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著名建築史學家梁思成先生讚譽的易縣寶塔居然是它!

被著名建築史學家梁思成先生讚譽的易縣寶塔居然是它!

凈覺如黃鶴

太寧寺塔是又可以寫作泰寧寺塔的。這並不奇怪,太寧寺因太寧山名,由萬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刻立的《大明重修雙塔碑記》稱「州治之西山名泰寧,峰巒巍峨,秀出物表」,可知太寧山是可以寫作泰寧山的。但——太寧山今天更為人所熟知的一個名字是雲蒙山。

知道或了解太寧寺塔,只能通過劉敦楨和梁思成二位先生的著作。「當我們自泰陵出發,經過昌陵,昌西陵,達到慕陵後面的風水牆時,已遠遠望見泰寧山下,有一座淺黃色的塔,十分秀麗。及到了塔下,詳細觀察,始知它的局部比例,也能恰到好處,在遼代磚塔內,實在不可多得」……配以塔的舊照,如此平實的文字,因之極具張力,並使我們感受到來自八十多年前的親密與親切。「塔的台基平坐,純依材料本色,未加塗飾,和上部各層瓦脊都是灰色。不過塔身第一層全塗白色,自第二層以上塗淺黃色,恰能補救灰色的缺點,給人以輕快爽朗的印象。同時它利用幽邃沉靜的太寧山為背景,使此塔輪廓更顯得十分清楚」……然而,塔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已經有數十年之久,這樣的文字亦益增人間的黃鶴之嘆。

凈覺如黃鶴

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先生在八十多年前親自考察並不吝讚美的易縣雙塔庵雙塔,於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亦勾起我們對另一座塔的記憶。當年,相距不遠,易縣城西北五十里太寧山下,還矗立過一座更高大,不僅被劉敦楨先生讚美,亦曾被同為著名建築學家的梁思成先生稱之為「遼代常見塔型之一」,「是疊澀出檐的一個很好的實例」的太寧寺塔……

倘若存在,今天它亦會受到如雙塔一樣的禮遇吧。

房屋後面是供奉著鬼谷子師徒的小廟。

門前兩株大樹,一公一母

石頭上的老樹疙瘩

凈覺如黃鶴

此外,引起黃鶴之嘆的還有太寧寺的舊稱——凈覺寺;在我們的閱歷當中,「凈覺」兩字蘊含的詩情畫意,惟有靈壽幽居寺的「幽居」兩字,可與之頡頏。

凈覺寺的歷史可追溯至遼朝。據大安二年即公元1086年《易州太寧山凈覺寺碑銘》,凈覺寺重熙十八年即公元1049年始建,歷時七年,至清寧二年即公元1056年告成。建成的凈覺寺「下枕重麓,爽塏疎明,棟宇奐焉而宏麗」,所處地理環境亦得天獨厚,「溪嶂且深,而郡城復邇,賓士勢利者罕游,成集勝緣者易至,實化俗之福庭,忘情之道苑」。

太寧寺塔的歷史亦可追溯至遼朝。1977年春天,太寧寺塔地宮遭破壞,當時的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派人進行清理髮掘時,在地宮壁上發現墨書題記,證明塔的始建時間不會晚於天慶五年即公元1115年。

塔因寺而名,寺因塔而逝。隨著太寧寺塔在1958年的倒掉,當年「壯麗而無奢,質素而匪陋,可以歸依,可以長久,是故君子美之」的凈覺寺終徹底化為陳跡,未能走出「物盛則廢來,事久則弊起」的圈圈。

已如黃鶴。

但,我們還是朝著黃鶴的方向出發了。

自清朝雍正依山建陵(清西陵)以來,雍正帝的寢陵定名為「泰陵」,泰寧山更名為永寧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46家政服務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346家政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