40萬,占侵華日軍總人數的58%,並抗擊了全部偽軍。

八路軍的實力還在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中得到了體現。1939年冬季和1940年春,八路軍對頑固派的進攻進行了自衛反擊,閻錫山的晉軍因此而遭受重創,朱懷冰的第九十七軍基本被殲滅,石友三的第六十九軍大部被殲。彭德懷認為,「在打了反磨擦戰役之後,必須打反日的百團大戰,表示我們是為了抗日才反磨擦的。這才能爭取廣大的中間勢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西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戚繼光的故事?
兩個朝代!兩個忠臣!最後的下場確是天壤之別?

TAG:老西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