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把他喂胖

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把他喂胖

讓孩子擁有健康苗條身材,不僅能夠讓他學到如何對自己的身體有一種控制感、以及健康飲食的價值,還能體驗到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

01

前兩天跟朋友約飯,看到對方的孩子,順手就從包里抓了幾塊巧克力餅乾遞過去。

朋友雖然接下來,但略顯尷尬地說,「我孩子不吃的,因為我家從來不買任何零食。」

我特別驚訝,問,「什麼零食都不買嗎?那孩子平時不會餓嗎?上次我在你家,還看到過小豬佩奇餅乾呀?」

朋友說,「我們自己是什麼零食都不買的,上次的餅乾是外婆買的。孩子餓了,可以吃水果,我們家水果從來不斷。」

朋友家的孩子比ALEX小一歲半,雖然不是很高,但身材勻稱,各方面都發育的不錯。

再回頭看看ALEX同學,雖然胖乎乎的惹人喜愛,但真的已經到了需要控制體重的地步。


雖然理論上講,擁有獨立人格,懂得接納自己的孩子,無論胖瘦都能性格開朗,自信樂觀地過活。

但是,不可否認,肥胖還是會給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最直接的就是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關節承受的壓力過大、易骨折、呼吸問題、睡眠呼吸暫停、高血壓、高膽固醇、肝臟疾病以及Ⅱ型糖尿病等等。

除此之外,肥胖的孩子還會因為超重而遭遇很多社交和情感問題。

比如,上學時被同學起類似「豬、肉球」之類的外號,更容易受到歧視和不公正對待,也會減少展示自己的機會。

這一點,從小一直胖到大的我,感同身受,直到現在依然走不出肥胖的陰影。(具體可以戳這一篇:每個胖子心裡都住著一個孤獨的Low逼)

由於我自己就比較胖,平常對ALEX吃的零食就會比較注意,我會盡量給他買那種低糖低鹽低熱量的健康零食,他特別想吃的棒棒糖,我一次也沒給他吃過。

但是每次帶他出門的時候,除了水壺之外,我還是會習慣性地帶上點零食,這似乎在無形中也養成了他嘴巴不停吃零食的習慣,因為再健康的零食也一樣會有熱量和脂肪。

之前的感受還不太明顯,但通過跟朋友家孩子一比,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做法的確有欠缺。


現在孩子的肥胖,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基因和身體問題,更多地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識問題。

比如,在我的記憶里,我爸媽也是習慣在兩餐之間吃些餅乾充饑,但其實到了正餐也沒減少飯量,所以就一天天胖了起來。

所以,想要減少和消除兒童期肥胖症的關鍵,在於多進行體育鍛煉、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加強健康教育。

讓孩子保持體重、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也還得從家庭的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入手。

第一,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時間和種類

尹建莉老師在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中提到過一個案例,值得借鑒。

一個媽媽是堅定的零食戒斷者,基本上不允許孩子吃零食,尤其是那些垃圾食品。

但她不是簡單粗暴地限制,而是一直採用隔絕的方式,讓孩子不接觸那些東西。

她認為一個人的口味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平時認真給孩子 料理一日三餐,做的菜可以當菜譜,色香味俱全,從不把垃圾食品帶回家,也從不讓孩子吃外面的東西。

如果遇到別人塞給孩子垃圾食品,她哪怕得罪人也一概拒絕 ,從來沒有通融過一次。形成習慣之後,哪怕媽媽不在身邊,孩子也不會接受別人遞過來的糖果餅乾了。

只是,現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完全杜絕零食,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困難。

加之各種零食包裝得極其精美,上面甚至還印上了類似小豬佩奇、汪汪隊這樣孩子熟悉的卡通形象,孩子自控能力差難以抵擋零食的誘惑,這是本能。

建議可以像我那個朋友那樣,家裡多準備一些應季的新鮮水果,少買一些精緻烘焙的餅乾糕點。

每天吃零食的時間可以安排在早飯和午飯後,適當給孩子補充。

第二,不要過分壓抑孩子吃零食的慾望

記得早前看過黃磊的一個採訪,在給孩子吃糖的問題上,黃磊說:

開始因為害怕孩子吃糖會壞牙齒,他們就把糖果盒放到最高的柜子頂上。

可是因為孩子太想吃了,就自己踩著椅子去拿,這樣不僅沒起到控制孩子吃糖的效果,還徒增了孩子安全的風險。

後來,他們就把糖果點心擺在孩子能看到的茶几上,想吃的時候就能吃到,孩子反而對零食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

