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呂永清:墜子進課堂+作詞歌曲《迎賓來》

呂永清:墜子進課堂+作詞歌曲《迎賓來》

點擊下方鏈接聽歌——

《迎賓曲》:

作詞:呂永清

作曲:殷懷祿

演唱:李佳

(這是為中國菏澤國際牡丹花會(菏澤文化旅遊節)創作的一首歌。歡迎大家來中國牡丹之都——菏澤賞花做客)

墜子進課堂 繼承與發展

呂永清

這是一個暖暖的三月。說它暖,是因為墜子書在今天要走進菏澤學院鄆城分校區的課堂了!

還是在三個多月前,音樂講師馬麗給我打了個電話,詢問鄆城曲藝的狀況,說她想做一個有關民間曲藝的課題,讓民間曲藝走進課堂。聞聽此言,我很興奮,這是對曲藝事業的有力推動,也是對非遺文化的有效普及,焉有不大力支持之理?隨後,我便將所能找到的有關墜子方面的材料及墜子藝人王合義的情況一一打包,發到了她的郵箱。

關於墜子的研究課題得到了校方的首肯。經過三個月的運作,王合義進校園講述墜子的第一節課的時間也確定下來。前天,王合義給我打電話,再次詢問第一節課該如何講述。作為一個純民間的墜子藝人,他的文化不太高,又是第一次走進大學課堂講課,這陣仗堪稱是他五十年藝術生涯中「破天荒」的第一次,他很「膽怯」,生怕將第一課給講砸了。也許太看重這節課,在人山人海的演出現場鎮定自若、遊刃有餘、表演得聲情並茂的他才對這節課露了怯,生怕在師生們面前弄斧丟醜,埋汰了墜子藝術。

我懂得他的心情,畢竟這第一節課太重要了,畢竟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長的墜子藝人,來自於民間,紮根於民間,說唱於民間。「與其說是來上墜子課,還不如說是抱著一顆求知的心,來向大家學習的。」我對他說,這是要首先聲明的態度。有了這態度,師生們對一個說唱並傳承了一輩子的墜子藝人是不會苛求的。

墜子要想發展,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真就成為無人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作為一名「非遺」工作者,我們不能也絕不可能讓傳承了百餘年的墜子成為「絕響」,要想方設法地讓它傳下去,要為它注入新的藝術血液,要為它找到年輕的觀眾群體,要讓它煥發新的藝術光澤。正是在這種狀況下,馬麗的課題研究給了墜子一個從民間走進課堂的機會,給了墜子一個「鍍金」的機會。希望藉助這個機會,能讓學生們接受王合義,接受了王合義,他們就能接受古樸的墜子,就能讓墜子在傳承百餘年後來一個「土洋結合」,再躍上一個新的傳播平台。

對於王合義,我是有信心的,也是很願意幫他的。我相信,只要有了第一節課,接下來的墜子起源、流派、唱腔等方面的藝術話題均不在話下。到那時,他就不用咬文嚼字了。自12歲登台那天開始算,墜子已伴他走過了近半個世紀,讓他從一個懵懂少年變成了滿頭白髮的老人。在這五十年的時光里,他踏遍了魯、豫、皖大部分地區,說唱的《劉公案》、《楊家將》、《列國》、《月唐傳》、《水滸傳》等作品倍受歡迎,《宋江殺惜》還在中央電視台七套、四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相繼播放……2010年11月,他說唱的《拳打鎮關西》不但在山東省文明辦、省文化廳聯合舉辦的「誰不說俺家鄉好」文藝大賽上榮獲第一名,還在13年的河南馬街書會上贏得了「書狀元」,並代表國家前往法國參加「第六屆巴黎中國曲藝節」……有了這樣的功底,以後的墜子課對王合義來說,應該會是輕而易舉。

墜子進課堂,這是王合義的幸運,更是墜子的幸運。在傳統文化藝術逐漸凋零的今天,能趕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是多麼的不容易呀。那麼,趕上了這樣的時代,墜子的發展該何去何從呢?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一提起墜子,很多人都會想到河南墜子,可誰知曉咱鄆城咱菏澤也是墜子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啊?翻開墜子史,人們就會想起流傳在魯西南的「鶯歌柳書」,也就是平時說的「鶯歌柳」,它和道情都是墜子的前身。清末時,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兩種藝術形式竟然在音樂唱腔、伴奏等方面逐漸融合在一起了,特別是「鶯歌柳」的伴奏樂器小鼓三弦被改製成墜胡後,彈撥樂器變成了弓弦樂器,伴奏旋律一下子就起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也就促成了唱腔音樂的重大變革,使「溜腔」(哼弦子)應運而生,成了大家最喜歡的唱腔,而且是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典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在驚喜之餘,為這種新興的曲藝形式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墜子」。

