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or屏幕指紋 你選誰

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or屏幕指紋 你選誰

近些年,幾乎大部分能夠被公開歌頌的現象基本都與「情懷」二字沾邊,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一旦是以「情懷」為出發點的,就好比那句「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那樣總會有一個好的結果。最近,在筆者參加的一場手機新品發布會上,本應給人以冰冷科技感的手機卻與「情懷」二字擦出了火花。事情的起因,就是某位運動員因長期訓練的原因,手指上的指紋已經被磨平,所有那些配備了實體指紋識別的手機對於他來說就等於是個擺設。正因為此,該手機廠商不顧成本也要為這一類人在新品之中加入人臉識別功能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不過除了人臉識別外,近期另一項全新的技術——屏幕指紋也來到了我們面前,作為實體指紋識別的升級版,雖然看上去並沒有與「情懷」二字有任何關係,但是在沒有人臉識別的設備出現之前,屏幕指紋曾被認為是解決全面屏手機生物識別技術的最佳解決方案。現在,屏幕指紋活生生的站在我們面前時,無疑已經基本滿足了我們曾經對於未來的幻想,所以筆者認為屏幕指紋也是一個具有「情懷」的技術。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作為目前兩個最炙手可熱的生物識別技術,兩種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下,你站誰呢?

實體指紋識別:受制於時間

目前來看,指紋識別技術包含實體指紋識別以及屏幕指紋識別兩種,其中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實體指紋識別甚至有聲音表示即將成為過去式。但是就目前手機的發展來看,屏幕指紋受制於成本以及體驗不會大規模出現在量產機型上。所以實體指紋識別依舊是不和或缺的重要角色,甚至它的存在也依舊與「情懷」二字有關。

記得網路中有這樣一張照片,邊防戰士在零下40多度的環境下是需要佩戴面罩來防止凍傷的,因此那些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設備對於他們來說同樣就是個擺設。所以,對於這類人群來說,技術更成熟的實體指紋識別依舊有它存在的價值。現在,已經有不少設備在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同時也會保留實體指紋識別,雖然「情懷」味兒十足,但實際卻是為了掩蓋人臉識別安全等級不足的尷尬。

近期,多款還未上市的全面屏產品再被曝光的諜照中幾乎都還具備實體指紋識別按鍵,所以短時間內,實體指紋識別依舊會是最佳的生物識別功能之一,如果要問它何時會被取代,就要看屏幕指紋以及人臉識別技術的技術以及成本何時能夠大規模量產了。在這以前,實體指紋識別按鍵依舊會大量存在與市場當中。

屏幕指紋:受制於技術

屏幕指紋技術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就外觀設計而言,屏幕指紋無需後置機身背面,這使得全面屏手機ID設計會變得更加完整,更加一體化。而且,解鎖的時候,屏幕指紋的引導圖形UI也可以製作的得非常炫酷。

同時,正面指紋也比背面指紋使用更方便,更符合用戶操作習慣,使用場景更豐富。按理說,屏幕指紋應該像傳統實體指紋識別一樣支持多個指紋錄入,這比只能錄入一個面部信息的人臉識別要方便一些。此外,屏幕指紋也會比面部識別更安全,用戶可以更放心的支付。當然,屏幕指紋也不是沒有缺點。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如果用戶手指上有太多油污,對目前屏幕指紋的技術來講是無法解鎖的。

可以預見,在2018年,沒有屏幕指紋的全面屏手機一定會比實體指紋識別的手機更容易吸引人的目光。據了解,三星需要等到下半年才能量產搭載屏幕指紋的產品,更別提國內其他廠商。在這段時間裡,對於擁有屏幕指紋技術的品牌來講,優勢不言而喻,而唯一可以與其一較高下的就是就被安全級別較高的人臉識別技術了。

表面上看,屏幕指紋和實體指紋在體驗上的差別並不大。但在全面屏時代,有無屏幕指紋,對產品的外觀以及體驗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對消費者而言,屏幕指紋可以給他們帶來趨近於完美的全面屏體驗。不僅如此,由屏幕指紋開始,未來的生物安全識別還將有更大的變革。目前已經量產的屏幕指紋設備只能在固定屏幕區域識別,但從vivo發布的APEX全面屏概念機的「半屏」指紋識別技術來看,全屏幕任意位置即可指紋識別的新體驗遲早會到來。

人臉識別:受制於成本

目前,大多數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設備基本都是採用2D人臉解鎖的方案,這意味著這些手機在硬體配置上還是基於傳統的攝像頭硬體技術和配置,基於2D的人臉解鎖方案會面臨很大安全性問題,比如前段時間有新聞爆料三星的人臉識別解鎖用一張用戶的照片也可以解鎖。可見,在安全問題上,人臉識別並不如技術已經成熟的指紋識別可靠。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目前國內的2D人臉識別,大多隻適用於屏幕解鎖方案,並且存在安全性問題。而iPhoneX的人臉識別,是物理學、生物學以及仿生學的應用,且已經涉及到刷臉支付,刷臉解鎖,人工智慧等等等。據供應鏈透漏,一套 Face ID 級別的 3D 感應系統報價30到50美元,如果手機賣價在500美元以內,採購這套元件的成本壓力都是比較大的。除此之外,將 3D 感應元件安置在劉海內,同樣會使得手機的製造成本增加,這還不包括軟體適配的研發成本。

即便有手機廠商最終將其成功集成到旗艦機中,但價位對於 iPhone X 而言恐怕也沒有多少優勢,況且使用體驗上也很難超越甚至是追平。所以,對於多數安卓廠商尤其是國內品牌來說,更務實的選擇是等3D組件的價格在2018年晚些時候下跌之後再部署,但到時候恐怕蘋果又將 Face ID 的使用體驗提升了一個高度。所以,目前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採用劉海+寬下巴設計的全面屏手機其中的劉海的噱頭其實更大於實際意義,而保留在下巴或者背面的指紋識別按鍵則依舊承擔生物識別安全的重任。

當然,成本對於蘋果而言幾乎是不用去考慮的,這從iPhone X的售價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而當用戶為之埋單的時候,我們得到的是比目前任何帶有劉海設計的安卓設備更大的劉海。劉海上的點陣投影器,是Face ID的重要模塊之一。它可以投射超過30000個肉眼看不見的光點,並對它們進行分析,為臉部繪製精確細緻的深度圖,同時通過獨立的神經引擎即時處理用戶面部數據。蘋果官方聲稱,Face ID的出錯率只有百萬分之一,這比Touch ID的五萬分之一要低得多。這樣來看人臉識別似乎又比指紋識別更加高級且安全。

綜上所述,對於已經成熟的實體指紋識別而言,屏幕指紋以及人臉識別還算是個初出茅廬的新人,雖然二者看上去炫酷無比,但是實體指紋在目前這個市場當中卻依舊有著它存在的意義。不過對於未來而言,在人機交互上更上一層樓的屏幕指紋以及人臉指紋必將會取代實體指紋成為新的生物安全技術,至於「兩雄相爭,必有一傷」的局面筆者倒覺得不一定會出現,因為「情懷」二字一直在那裡,同時也沒有最適合用戶的功能,只用更適合用戶的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心疼華為:美國兩大運營商相繼與華為終止合作
如何設計高性能低側電流感應設計中的印刷電路板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