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一葯麻黃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

每日一葯麻黃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

麻黃,古時又稱麻煩草,為什麼呢?麻黃這味葯,用的是它的莖,而麻黃根則是另一味葯。關於麻黃,有個典故我來講給大家聽~

以前有個小郎中,跟著一個老郎中學中醫,學滿一年後自覺學有所成,便欲下山,下山之時師傅特意叮囑「你下山後一定要注意,有一味藥物是莖者發汗,根者止汗,你千萬不要用錯了!」小郎中很不以為然,下山後隨即開了一家診所,恰逢縣太爺夫人咳嗽、喘且出汗日久,小郎中自覺學富五車,便毛遂自薦為其診治,當時用的就是麻黃,只是他並未用麻黃根,用的是麻黃。

說到這裡,大家有沒有想到點什麼呢?小編提示一下,這縣太爺夫人咳嗽喘息日久,大家說屬於什麼呢?當然是屬於虛症了,那麼還能見到咳嗽就想到麻黃的宣肺平喘嗎?大家千萬不要忘記,麻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效,就是發汗之力特彆強,而縣太爺夫人咳嗽周期特別長,當屬虛症,而且出了好多汗,小郎中用完這味葯之後縣太爺夫人便大汗淋漓,最後就死了,後來便有了牢獄之災,在牢里小郎中才想起了師傅的話,「莖者發汗,根者止汗」,夫人既然已經久病且流了許多汗,那麼當然應該先止汗,再治療咳嗽,但是他用錯了,否則怎會惹上麻煩,小郎中於是想,這位葯果然不愧叫麻煩草,根莖作用相反,而其他藥物之根莖功效大抵相同。此事件後麻煩草這味葯就很少被使用了。

爾後到了漢代,大家都知道屬於仲景時代,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饑寒交迫,體內有寒,死了很多人,這時候便有許多郎中發現麻煩草雖然根有止汗的作用,但是其發汗能力特強,能夠祛除體內的寒邪,因此救活了好多人,後來大家就覺得總是用麻煩草這個稱呼對這味葯也不公平,於是就取了麻煩草的「麻」,又因其莖橫截面色黃,故取名「麻黃」。

關於麻黃根與莖的作用完全相反,大家想想,「根」,以前我們說水土流失,要怎麼辦呢?要通過種植草被來抓住水土,所以說麻黃根能抓住水土,能夠澀,能夠止汗。

麻黃還可以用來治療水腫,那麼我們要怎麼來記憶呢?小編給大家推薦一種諧音記憶方法,麻黃,諧音螞蟥,眾所周知,螞蟥是生活在水裡的,那麼一般來說生活在水裡的動植物都有利水的功效,自然而然螞蟥也就具有利水的功效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系統的看一下麻黃的理論知識~

麻黃

性能: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應用:1.風寒感冒 2.咳嗽氣喘 3.風水水腫

此外,取麻黃散寒通滯之功,也可用治風寒痹證,陰疽,痰核。

用法用量:1.5-10g,宜先煎。發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凡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肺腎虛喘者均當慎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