墜子的唱腔音樂很豐富,除了歸納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等書面語外,王合義說:「還有很多人叫它頭句腔、二句腔、垛子版、寒韻、三句腔等」。在墜子說唱中,也就是在主體唱腔進行中,人們常常根據唱詞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3字崩、5字嵌、7字韻、巧10字、拙10字、寒韻、滾口白等唱法,使節奏和旋律產生變異,藉此表現各種人物,延伸各種情感線。在這些變化中,伴奏樂器最是獨具特色。藝人說書前,常用即興演奏的「鬧台曲」開場,以吸引更多的聽眾前來聽書。千萬別小看伴奏,它的主要部分是「托腔」,是唱腔進行中的模仿性過門,包括樂句中間的對應性過門、樂匯中間的填補性過門、寒韻(悲腔)中間的吟哦性過門。在說唱中,擊節樂器腳梆和墜子藝人使用的簡板、鉸子、矮腳書鼓、醒木等相互點綴,往往配合得天衣無縫。您可別小看這些簡單的道具,一旦藝人說唱起來,它能讓你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或哭或笑,與說書人的情感融合化一,與主人公的命運緊緊地綁在一起,這也是墜子最為吸引人的地方,這也是在過去一百年中墜子長久流傳的魅力所在。

據歷史記載,墜子是在民國初年傳入北京的。二、三、四十年代,又相繼傳入天津、上海、瀋陽、西安、蘭州、武漢、重慶、香港等地,成為當時中國最為流行的曲藝形式之一。咱鄆城為啥被稱為「墜子窩」?就因為建國前的二三十年里,以鄆城為中心的周邊地區災害不斷,無以為生的人們紛紛學唱墜子書,唱著墜子走四方,光鄆城的墜子藝人就達到四五百人。1969年,鄆城縣革命委員會為黨的七大代表、鄆城著名烈士梁仞仟同志舉行遷墓落葬儀式,特地請來了鄆城籍的墜子名家李少秋。當時,李少秋和墜子藝人薛明鏡來到鄆城烈士陵園,拉開場子說唱長篇大劇《大英烈》,連唱六天,場場爆滿,觀眾是人山人海,人人爭說墜子書!

得益於這樣的墜子氛圍,行走江湖的王合義走進了鄆城曲藝隊,走進了山東省五七藝校培訓班進修,使他的說唱技藝大增。每說至精彩處,他都會敲響書鼓,打起簡版,那唱腔端的是特別的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字裡行間都洋溢著雄渾豪放的陽剛之美。流傳在鄆城的墜子,它與各地墜子包括河南墜子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它使用的完全是鄆城方言,以唱為主,唱中夾說,一字一句,聲聲傳情,可謂是鄉音撲面,動人心弦。別的不說,就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吧,王合義在鄆城影劇院說唱現代曲目《平原槍聲》,竟然連續說唱一個多月,天天都是座無虛席,人滿為患。為什麼會這樣呢?概因為墜子從醞釀到形成,一直都在民間傳播,始終保持著樸素的鄉土風味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它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能成為人們當時的精神大餐,還真就應了那句老話:天時地利人和。

老話不老啊!今天的墜子市場為什麼越來越萎靡了呢?今天的墜子藝人為什麼越來越少了呢?這是天時的問題、人和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社會的問題。可話又說回來,這就單單是社會的問題嗎?不,中間也有墜子的問題。社會進步了,傳媒增多了,藝術多樣化了,可墜子呢?還在保持著百年前的風格,這是它的可貴之處,可也是它的尷尬之處。進入新時期以來,雖然藝人們也排練了許多新段子,比如說《平原槍聲》、《八女投江》、《雙槍老太婆》等等,但比起來現當代充盈於廣播、電影、電視、網路等傳媒中且廣為流傳的其它藝術形式,墜子的確落後了。這「落後」是它的優點,更是它的缺陷。跟不上時代是要被時代淘汰的,儘管國家推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在我看來,能進這項項目是榮耀,但那是從前的榮耀,是過去式的輝煌。如果這些項目包括墜子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能有效地傳承下去,它只能成為一份民間遺產,長久地封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供後來人研究。如果真有了這樣的結局,我認為,這不但是墜子的「悲哀」,更是民間藝術的「悲哀」。

