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虎門銷煙名垂青史,此舉卻丟臉到姥姥家了

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虎門銷煙名垂青史,此舉卻丟臉到姥姥家了

原標題: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虎門銷煙名垂青史,此舉卻丟臉到姥姥家了


1839年三月十日,禁煙欽差大臣林則徐一路舟車勞頓,終於抵達廣州。


早在林則徐抵達廣州之前,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早已在禁煙一事上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兩年多里查獲的鴉片數量達到全國之最。不過,如果和這兩年鴉片走私流入中國高達8.1萬箱這個數字相比,就顯得不值一提了。這無疑意味著,繼續使用傳統的禁煙手段,如捉拿煙販、查抄煙館、驅逐運煙船等,已經不可能完成道光皇帝的「鴉片務須杜絕」的任務。


林則徐決定採取新辦法。按照清朝的規定,到廣州來的外國商人,只許和政府指定的行商們交易。所以,抵達廣州的第八天,林則徐就召集行商們開會,頒布嚴諭,責成他們傳諭外國商人,將貯藏在船上的數萬箱鴉片全部上繳。


行商們以為這又是一次清朝官員索要賄銀的例行公事,就沒把林則徐的命令當回事。連續幾天,外國商人們毫無動靜。


三月二十四日,林則徐宣布終止廣州的一切中外貿易,繼而封鎖外國商人集中的商館區,斷絕了裡面的各種供給。也就是說,林則徐將一個達6.6萬平方米的大商館區變成了一個大拘留所,其中約350名外國商人被統統關了禁閉。沒水喝,沒飯吃的滋味自然不好受。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在三天之後終於決定屈服。他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勸告英國商人把鴉片交給他,然後由他交給中國政府。


義律的表態讓林則徐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同時也讓被困的英國商人們大為興奮。林則徐認為禁煙總算有了結果,但如果他知道英商們為何興奮不已,也許,他就輕鬆不起來了。


英商們之所以興奮,是因為義律的舉動,意味著英國政府已經決定保護他們的利益。他們的鴉片本來就是用來賣的,至於是賣給中國人還是英國政府,並不重要。既然英國政府願意出面收購他們手裡的鴉片,他們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他們爽快地答應了交出庫存的鴉片,甚至將那些還在運輸途中、尚未抵達廣州的鴉片也一併報了上去。少數幾個美國商人見機,也通過關係,把自己的鴉片轉讓到英國商人名下,以求減少損失。結果林則徐收繳到了比他想像中更多的鴉片。


這實在是件令人振奮的事!但未必是好事。


三月二十七日上午,林則徐接到了義律的稟帖,表示願意交出鴉片。林則徐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掉入了戰爭的陷阱。這份稟帖改變了林則徐此行的性質,原本針對外國商人的反鴉片走私的行動,從此變成了中英兩國官方間的交涉。

同一天,林則徐還接到了外國商人們集體簽名的稟帖,裡面說,林則徐所傳達給他們的許多事情,相當複雜,他們自己不能做出決定,所以懇請林則徐去找各國的領事、總管「自行辦理」。林則徐同樣沒有發現其中的奧秘,他愉快地接受了外商們的建議,此後,他的所有交涉都直接針對著各國的官方。這也就意味著:從這一天開始,站在林則徐對面的,已經不再是一個個獨立的鴉片商人,而是他們背後的各國政府,英國政府首當其衝。



按照中國傳統官僚體系的評價標準,林則徐兩袖清風、實心辦事,是典型的模範官僚。但可惜的是,他對近代西方的基本外交經驗幾乎一無所知,所以,他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一場本來完全可以界定為中國內政的禁煙運動,升級成了中英兩國的外交衝突。而恰恰是這個錯誤,給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最基本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英國議會是不可能通過對華使用武力的提案的。


義律代表英國商人繳出鴉片,意味著林則徐收繳了英國政府的財產。1839年四月三日,義律寫給英國首相巴麥尊的報告里,提出了十分具體的侵華計劃和賠償要求。


六月中旬,虎門的空氣里瀰漫著濃重的鴉片和石灰粉混合而成的味道。林則徐在那一剎那,登上了民族英雄的至高點。但他卻完全沒有意識到,一場即將改變中國命運的戰爭,已經在倫敦和印度的軍艦起航時開始了。

早在五月一日,正在虎門忙著收繳、處理鴉片的林則徐對形勢作了這樣一番判斷:英國人外表看似很桀驁不馴,但內心裡其實很怯弱;他們固然船堅炮利,但也只是在海面上擁有優勢,進入內港就沒用了,而廣州門戶重重,有很多天險可以倚仗;再說,即便沒了鴉片貿易,只做正經買賣,英國人也能夠掙到三倍的利潤,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他們也不會選擇戰爭而捨棄這個碼頭。


