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群文舞蹈編導包仿:吸取民族民間藝術精華,踏歌起舞

群文舞蹈編導包仿:吸取民族民間藝術精華,踏歌起舞

包仿在瀘沽湖收集整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甲搓舞」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訊 記者陳荷

包仿,一位從會理縣文化館走出來的舞蹈編導,雖然不善言辭,但她個性鮮明的作品裡,對涼山那片人文詩意土地的眷念濃郁而熱烈。三十多年來,她一直堅守在自己所熱愛的群文舞蹈編導崗位上,吸取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現實生活里追尋著陽光與生命力,為了心中的「舞蹈夢」不懈奮鬥著。

摩梭人在瀘沽湖起舞

轉換:從舞者到舞蹈編導

1989年,包仿從四川省舞蹈學校畢業,在學校里,她學習的舞種是民族民間舞。「年輕的時候,只想做一個快樂的舞者,練功再辛苦,演出再繁忙,想法都很單純,按照導演要求扮演好每一個舞蹈角色,在舞台上呈現最美的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開始思考,如果離開舞台,自己還能做什麼。這個迷惑直到一次採風活動才真正解開,至今記憶猶新。」包仿回憶道。

對於第一次編舞的經歷,包仿笑言,「當時沒什麼經驗,壓力可大了。我在會理縣文化館工作,有一次,恰好有一個機會難得的比賽,領導為了培養年輕的群文工作者,就安排我來負責編舞。」

「正式創作是在1993年,那一年,我編創了第一個彝族舞蹈作品《開心的大喇叭》。這個作品的靈感源於一次縣文化館組織的藝術採風。」包仿說,「我跟小夥伴們深入會理最偏遠的新安鄉,深入當地百姓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勞作閑暇時,大家圍圈席地而坐,古老的土地就是最原始、最天然的舞台。我看到當地農民對著天際吹響一種叫彝族長號的樂器,有一種原始粗狂的美,特別震撼人心。」

抬頭藍天白雲,陽光毫無遮攔傾瀉而下,身旁金沙江水緩緩流淌,在此起彼伏的山歌里,村民們踏歌起舞,無拘無束,歡快自由。遠遠地看,舞動的人群只是大地上的一個個小黑影,但是當他們跳起原始的蹢腳舞,彝族漢子蜷縮腰身,顫動屈膝,用他們征服高山河谷的雙腳踏出古拙悠遠,剛健有力、粗獷熱烈的凝重舞步。包仿看得如痴如醉。「舞蹈體現的不同藝術氣質,就是每個民族的靈魂。」

採風回來之後,包仿就編創了自己第一個彝族舞蹈作品《開心的大喇叭》。「當時條件很艱苦,但是家裡人特別支持,我媽媽給我準備了舞蹈服裝,爸爸給我做的舞蹈道具。最終,這個節目被選上參加四川電視台開播慶典晚會。後來,還獲得了1996年全國第六屆『群星獎』銀獎。」

「從演員到編導的角色轉變,讓我體會最深的是編導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賦予舞者靈魂,賦予舞台更多藝術感染力。」包仿由此受到了鼓舞,對編舞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專業的創作之路。憑著獲獎的這份殊榮,她也從會理縣文化館走進了四川省文化館。

包仿在編舞、綵排

投入:在群文工作中吸取養分

四川是個多民族省份,各地的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在包仿看來,「四川不論是縣城還是大城市,群文藝術都發展得不錯。專業的舞蹈人才很多,舞蹈教育和培訓開展得特別好。」