時代在發展,墜子也要發展。立足在這個基點上,我找准了王合義大開大合的演唱風格,在2012年菏澤春晚上為他定身創作了一段墜子《牛英雄》。這段《牛英雄》是根據菏澤退伍兵牛作濤在廣州跳水救人英勇獻身的真實故事創作的。這件事發生時,離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僅僅半個多月,十八個路人的冷漠「轟動」一時,羞煞了人們的眼睛,拷問著人們的良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牛作濤挺身而出,在廣州城見義勇為,捨己救人。這個新聞像重磅炸彈,為社會注入了滿滿的正能量。感動著英雄的壯舉,我心潮起伏,熱淚盈眶,迅疾抓住了這個焦點,新舊手法相結合,一口氣寫出了墜子《牛英雄》。王合義拿到這個本子後,一次次感悟、一次次排練,同樣把新舊唱腔融匯在心中,在晚會現場唱哭了很多人。正是這個《牛英雄》,讓我們找到了墜子發展的新方向,讓我和他相繼獲得了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提名表演獎、文學入圍獎、山東省人民政府「泰山文藝獎」、山東省文化廳「星光獎一等獎」、山東省曲藝家協會一等獎等諸多榮譽,也讓他應邀到各地去說唱《牛英雄》,留下了眾多的版本。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找到了墜子的根本內核:那就是繼承與發展。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王合義在墜子說唱上是強項,可他在墜子研究和理論上是一竅不通啊!從這點上說,馬麗能把墜子列為一項研究課題,讓它走進菏澤學院鄆城分校區,這本身就是對墜子事業的支持。墜子進課堂,這是我們曾經做過多少次的夢想。做過多少次的夢想,今天圓在了水滸故地,圓在了大學校園裡。

這是民間藝術與教學最好的最完美的一次契合。我真誠地希望王合義能在這個講台上,能在今後的課堂上,將墜子的說唱藝術一一地展示給師生們,一點不留地奉送給大家,給馬麗的墜子研究課題提供一些詳盡的資料,也希望能通過這次墜子進課堂的實踐,能讓學生們了解墜子、喜歡上墜子,成為民間藝術中的一支生力軍,這是我又一個最大的夢想。

墜子進了課堂,曲藝花開、百花爭妍的時節已經不遠了!

(音樂講師 歌手:馬麗 攝影不詳)

(王合義說唱 攝影:呂永清)

附《迎賓來》歌譜與歌詞:

《迎賓曲》

作詞:呂永清

作曲:殷懷祿

演唱:李佳

編一束花籃迎呀迎賓來,

搭一座彩門迎呀迎賓來,

滿城的牡丹呀遍呀遍地開,

嘉賓來了花呀花成海。

扭一曲秧歌迎呀迎賓來,

唱一支小曲迎呀迎賓來,

花城棒出了濃呀濃的愛,

嘉賓來了醉呀醉心懷。

哎來來來。嘉賓來了花成海。

哎來來來,嘉賓來了花成海。

親親的迎賓曲唱呀唱出來,

真真的情意流呀流出來,

美呀美的祝福送呀送呀送出來,

朋友相會歡聚一堂樂呀樂開懷。

…………………………

編一束花籃迎呀迎賓來,

搭一座彩門迎呀迎賓來,

滿城的牡丹呀遍呀遍地開,

嘉賓來了花呀花成海。

扭一曲秧歌迎呀迎賓來,

唱一支小曲迎呀迎賓來,

花城棒出了濃呀濃的愛,

嘉賓來了醉呀醉心懷。

哎來來來。嘉賓來了花成海。

哎來來來,嘉賓來了花成海。

親親的迎賓曲唱呀唱出來,

真真的情意流呀流出來,

美呀美的祝福送呀送呀送出來,

攜手同行我們一起向呀向未來。

(連翹花開 攝影:文婧)

藝術簡介:

呂永清,詞作家、詩人、編劇、文化活動策劃、撰稿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鄆城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先後在二百餘家中央、省市級媒體發表、演播作品兩千餘件(首)。《最亮的星最好的人》等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原廣電部政府獎一等獎、中國廣播獎金獎、銅獎、中國曲藝「牡丹獎」等二百餘項獎勵。其中,不少作品被選入《中華百年歌典》、《人民萬歲》等選集,《跟你走進幸福里》被選入全國中小學《音樂》教材……著有五部歌詞集、詩集,一張「中國當代詞作家作品經典」《呂永清專輯》……被譽為「當代詞壇的『鄆城好漢』」。先後為央視《錦繡梨園》、《藝苑風景線》走進菏澤、豫魯五城市春晚、晉冀魯豫吉5省21城市戲迷擂台賽、菏澤國際牡丹花會開幕式等二百餘台大型活動撰稿,舉辦了「美麗與壯麗——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原創詩文朗誦會」、「鄆城因你而美麗——呂永清、文婧詩歌作品朗誦會」,其創作已跨入文學、音樂、曲藝、戲曲、影視、攝影及晚會撰稿等領域。先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菏澤市十五、十六屆人大代表、菏澤市十二次、十三次黨代會代表等,被省政府、省委宣傳部、人事廳等授予「山東省自強模範」、山東省自學成才者獎、第一屆山東省文明家庭、「齊魯文化之星」、菏澤道德模範等,兩次榮立三等功,幾十家媒體先後予以了專訪專題報道。傳略見《中國音樂家辭典》等辭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邀月同行 的精彩文章:

呂永清:說靠譜 悼姚明

TAG:邀月同行 |