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拜謁音樂薦讀薦轉

拜謁音樂薦讀薦轉

本期導讀

頭條:拜謁音樂(歐洲碎影)【薦讀薦轉】|楊青

二條:沒法收拾的春天(外二首)【薦讀】|白衣飛霜

三條:夢幻的光影|石永剛

總第833期

藍色多瑙河

 世界名曲一百首

Classical Artists 

00:00/03:50

當16歲的德國少年貝多芬和他仰慕已久的大師莫扎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相見的時候,他們的見面地點就是在維也納;當施特勞斯將藍色多瑙河的音樂從小餐館飄向全世界的時候,他的創作靈感就出自維也納。

維也納,世界的「音樂之都」。2015年6月中旬,我走進這座鋪滿綠色、飄滿音符的城市。整潔寧靜的街道、笑意撲面的人們、在微風中呢喃的花樹,維也納像一位少女,清新脫俗。這一天,陽光燦爛得透明而發亮,澄澈而充滿詩意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罅隙散落在地上,彷彿這城市的每一條路都畫滿了音符。

於是,我就踩在這一串串的音符上,去拜謁我心中仰慕已久的兩位音樂大師。

他的面孔依然憂鬱,頭髮依然蓬亂如飛。儘管在他青銅塑像的大理石底座下面有三個可愛的小天使和一名手拿花環的仙女環繞著他,陪伴著他,但他依然是以孤獨而倔強的眼神凝視著世上的一切。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此時此刻,我穿過了一條條無名的小街,在一棟建築物的後面,見到了他。我撫摸他紀念碑上的名字,耳邊掠過的卻是他的音樂——他到教堂尋找精神慰藉時創作的音樂《彌賽亞》;他先獻給拿破崙繼而又因其稱帝而撕去扉頁的《英雄》交響曲;他獻給一位卧在病榻上的、他真心相愛的貴族婦女的《月光奏鳴曲》、他迷醉於維也納秀麗風光而抒發的《田園交響曲》……當他溘然長逝在維也納時,當時,有9萬多人為他送葬。他用一生歌頌愛情,歌頌自然,把最美的聲音獻給了人類,卻把愛情失敗、親情冷漠、耳朵失聰等人世間所有的痛苦留給了自己。

離開了貝多芬,我去尋找另一位大師的蹤跡——「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此刻,施特勞斯父子三人所創作的《藍色多瑙河》《藝術家的生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流傳世界的音樂旋律迅速涌滿了我的腦海。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一個開放式的公園內,我見到了「金碧輝煌」的施特勞斯。大理石拱門下的施特勞斯身披金衣,手拉小提琴,一副自如洒脫的樣子。和貝多芬雕像前的冷落和寂靜相比,施特勞斯的「面前」就熱鬧得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紛紛在他的雕像前合影留念。人們欣賞嚴肅、理性、悲壯、勇猛的英雄,但更容易親近輕鬆、和諧、隨意、感性帶給他們的平凡生活,這是人性的弱點,卻真實而世俗,畢竟,英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而在我看來,施特勞斯之可愛、可敬,除了他的音樂作品充滿平和之美、流暢之美、人性之美外,還在於他的人格品質。我永遠難忘那一幕:在電影《翠堤春曉》里,為了他柔弱而善良的妻子,他痛苦而理智地和他深深摯愛的戀人——一位同樣優秀而多情的歌唱家分手。

船就要開了,他們就在他創作的音樂《當我們正年輕》的憂傷而又充滿回味的歌聲中,傾訴著離別的衷腸……導遊後來還告訴說,施特勞斯的「金身」是兩個日本人出錢為其鍍上的,這無疑又為施特勞斯的世界影響力增添了一份佳話。

的確。美好的音樂能超越一切種族和地域,她如明媚的陽光,照亮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離開了大師的身旁,我徜徉在國土面積超過40%的奧地利的森林中,流連於阿爾卑斯山上綠草如茵、起伏不平的山嶺上,耳畔卻總也拂不去那妙曼、靈性、散發著聖潔光芒的樂曲。我深深地感到,正是因為有寧靜而美好的自然、因為有善良的人們,因為內心充滿了愛和和平,維也納才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一個又一個音樂大師,這是世界的幸事,更是全人類的幸運。因為,當你的人生遭遇到你無法忍受、別人也無法幫助的困頓與苦難時,只有善解人意的音樂才會隨時隨地撫慰你的傷痕,輕柔而小心,像母親細膩的心。

「歐洲碎影」欄目書法題籤: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輝

本篇審稿 陳旭 星子 組版 王睿鵬

GIF

作者簡介

楊青,女,高級編輯,《大河報》總編輯。

本文作者楊青授權河南思客獨家刊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微信/客戶端: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2018年編委會

編  委 胡耀楨 王銀玲 庄鳳娟

陳 旭 王立國 李智信

張紅陽 胡建武

總 策 劃 呂佩義

統  籌 楊海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思客 的精彩文章:

看看他們,我們沒有理由再抱怨薦讀
回鄉散記薦讀 王劍

TAG:河南思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