還在會理縣文化館工作的時候,包仿編排的舞蹈以彝族舞蹈為主,到了省文化館工作之後,接觸到更多舞種,包括羌族、苗族,摩梭族,傈僳族等等。「我們經常到各個地方去採風,進行舞蹈輔導和創作,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舞蹈創作而言,這種積累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不光要在學校中學習,在生活中,輔導中,創作中,在民間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接觸到的東西更豐富,也讓我的眼界大開,視野變得更寬廣,編舞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在包仿看來,少數民族的舞蹈其實是有很多共性的。用不同的舞蹈語言,提煉展示根植於民族民間的藝術精華,只要是有思想、有性格、有感染力的作品,都能與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有一天,我要排一個羌族舞蹈,但是我並不是很了解。就到羌寨生活了一段時間,觀察他們民間平日里是怎麼跳的,我自己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包仿生活照

群文舞蹈編導這份工作很辛苦,沒有節假日,周末經常也要排節目,甚至也沒有任何報酬。包仿卻非常熱愛這份工作。「我們的工作時間沒有規律,有時候要從早忙到晚。但是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經常被我所接觸到的群文愛好者所感動。這些愛好者大都來自基層的各行各業,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學習。在編排舞蹈的時候,雖然他們的動作有時候並不是很標準,但是全身心投入,充滿了激情和感染力,足以媲美專業演員。」

校園、企業、部隊......只要有群文文化活躍的地方,包仿和她的同事們幾乎都去過。多年一線的工作和接觸,也發生了不少讓包仿感動的事情。「有一年,阿壩州茂縣舉辦首屆瓦爾俄足節,也就是羌族的婦女節,我們過去給他們編排舞蹈節目。有個大姐已經70多歲了,我們考慮到她的年齡和身體,勸她不要參加了。大姐堅持要參加,還說,『我哪裡年紀大哦,還有比我年齡更大的。』」

「當時排練太陽大,穿的衣服也厚,非常熱,她依然堅持了下來。這足以見她對自己民族的舞蹈和文化有多熱愛。」包仿回憶起這件事,感慨萬千。

包仿編舞的舞蹈《羌寨歡歌》

綻放:推陳出新,舞蹈作品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2005年到2012年,包仿為樂山師範學院創作的少數民族舞蹈作品《雪域飛歌》、《陽光?索瑪》和《幸福山寨》,連續三屆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兩次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台,並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中國「俄語年」開幕式。

「我一直想通過舞蹈,給學生傳遞積極的藝術觀,讓校園文化與民族民間藝術相結合,是他們認識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從民族的自信看到民族的未來最佳途徑。」包仿說。「每年創作要應對的壓力和挑戰都很大,因為每次都要推陳出新,要有個性,要與眾不同,這是非常難的。生活的積澱和積累非常重要,需要日復一日的積累,不斷思考和提高。」

藝術源於生活,包仿經常在舞台上還原一種真實的生活場景。比如傈僳族舞蹈《幸福山寨》里,包仿把簸箕、竹竿等道具編排在舞蹈里,簸箕舞在傈僳族姑娘的手上,竹竿扛在傈僳小伙的肩頭,他們在勞動歡娛中播種希望,用簸箕和竹竿載滿快樂。

「演員們從跳小簸箕到高拱,從走桿、跳桿到跨桿,直至舞台上升起8米的高桿,竹竿越升越高,道路越走越寬,那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憧憬,而幸福,緊緊把握在自己手裡。」包仿跟記者說起了自己的創作思路。

《羌寨歡歌》

北京舞蹈學院前院長呂藝生教授曾評價過包仿老師編排的《幸福山寨》,他說:「這個作品沒有簡單的模仿與炫技,舞蹈創意樸素真摯,運用簸箕、竹杠、繡球等道具,巧妙地將少數民族民間藝術詩意地展示出來,這是民族的自信,也是編導對生活的理解。」

十多年來,包仿主創的節目在眾多群文活動、比賽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譽。1992年被評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先進個人,1997年被評為四川省第七屆優秀青年,1994年評為首屆涼山州十大傑出青年、2001年建設涼山先進青年,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在談到未來的工作目標時,包仿非常謙虛,「做群文舞蹈工作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幾十年了,以後,就想著腳踏實地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堅持了大半輩子的習慣!誰用誰好!
小水滴的使命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