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溫馨提示:春季溫差大、天氣多變,應小心應對!

溫馨提示:春季溫差大、天氣多變,應小心應對!

春天才剛剛進入節奏

冷空氣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到來了!

昨天還日光融融閑賞花,今日就寒風瑟瑟緊添衣。春季天氣調皮,一日多變讓人捉摸不透,大風、沙塵、陰雨等交替上演,讓感冒、過敏、關節炎、甚至心理疾病等進入高發期。如何防範「倒春寒」?乾燥天氣如何「滅火」?

因此,小編忍不住要嘮叨一句:春寒料峭,大家千萬注意保暖!剛脫掉的秋褲,還是趕緊再穿回來吧!

俗話說,「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春天的天氣十分多變,容易引起疾病高發。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春天的各類天氣,守護我們的健康呢?

倒春寒

初春時節,當氣溫回升比較快,之後又出現一段時間氣溫持續偏低,這種天氣現象被稱作倒春寒。

1.春捂

適當「春捂」。不要以為氣溫暫時升高就可以馬上脫掉冬裝,晝夜溫差大,早晚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

2.春季鍛煉不宜過早

早上氣溫低、霧氣重、粉塵多,體質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氣溫回暖後鍛煉。最好選擇運動量不大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慢跑、爬山、漫步等。

3.養成良好生活方式

適當鍛煉、不抽煙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多喝水,有助於保持體內血流通暢,還可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4.做好自我保健

患有心腦血管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一旦有長期胃痛、胸悶、頭疼等不適癥狀,要及時就診。

5.警惕小兒感冒

讓孩子加大在陽光下的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合理膳食,增加機體免疫力。被褥、衣服要勤曬,室內經常通風除塵,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6.多吃芹菜等味沖食品

大蒜、洋蔥、芹菜等味沖食物,可疏風散寒,幫助人體殺菌防病,對預防傷寒感冒、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大有益處。

大風天氣

春季正處於大氣環流調整期,冷暖空氣活動頻繁。除了氣溫變化幅度大之外,多大風天氣也是另一特點,容易引起感冒、鼻炎、關節炎、皮膚病等病症。

1.出門戴口罩

口鼻是呼吸道的門戶,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細菌病毒的入侵,避免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建議出門時最好戴上紗布口罩,還應注意每天換。

2.異物入眼千萬別揉

大風天氣容易導致異物進入到眼睛裡,此時千萬不要揉,否則易使異物劃傷角膜,還可能導致異物嵌入角膜內,從而造成感染髮炎,可多眨眼睛促進淚液分泌,將其排出。

3.別讓皮膚受傷

大風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時間一長,容易變得粗糙脫屑,甚至引發皸裂、瘙癢症等。建議洗臉水溫控制在20—37攝氏度,選用保濕效果較好的護膚品。

沙塵天氣

隨著氣溫的回升,若前段時間降水偏少,地面乾燥,當大風來臨時,極易出現沙塵天氣,導致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急劇增多,從而引起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

1.把握開窗時機

沙塵天氣時不宜開窗通風,等沙塵過去之後再開窗。

2.減少體力消耗和戶外活動

沙塵天氣時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和戶外活動。特別是老年人、嬰幼兒、孕婦、體弱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臟病患者更應注意,以免舊病複發和出現新的疾病。

3.加強個人防護

在沙塵天氣期間外出時可以戴上口罩、眼鏡、帽子和圍巾,盡量避免騎自行車,勤洗手、臉,多喝水,以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低溫陰雨天氣

初春時節接連幾天甚至整月出現陰雨連綿、陽光寡照的寒冷天氣,又稱低溫連陰雨,容易引起風濕性關節炎、心理疾病。

1.小心風濕性關節炎

陰雨季節,濕氣較大,容易引發關節疾病,因此,不要過早減衣服,注意關節保暖。

2.預防心理疾病

陰雨天氣,讓人容易胸悶、抑鬱。可以做幾個深呼吸、養養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悅。

乾燥天氣

春主生髮,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上火」癥狀。

1.多吃水果

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規律排便,還可喝點菊花茶、金銀花等。

2.給皮膚滅火

春天容易臉發乾、皮膚長痘、流鼻血,常喝溫水,一天的飲水量要保持在1300毫升左右。上火適合喝檸檬水,或者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決明子等花草茶。

3.給眼睛滅火

春天,眼睛紅赤乾澀、腫痛、視物昏暗、眼癢、易得結膜炎。可以喝菊花茶加枸杞護眼。

冷暖交替天氣

春天為冷暖氣團的過渡時期,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勢力還很強,二者互有進退,因此是一年四季中,氣候最不穩定的季節,冷暖交替容易導致感冒。

GIF

1.全脂牛奶

能增加噬菌細胞活力而提高免疫力,幫人戰勝流感。

2.紫葡萄和藍莓

紫葡萄中的白藜蘆醇和藍莓中的紫檀芪與維生素D結合,有助於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3.獼猴桃

常吃獼猴桃,有助於緩解感冒導致的鼻塞和嗓子痛等癥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家至言 的精彩文章:

TAG:醫家至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