自從成功將本屬中國內政的禁煙行動轉變成兩國政府間的交涉之後,義律的態度就變得日漸強硬。為此,林則徐又專門在奏摺裡面提醒道光:義律向來狡猾,他知道我國對於「邊釁」這種事情很敏感,所以希望藉此恐嚇我們,還到處收買漢奸,散播謠言。林則徐向道光打了包票:英國人萬不敢以侵凌其他國家的手段來窺伺我中華大國,因此,皇上千萬不要上了義律恣意恐嚇的當。


林則徐對自己的判斷極有把握。九月五日,他在給好友的信中,還對義律近期所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極為不解:義律是沒有任何出路的,不知道他為什麼至今還不肯回頭。


澳門的葡萄牙人那裡傳出消息,說英國已經從本土和印度調集了12艘軍艦來華。對此,林則徐嗤之以鼻,他告訴澳門總督:這些都是謊言,是義律他們編造出來的,根本不值得討論。


這種極端的自負一直持續到1840年四月。那時候,英國將對華採取武力的消息已經路人皆知。美國領事找到林則徐,告訴他,英國軍艦將在六月份封鎖廣州港,所以,他要求中國方面儘早讓美國船隻進入港口,開倉卸貨,以避開戰事,減少損失。對於來自美國官方的正式消息,林則徐仍然不以為然,將其稱為「謠言」—沒有基本近現代外交經驗的林則徐,根本無法體會出美國領事話里的官方味道。


六月份,英國抵達廣東沿海的戰艦已有四艘,但林則徐卻在奏摺中說,這些船雖然裝備了較多兵器,但其實只是運載鴉片的船隻而已—他居然將戰艦視為商船,將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視為一次大規模的鴉片走私!林則徐最後的總結是:「誠如皇上所說,他們不可能有什麼舉動。」


七月十七日,林則徐這份報平安的摺子抵達紫禁城。此時,英軍已經佔領舟山12天了。


儘管不相信,可戰爭真的來了。


實際上,從1839年九月份開始,中英之間就頻繁出現武力對抗。到次年六月鴉片戰爭真正爆發,其間九個月的時間裡,廣東海面上先後發生過大小不等的戰事共七起。但這些零碎的戰事都沒有引起林則徐的警惕,相反,在向道光彙報這些戰事的戰果時,林則徐的報告存在著嚴重的誇大和吹噓嫌疑。他一直認為,與清軍交戰的對手,只是那些沒有得到英國當局命令,私自來華的軍艦和走私商船。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和英國這個國家交戰了。


不過,這些零碎的戰事也促使林則徐做了一些戰爭準備。在摺子里,林則徐認為,清軍水師仍有在海上全殲英國艦隊的能力,但水軍遠出海面,後方難免疏漏,為防萬一,不如「以守為戰,以逸待勞」,自然百無一失。對此,道光深表贊同。


隨後,林則徐對廣東沿海的炮台也進行了檢查、加固,加強了許多炮台的火力密集度,也在某些關鍵關隘設置了第二、第三道防線。利用炮台抵禦海面勢力入侵是很傳統也很有效的戰術,但林則徐的所有防禦措施都忽略了一個最致命的問題:所有的炮台都無力防禦登陸英軍從其側後方發起的地面攻擊。而恰恰是這個漏洞,後來給清軍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為什麼林則徐會留下這麼大的防禦漏洞?



林則徐在1839年九月遞呈給道光皇帝的一個摺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問題。林則徐說:「夷兵除了槍炮之外,擊刺步伐都非其所長,他們還裹腿纏足,裝束嚴密,兩腿屈伸都很不方便,如果上岸的話,就更加無能為力了。所以,他們並非不可戰勝的。」


1840年八月,定海失陷,林則徐向朝廷獻策,建議高額懸賞,激勵軍民奮勇殺敵。他居然說,因為英國兵的雙腿構造與中國人不同,屈伸艱難,所以,他們只要一倒下去,就根本爬不起來。基於這種認識,林則徐認為,英國軍隊毫無陸上作戰能力,自然完全不必防禦他們的登陸作戰。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即便是他,在1840年這樣的關口,仍然荒誕至此,悲耶,嘆耶?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諶旭彬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末外交大臣,為200華工叫板美國,因送了一朵花成戊戌喋血第7人
這個知府真硬氣,被數百名黑幫持刀追趕,一句話嚇得他們立馬站住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