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史 它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

論史 它才是真正的國家寶藏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藏了多少故事? 我泱泱大中華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地大物博、文化璀璨,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流傳下來的。在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創造了無數的奇人、奇事、奇寶。 近期熱播的《國家寶藏》欄目便展出許多奇寶,創造了收視熱潮,相信大家都對其中所述的國寶及其背後的故事痴迷。 然而,跟另一件國寶比起來,這些所謂的國寶都只能退居二線,它的文化價值和背後驚心動魄的故事,才能堪稱真正的第一國寶,讓其他所有的寶藏都黯然失色,它,就是傳國玉璽。

說起玉璽,相信大家都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手中都有一枚國璽,當時的國璽就是皇權的象徵,皇帝所有的聖旨和批文,都要蓋此玉璽才能生效。然而,在後唐之前,每朝的玉璽都是一個,那便是秦始皇所刻的傳國玉璽,自秦朝之後,歷朝歷代都視它為天子的象徵,為了爭奪它也產生了很多次政變和戰亂,它的輾轉流傳,易手換主,甚至成了封建社會改朝換代的標誌。而自後唐時期傳國玉璽失蹤後,各朝皇帝無奈,只能私刻玉璽使用,然而,他們還在不斷地到處尋找傳國玉璽,覺得沒有此物便名不正言不順,只有持有傳國玉璽,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授。

和氏璧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在秦昭襄王時期,和氏璧就值得用十五座城池進行交換。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和氏璧自然歸於秦宮。為顯示皇權和空前的功績,始皇帝將和氏璧打造成了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表示自己當皇帝是受命於天!而玉璽也作為皇帝的象徵,將一代代傳下去! 由此可見,傳國玉璽的份量有多重,僅僅是其成型的原材料便在當時價值連城,刻成玉璽後成為了皇帝和國家的象徵,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秦朝末期,劉邦率先進入關中,子嬰拿玉璽投降,秦朝滅亡,傳國玉璽自此傳給漢朝。西漢一直採用此物作為皇權象徵,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向太后索要玉璽,太后大怒而將傳國玉璽扔在地上,導致傳國玉璽破碎了一角,後來王莽讓工匠以黃金補之,王莽兵敗被殺後,玉璽到了更始帝劉玄手裡。後來在持續不斷的戰亂中又幾經波折,最終到了漢光武帝劉秀手裡,東漢時期,也一直採用此物作為皇權象徵。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袁紹誅殺宦官,宮中大亂,玉璽失蹤,後來東吳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在城南一口井中見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傳國璽落入曹丕手中。司馬炎登基後稱晉武帝,使用傳國璽歸。公元311年,前趙劉聰滅晉,傳國璽歸前趙;再後來後趙石勒滅前趙,得傳國璽。後來傳國玉璽在南北朝、隋朝、唐朝等多次政治鬥爭和戰爭中也是輾轉流傳,圍繞它產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玉璽最後在史書上一次出現,是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自後唐以後,歷朝歷代都有很多傳國玉璽出現,但最終都被證實是假冒的。因為它是封建統治者認定的皇權象徵,有了它就是名正言順的正宗皇帝;而若沒有得到它,就會自慚形穢,心裡發虛,甚至被認為是冒牌貨,所以從後唐之後,無論是宋朝,元朝,明朝還是清朝,不管是皇帝還是平民百姓,都不曾放棄對傳國玉璽的尋找。傳國玉璽作為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堪稱華夏第一國寶,擁有它就意味著是正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否則,就不能大張旗鼓的自稱正統。在後期,也有許許多多關於玉璽的傳說,比如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認為玉璽是偽造;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這個「傳國璽」被金國掠走便也下落不明。又有傳說在元朝時,成吉思汗也得到了傳國玉璽,但不久也失蹤;清朝時,攝政王多爾袞在征戰過程中也得到過傳國玉璽,但後來不知所蹤。

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還在尋找傳國玉璽的蛛絲馬跡,想要找到它。它是我國數千年文化的一個縮影,牽動了許許多多的政局鬥爭,代表了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皇權,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陽說球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七大帝王,最後一個完成了從乞丐到皇帝的完美逆襲!

TAG:從陽說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