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淞滬抗戰揭秘:十九路軍孤軍奮戰,友鄰卻給日軍送水送肉

淞滬抗戰揭秘:十九路軍孤軍奮戰,友鄰卻給日軍送水送肉

作者:善正平

拿起你的槍,快快走前方。和這惡虎狼,拚命的戰一場。我們受虧已不少,今天和他算總賬……衝過去!衝過去!炮彈兒,飛過來,莫迴避!我們肝腦塗地也願意。只要報國讎,出了這口氣。——十九路軍對日戰歌

十九路軍將士豪情滿懷奔赴戰場

這是十九路軍的抗日戰歌,激情血性的文字,鼓舞將士走向抗日前線。十九路軍在蔣光鼐和蔡廷鍇的指揮下,與軍大戰48次,勝利27次,是抗戰中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被譽為「鐵軍」。

溥儀重登「帝位」,與關東軍合影留念

1932年,日軍轉移溥儀重登「帝位」的輿論譴責,密令日本駐上海陸軍副武官田中吉隆少佐在上海「搞些事情出來」。

1932年1月18日,川島芳子唆使5名在上海化緣的蓮花宗和尚,找三友實業社總廠去生事,引發衝突,川島芳子雇打手混入人群,日僧遭人襲擊,此即荒唐的「日僧事件」。

日本駐日代表春井趁機發難,無理要求上海封閉各界抗日組織和《民國日報》,並於1月26日發出《哀的美敦書》,限中國48小時內做出「滿意答覆」,否則日軍就要在上海「自由行動」。與此同時,日海軍30餘艘戰艦駛入黃浦江,數千陸戰隊員登陸上海。

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檢閱動員部隊

寧為玉碎而榮死,不為瓦全而偷生……絕不使日兵在中國土地及淞滬萬國俱瞻的範圍,擾及我安居,損及我一草一木。否則,軍人殉國本分內事,此事此志,可以昭世界而信神明。——1932年《告淞滬民眾書》

軍長蔡廷鍇在前線動員官兵

1932年1月28日晚11時20分,中方閘北守軍將日軍進犯之事報告蔡廷鍇,蔡即下令反擊,淞滬抗戰爆發。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帶領軍民奮起反擊。

十九路軍官兵奔赴閘北,奮起反擊

日軍以20餘輛鐵甲車為前導,兵分五路發起進攻。上有航母起飛的日機狂轟濫炸,下有鐵甲大炮碾壓,野心膨脹的日軍妄圖憑藉裝備優勢迅速佔領閘北,日軍指揮官鹽澤少將狂妄號稱「四小時解決戰鬥」。

日軍對閘北狂轟濫炸,閘北一片火海

然而,鹽澤面對的十九路軍讓他遭遇了「滑鐵盧」。將士們頑強抗擊,用集束手榴彈對付日軍裝甲車,組織敢死隊堅守每一寸土地,漫天炮火照亮夜空,戰鬥極為激烈。日軍的重兵器在街道密布、樓房林立的閘北市區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反被中國軍隊炸毀多輛,日軍一度陷入包圍之中,遭受重創。

進攻的日軍裝甲車

然而,南京方面並無抗戰意志,何應欽不僅不支持19路軍的行動,反指責蔣光鼐、蔡廷鍇「強出風頭,目無軍紀,製造麻煩」,對第19路軍不給一槍一彈支援,致使19路軍連手榴彈都不夠用。何應欽還嚴令各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阻止其他部隊援助19路軍。鑒於此,日軍竟然宣布:上海戰事只是專對19路軍,不與南京以及其他軍隊為敵。

閘北,被放火焚毀的鐵路管理局大樓

更讓人氣憤的是,第19路軍接防前的原吳淞要塞司令,任憑日本軍艦在眼皮子底下自由出入,卻置若罔聞,不放一槍一炮。海軍在淞滬抗戰爆發後,仍然供應日本海軍淡水、魚肉,並且與日軍達成協議:「此次行動,並非交戰,如中國海軍不攻擊日軍,日軍艦隊也不得攻擊中國艦隊,以維友誼。」

淞滬會戰中,在江面上攻擊中國軍隊陣地的日艦

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副副妥協的嘴臉,稱得上千古絕無僅有的奇事恥事。第十九路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憑藉清一色的步兵,與日本陸、海、空軍聯合編隊戰鬥。當時,十九路軍浴血奮戰,怎會想到已被當局和友鄰部隊無情拋棄!

抗戰官兵身受重傷仍笑對生死,堅持到底

在十九路軍的頑強阻擊下,日軍力有不支,一邊「謀和」,一邊調兵增援。英美出面調停後,中日達成停戰協定。十九路軍急令駐守鎮江以東的第60師進駐南翔、真如一線,並將61師調滬,駐滬之第78師也全部投入前線防禦。

日軍在所謂「停戰」後,不斷往上海增兵。至2月16日,日軍海陸空兵力達3萬餘人,野炮六七十門,飛機69餘架,並有數十艘艦艇集中於吳淞口。

隨著日軍不斷增援上海,迫於各界的壓力,老蔣終於派出自己的嫡系、張治中率領的第五軍馳援上海。

第五軍軍長張治中(右三)與蔡廷鍇(右四)在南翔

十九路軍與第五軍密切協同,以劣勢裝備、血肉之軀,浴血奮戰36天,使日軍被迫四次增兵、四易其帥,海陸空軍相繼登場,死傷逾萬,有力打擊了日軍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亂了日軍的侵華計劃,振奮了國人精神。最後,因孤立無援,傷亡嚴重,中國軍隊不得不轉移向崑山、福山一線。

淞滬抗戰,向全世界宣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征服中國人民,中國永遠不會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美軍最沒面子的一場戰役:飛機軍艦打不過一群海鳥
蘇聯俘虜60萬日軍,只遣返37萬,剩下的俘虜哪去了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