零食也不是完全不能給孩子吃,只是需要知道該給孩子吃什麼和怎麼吃。

如果不能堅定地做一個零食絕緣體,就不要太過壓抑孩子吃零食的慾望。

越是壓抑,便越會激起孩子對零食的興趣。

有時候孩子想要某一種零食,也不是真的想吃,而是好奇,想知道是什麼味道。

所以他們吃了桔子味的,又想吃草莓味的,甚至會把所有的糖果都剝開,每一顆都舔一下。

ALEX同學最喜歡的就是大雜燴,把所有的東西都混在一起嘗一嘗,看是什麼味道。

只有什麼都嘗過了,他們才能確定哪種最好吃,這也是孩子進行味覺探索的一個過程。

第三,一日三餐要定時,營養搭配身體好

有的時候孩子想吃零食,真的也不能怪他們。

放學回來,飯菜還沒做好,孩子的肚子已經餓的咕咕叫,所以難免就會拿零食來充饑。

到了該真正吃飯的時候,又吃不下。

晚上寫完作業,又覺得餓了,想吃點什麼填肚子……

如此循環往複,便會養成一系列不好的飲食習慣,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營養攝入和身體健康。

如果三餐定時,孩子餓的時候能吃飽吃好,自然也就不會想吃零食了。

至於正餐時給孩子準備什麼食物,可以參考「全世界最瘦的」日本的飲食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並且是發達國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今年約是4%。即便是以浪漫優雅、精緻苛刻著稱的法國,肥胖率也有11%,美國則高達32%。)

即,「一天吃30種食材」+「料理美味不能掩蓋食材原有的滋味」。

註:日本四條流的第四代傳人四條隆彥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稱:「日本料理有一條原則,即其美味不能掩蓋食材原有的滋味。」

「一天吃30種食材」,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飲食目標。此後,30種食材這個概念在日本傳播得非常廣,被很多主婦當作一個準則來安排一天的飲食生活。

通常一個日本家庭的飲食結構是:生魚片或烤魚、煮魚,再加上冷豆腐、煮菜這樣的模式。

另外日本人的料理喜歡用藻類蔬菜,比如他們最常吃的就是紫蘇和紫菜。這些食物中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蛋白多但脂肪少。

簡單來說,給孩子準備的食物,應該品種多樣,少鹽少油,高蛋白少脂肪。

第四,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在家做飯不吃零食

在孩子成長的最初幾年,最大的愛好就是模仿父母的行為。

所以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自己首先得以身作則。

否則,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吃,自己當然也會忍不住。

爸爸媽媽如果能做到,少叫外賣,盡量在家做飯吃,自己也不主動吃零食,那孩子自然也就想不起吃零食這件事。

外出遊玩時,也不要零食不離身,孩子餓了會跟你說。

這一點我自己要檢討,以後外出遊玩,帶上水就可以。

如果真的餓了,只要有錢,哪裡都能買到吃的,無非是貴一點,但這樣一來減少了不必要的零食攝入,二來也減輕了出門大包小包的壓力。

第五,多步行,少開車,從細節處改變生活習慣

日本人普遍很瘦,但他們卻沒有健身的習慣,說來這也要得益於他們的日常的出行方式。

比如,現在我們的孩子上學,一般都是父母開車送,或者老人坐公交車送。但在日本,小朋友基本上都是走路上學的。

另外,自行車在日本是人人慣於使用的交通工具,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或者是送孩子去幼稚園、上街買菜的家庭主婦,自行車都是他們代步的首選。

這樣無形之中就增加了一天之中的運動量,再配以少而精的飲食,苗條身材也就不難保持。

現在我們有了共享單車,實現這一目標也不困難,只要不趕時間,短距離內完全可以跟孩子一起騎自行車出行。

可見,有助於幫助孩子的資源卻到處都是,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些資源,就一定能努力改變孩子的未來。

當然還可以讓孩子每天堅持做一兩項運動,在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也以鍛煉體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防災抗病。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以上的種種說起來容易,要每一項都做到實在不易。

但我們身為父母,還是要想得長遠一些,而不是屈從於快餐、現成食品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帶來的暫時的良好感覺。

孩子的價值觀最早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你對食物和鍛煉的態度,對孩子今後的健康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讓孩子擁有健康苗條身材,不僅能夠讓他學到如何對自己的身體有一種控制感、以及健康飲食的價值,還能體驗到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

最後還需要提醒的是:

各種研究表明,經常由老人看護的孩子,更容易肥胖,因為有一種餓,叫「姥姥覺得你餓」。

所以爸爸媽媽不僅要自己提高認識,還不要忘了做做老年人的工作。

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參考資料:

[1] 為什麼全世界最瘦的是不愛運動的日本人? 「財經網」(ID:caijingwangwx)

[2] 《正面管教A-Z》 簡?尼爾森 / 琳?洛特 / 斯蒂芬?格倫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

[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尹建莉著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出版

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註親子關係、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妍 的精彩文章:

垃圾食品當零食,孩子喂成小胖墩,到底是愛還是害?
神智健全的23歲小伙餓死家中,殺死他的是父母的愛

TAG:陳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