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ltolamprologus珍珠虎類

Altolamprologus珍珠虎類

百搭的混養方式、獨特的獵食風格、俊朗的體貌特徵,成就了三湖慈鯛王國中的霸主。

珍珠虎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坦湖慈鯛,包括扁頭珍珠虎(Altolamprologus compressiceps)、噴點珍珠虎(Altolamprologus calvus)和雞批虎(Altolamprologus fasciatus)三種。

「被壓扁的慈鯛」

前兩種珍珠虎擁有刀片一樣體型,猶如被壓扁的紙。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體型,它們能夠在石縫和洞穴間自由穿梭。它們以蝦和甲殼類動物為主要食物來源,人工飼養可以嘗試投喂豐年蝦。

我曾親眼看到,一條噴點珍珠虎在追捕一條亞成的慈鯛。而雞批虎擁有苗條的體型,以其他慈鯛幼魚為主要食物。這三種珍珠虎都有自己的覓食領地,會在岩石棲息地附近30至100cm距離遊動。雞批虎巡邏的距離是最遠的,有時會在棲息地上方1米的地方活動。它也游的比其他兩種珍珠虎更快,捕食更加迅猛!

一旦發現了獵物,三種珍珠虎均有一個典型的獵食姿勢。它們會停止遊動,然後傾斜身體直至頭朝下倒立姿勢,瞄準目標,準備獵食。扁頭珍珠虎和噴點珍珠虎會在10cm左右的位置待命,而雞批虎可遠達1m。有時它們也會利用較大的岩石作為隱蔽,然後沿著岩石表面俯衝下來。大型馬鯛大口鯛(Tyrannochromis macrostoma)也擁有這樣的捕食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扁頭珍珠虎和噴點珍珠虎擁有非常厚重、堅固的鱗片。這些鱗片的一個好處就是,遇到相似尺寸魚類的攻擊時,它們會彎曲身體,用厚實的鱗片去抵禦,對手撕咬它們體側的鱗片,對它們沒有任何傷害。

這種行為在魚缸中十分常見,因為空間有限,所以常常會因為底盤而產生打鬥。在魚缸中,它們甚至會成為搶奪魚卵的強盜、小偷。它們會耐心的等待口孵的母體產卵,並在它們含入嘴裡之前,快速的搶走並吃掉。

雄性珍珠虎可以達到15cm左右,而雌性個體長度為9cm左右(現實中見過最大12cm左右)。其他慈鯛種類,也會存在類似的長度差異,這是因為雄性會擁有雌性,而雌性關心的是子代。

繁殖時期,三種珍珠虎都會有自己的領地。雌性總會選擇足夠大,適合自己,但對於雄性來說又太小、難以進入的洞穴。通常這些洞穴位於幾乎戶內每一個物體上厚厚的礦物底殼中。而岩石上的微小裂縫、甚至空的蝸牛殼,也會被當做繁殖的閨房。

當雌性準備好產卵,它們會給雄性發送信號,雖然雄性不能進入閨房,但是它可以使其中的卵授精。雄性會將精液放在閨房入口,通過煽動身體與雌性配合,使精液和魚卵接觸,從而受精。

產卵完成後,雌性會用自己的身體堵住入口,來保護魚卵的安全。雄性會在附近守衛幾天,直到10多天後,魚苗會游到洞口外,雄性會離開雌性。魚苗沒有被直接保護,而是通過閨房來抵禦入侵者,也包括雄性父親。直到魚苗出現在洞口,它們會離開閨房。

魚苗有一個保護色,只會在小範圍內遊動,避免引起其他魚類的注意。在魚缸里,三種珍珠虎的魚苗生長的特別緩慢,可能需要3年時間才可以達到繁殖階段。

地域變種

因為它們獨特的捕食方式,沒有發現很多的地域變種,但是卻可以經常看到珍珠虎的行蹤,尤其是雞批虎。即使只在岩石棲息地可以發現雞批虎,但目前沒有已知的地域變種。扁頭珍珠虎和雞批虎整個坦湖均有分布,但噴點珍珠虎只分布在坦湖的西南區域,位於剛果的鐵姆波(Tembwe)和尚比亞的卡龐姆巴(Kapemba)之間。

