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評 酸而甜的它

食評 酸而甜的它

送別

 音樂大師課 第11期

向小康 

00:00/

從山楂鍋盔說起

記得是我高中畢業的那一年,第一次正式靠打工賺取了工資。

但不同於很多名人那樣,能清晰地記住了這第一桶金的詳細用途。我的第一桶金數目較小且瑣碎,以至於實在記不清它的個位數了。儘管數目小,但卻分多條途徑散盡了,只依稀記得個中兩筆的去處,一筆是書店,另一筆是糕點房。

那是第一次在北京稻香村給父母買了山楂鍋盔。

這道點心特簡單,用山楂和冰糖作餡子,綿柔沙口,餡中摻上些碎瓜仁便又增了脆生的口感。其外皮和月餅皮一樣硬道,但更干薄。

新鮮的山楂鍋盔吃起來酸甜微咸,最能配清茶。

小時候對點心的要求不大,因我總吃不到稱心的,索性把興趣轉到了其它零嘴兒上。其實,不只是我這個北方孩子在點心上不能盡興,前輩周作人先生也有類似的惆悵(「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終未曾吃到好點心。」——《北京的茶食》)。但我不是周先生這樣的南方客,他自小零用軟膩溫婉的南式糕點,心細嘴刁。我既然是世紀末生人,沒趕上京津圈食品業的黃金時代,也就無從撫今追昔了,也就不必強說愁了,去門面窄小,戶型逼仄的稻香村分店買些點心,便也滿意了。

補充一句,老北京人不太說「點心」這個詞,而將麵食、糕點統稱為「餑餑」。因為「點心」這詞這和帝王時代磔刑中刺心刀字面稱呼一樣,所以老人不願用此稱呼。至民國廢去此刑,才逐漸有稱麵食為餑餑,糕點為點心的日常稱謂,而點心的「心」仍是要用北京話中的輕音。傳統太平歌詞中有一段《餑餑陣》很有趣,是以幾百種糕點名目用擬人的方法編成的沙場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聽一聽。

其實稻香村也是南路糕點的鋪子,相傳是乾隆下江南品嘗後才引入京城的,這也肇始了南路糕點北伐歷史。據資料記載,當時的北方糕點被這些南路糕點沖了個措手不及。其後行業領軍稻香村的內部又有人才自立門戶,像「桂香村」「稻香春」這些新南式糕點鋪的成立,更是開啟了新一次糕點業「南店北開」的大潮。別看這些資料的言辭中隱隱有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架勢,但食品行業內有了市場競爭,委實是老饕的福音。

愛吃零食的魯迅也常光顧稻香村,於日記中多有記述,看得出魯迅先生似乎對這家餑餑鋪頗為喜愛。在這點上,他與其弟周作人可真有些出入。

但也無妨,畢竟周氏兄弟二人間格格不入的地方太多了,哪怕是在這無用的裝點上。

2017年2月1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側帽張館長 的精彩文章:

TAG:側帽張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