噴點珍珠虎已知有三個不同的地域變種。

在尚比亞和剛果的邊界上,奇皮姆比岬(Cape Kipimbi)採集的標本,標本的形態屬於所謂的「黑噴點珍珠虎」,簡稱「黑噴虎」。它有一個黑色的身體,並分布很多銀白色的噴點。黑噴表現形態,主要分布在鐵姆波(Tembwe)和卡芝士岬(Cape Kachese)之間。

在恩坎巴灣(NKamba Bay)我們發現了黃色形態的噴點虎;在拆提卡岬(Cape Chaitika)和卡龐姆巴(Kapemba)居住著白色形態的噴點虎。在發現噴點珍珠虎的地域範圍內,同樣存在著扁頭珍珠虎和雞批虎。從生物解剖學的角度來講,扁頭珍珠虎比噴點珍珠虎擁有更高的身型、以及更短的鼻子。

有一個扁頭珍珠虎的地域變種分布在奇霹靂(Kipili)和曼波(Mpimbwe Msalaba)之間的東海岸線,和黑噴虎的表現形態非常相似。然而它擁有更高的身型,是扁頭珍珠虎的表現形態。

儘管區分了幾個地域變種,但是在野外環境下它們通常會發黑。甚至拆提卡岬(Cape Chaitika)居住的橘黃表現形態,和坦贊尼亞北部居住的紅色扁頭珍珠虎,在水下也會表現的發黑。只有在近距離,才可以看到它們特定的體色。

被運出非洲的第一個扁頭珍珠虎來自於蒲隆地(Burundi),後來稱之為「紅翅虎」。通常在北部和南部會發現紅色魚鰭、黃色身體的珍珠虎,但中部則主要生活著黑色個體,有時也會有噴點。

最優秀的表現形態是在尚比亞和坦贊尼亞邊界附近發現的,被稱之為「金頭虎」。有一些標本,但非全部,擁有黑色的身體和金色的頭部。這種表現形態(褐身)分布在尚比亞的邊界上,以及坦贊尼亞的卡拉地區(Kala)。

在赤塗塔灣(Chituta Bay)和姆普隆古(Mpulungu)附近的小島周邊,發現了一種具有白色噴點金頭虎,這些噴點與噴點珍珠虎身上的不同。

Brichard在1989年報道稱,沿著剛果海岸發現了另外一個地域變種,被稱為「黃金虎」。但可惜的是,這樣的表現形式沒有足夠的數量以供出口,給世界各地的玩家飼養。

正如前面所說的,這三種珍珠虎的雌性個體會選擇較小的洞穴作為繁殖的巢穴,有時也會使用空的蝸牛殼。

迪克霍夫在尚比亞的蘇布灣(Sumbu Bay)發現了一個扁頭虎正在貝殼裡繁殖,隨後這種地域表現形態被稱為「貝殼虎」,或蘇布虎(Altolamprologus sp. "sumbu")。貝殼虎和其他扁頭珍珠虎的差異在於,雄性尺寸非常小且可以進入到空的蝸牛殼中。隨後曼波岬(Cape Mpimbwe)也發現了小型「貝殼虎」。

Gashagaza等人1995年發現,至少有3種慈鯛以空的蝸牛殼為巢穴,所以說這些貝殼虎並非不是珍珠虎,而是附近發現的較大的珍珠虎進化的迷你形態。而另外2種以蝸牛殼為巢穴的慈鯛分別是,凱利貝(Lamprologus callipterus)和藍翼天堂鳥(Neolamprologus mondabu)。

品種圖鑑

辨認物種,最準備的方式是「拉丁學名+地域」的形式。

魚商為了更加通俗易懂的描述某一種慈鯛,可能會使用中文俗名(即貿易名)的方式。

由於地域變種眾多,根據其中文俗名進行歸納分類,希望廣大朋友可以查漏補缺,使得圖鑑日臻完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魚交流社區 的精彩文章:

TAG:養魚交流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